
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磨牙
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磨牙案林某,男,9岁。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乃陈瑞春先生常用之方,此方有别于《伤寒论》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治疗体虚外感案黄某,女,33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小便
小柴胡
龙骨
牡蛎汤
柴胡
法半夏
黄芩
大枣
生姜
党参
炙甘草
牡蛎
温胆汤
伤寒论
桂枝
大黄
铅丹
茯苓
柴胡桂枝汤
桂枝汤
白芍
紫苏叶
补中益气汤
真武汤
小柴胡汤
2025.04.06
谢江强
体 质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同时受到性格与心理因素的影响。体质还与年龄、疾病、营养状况、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体质影响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某些类型的体质对致病因子有易感性。
2025.04.03
谢江强
从"调和营卫"谈反复感冒的固本之策
三月未发感冒,此乃"营卫相得,其气乃行"之验。"治反复感冒如治国安邦,非高筑城墙所能独善,需使城内粮草充足(营阴),城外巡防有序(卫阳)。唯有参透《内经》"阴平阳秘"之奥义,方能在免疫失衡时代,执调和之法,破反复之疾。
柳絮
伤寒论
玉屏风散
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浮小麦
百合
解毒
桔梗
芦根
谷芽
龙眼肉
牛蒡子
玄参
桂枝加附子汤
附子
桂枝新加汤
人参
牡蛎
五味子
黄芪
白术
夜行
桂枝加葛根汤
桑枝
2025.04.02
刘颖
从"开阖枢机"谈中医动态平衡的调控艺术
治此顽症,当如修复精密仪表:以柴胡15克疏少阳为轴,黄芩9克清相火,白芍30克柔肝体,此为调枢之基。此案揭示现代人"动态失衡"的共性:信息过载致肝郁化火,熬夜耗精引虚阳上浮,久坐少动碍气机周流。遇怪症不必穷究其名,但观开阖枢机之变,自能执简驭繁。
夏枯草
黄连
知母
伤寒论
柴胡
黄芩
白芍
密蒙花
决明子
牛膝
黄柏
玄参
麦冬
乌梅
绿萼梅
蒿芩清胆汤
补中益气汤
石菖蒲
四圣心源
导赤散
胡黄连
细辛
桂枝汤
二至丸
浮小麦
麻黄根
羚角钩藤汤
芍药甘草汤
蝉蜕
全蝎
2025.03.25
刘颖
《伤寒论》里的一个小问题!
而且此时患者的脉象是“浮数”,仲景最后告诉我们此时还是可以用“发汗”的方法,但是后面再选方的时候出了问题,居然是“桂枝汤”,熟悉《伤寒论》的朋友都知道“桂枝汤”的组方其实概括一个字就是“和”,调和荣卫的这么个作用,根本就没有发汗的作用!
2025.03.24
李华歆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失眠5年案
诊断:太少两感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3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大枣6个桂枝20g赤芍20g生姜20g葛根60g制附片15g苦杏仁15g厚朴30g薄荷10g香附30g煎服方法:冷水16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煎),水开煮到
2025.03.22
宗琪
从"和法"谈中医调枢艺术的临证真谛
观其舌苔白腻中现裂纹,脉弦细而寸关不调,此非纯实纯虚,实乃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化失和。"和法"运用之难,在识"不和"之机。现代病证多呈"杂合之病",尤需"和法"斡旋。"和法"最高境界,乃令机体自和。""和法"非妥协之道,实为拨乱反正之枢机。
伤寒论
小柴胡汤
人参
青皮
合欢花
桂枝汤
二仙汤
桂枝
白芍
仙茅
仙灵脾
浮小麦
百合
旋覆代赭汤
苍耳子散
旋覆花
辛夷
赭石
苍术
绿萼梅
黄连
干姜
桔梗
枳壳
麦冬
半夏
百合地黄汤
四逆散
柴胡
生地黄
2025.03.21
刘颖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验案
诊断:感冒后遗症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5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生姜20g大枣6个党参20g桂枝20g赤芍20g制附片15g葛根60g仙鹤草60g煎服方法:冷水16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约600ml,分三次饭后热服,中午服后
2025.03.17
宗琪
偏头痛自救指南|三阳经不通,头痛分部位!中医教你精准调理
根源在“三阳经堵车”你的偏头-痛总在固定位置发作?其实这是三阳经“堵车”的求救信号!---二、头-痛部位暴露经络危机!三阳经就像头部的“交通监控系统”,哪里堵了,痛感就是“警报声”!
2025.03.17
丁龙龙
国医节 | 葛根汤治疗肩背疼痛医案
张某某,女,49岁,2025年3月11日就诊主诉:颈肩背疼痛不适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因受寒出现颈肩背拘紧疼痛不适,疼痛严重,伴晨起喷嚏,无汗。自服“葛根汤颗粒”2袋,症状有所好转。本医案中葛根用量为100g。此外,痹病之治疗,还应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变化
2025.03.17
张训景
从顽固性荨麻疹谈"风毒蕴络"的立体化辨治
今日与诸位探讨一例病程十年的慢性荨麻疹案例。西医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抗组胺药初服有效,近两年产生耐药。细察病机,患者长期熬夜处理客诉,肝血暗耗,伏热化毒,外风引动内毒,终致"风毒蕴络"之顽症。此案治疗两月,发作频率从每周五次降至月余偶发。
荨麻
消风散
当归饮子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犀角地黄汤
麻黄
连翘
赤小豆
水牛角
生地
解毒
徐长卿
白鲜皮
乌梅
五味子
凌霄花
紫草
苦参
地肤子
板蓝根
马齿苋
当归
鸡血藤
浮小麦
酸枣仁
桂枝汤
牡蛎
珍珠母
丹皮
黄芪
2025.03.06
刘颖
伤寒论第三十条(二)
“因加附子参其间”,这个与第二十条有关联,第二十条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块儿的汗也特别的多,就想到了第二十节上来了,桂枝汤证而津液太虚,用桂枝加附子,就是用桂枝加附子汤啦。
2025.03.0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十二)
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阳旦”,桂枝汤的别名叫阳旦汤,它是指桂枝汤说的。根据证侯上像阳旦,像桂枝汤,那么按其法治之不但不好,却增剧了,变成了“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2025.03.01
张宝华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十四篇学习心得体会
此条当结合十二篇中苓甘五味桂枝汤和苓甘五味姜辛汤条文看。此条所列之种种症状,临床中皆有可见,谨当熟记于心。
防己黄芪汤
越婢汤
防己茯苓汤
越婢加术汤
甘草麻黄汤
麻黄附子汤
杏子汤
蒲灰散
芪芍桂酒汤
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
芍药
麻黄附子细辛汤
枳术汤
小便
牛鼻
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
补中益气汤
葶苈丸
五味
桂枝汤
干姜
细辛
苓甘五味姜辛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
厚朴汤
厚朴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025.02.26
刘仲书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七)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虚极,就要从阳证转变为阴证了,阴寒重症了,必须用四逆汤才能治疗了。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甘草干姜汤是以炙甘草为君,它为主药。甘草干姜汤是个温中养液的方药。
2025.02.25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六)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有一样他没好,脚还是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那就不能再吃甘草干姜汤了,得变方了,更换芍药甘草汤。那么此时再给芍药甘草汤,缓其挛急,其脚即伸。
2025.02.25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五)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有一样他没好,脚还是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那就不能再吃甘草干姜汤了,得变方了,更换芍药甘草汤。那么此时再给芍药甘草汤,缓其挛急,其脚即伸。
2025.02.25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四)
胃虚,胃里还停水,发汗激动这个水,反倒作吐逆。吃了桂枝汤,马上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先生说“作甘草干姜汤与之”。刻下病人根本上就有热了,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热”?
2025.02.25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三)
小便数,古人经过不断的临证观察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也是一个规律吧!本就津液流失严重,津液再亡失,同时胃也虚,津液达不到四末,阴阳不能接续,便“厥”。
2025.02.25
张宝华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感冒后遗症案
诊断:感冒后遗症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姜半夏2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大枣6个桂枝20g白芍20g生姜20g葛根60g制附片15g苦杏仁15g厚朴30g仙鹤草60g苍术15g茯苓2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
2025.02.24
宗琪
柴胡桂枝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感冒医案一则
在本案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口中痰涎的症状,正是痰湿内阻、胃气上逆的表现,因此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来和胃降逆、化痰祛湿。该方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合方而成,由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桂枝、芍药组成。
2025.02.24
高颖
小建中汤合用枳术丸治疗胃脘隐痛医案
治疗上采用小建中汤合用枳术丸的思路。六、按语(一)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肝脾不和之证。
医辨
小建中汤
枳术丸
建中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
芍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脾胃论
白术
枳实
荷叶
梧桐子
白汤
枳壳
神曲
山楂
莱菔子
温胃散
莱菔
半夏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半夏
2025.02.21
高颖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二)
本来是伤寒应该无汗,由于津液大量亡失,既自汗出又小便数,故而致津液竭于内,阳明病就存在这个情况,在后面阳明篇。伤寒没有汗,所以大发汗,发汗使汗出多,也为太过。“心烦”,胃不和则卧不安,这是胃不和的缘故。
2025.02.21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一)
二十九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它也不会“小便数”,这些都不是真正伤寒的证侯。那么小便数,它影响自汗出,虽然是伤寒,由于小便数,他也汗出。
2025.02.20
张宝华
从反复低热案谈"营卫不和"的辨证
今日分享一例困扰患者两年的反复低热案例。一乳腺癌术后患者,切口愈合后持续低热三月,从"金刃伤络,营卫失调"论治,用桂枝汤加茜草、三七,七日热退。
2025.02.19
刘颖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四)
最后我们再看看这个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这个方药是: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三两、白术三两、茯苓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依据就是这第二十八条。
2025.02.18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三)
因此单纯用桂枝汤不全面,必须得配上利小便,不解决主要矛盾怎么能行得通,所以加上了白术、茯苓以利小便,由于气上冲比较厉害,所以用桂枝汤时得把芍药去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桂枝降气冲的功效。
2025.02.1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二)
但它有“小便不利”,小便不利,一般情况下是由气上冲造成的。因此表证同时还有小便不利证侯时,单纯发汗解表是行不通的,非兼利小便不。我们看到的《伤寒论》不是原貌呀!这个方就是桂枝汤的加减方了。
2025.02.1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一)
二十八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么历经桂枝汤,泻药后,这人的症状是一点没变呀!
2025.02.1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四)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前面说了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还有这条的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三个方都为小发汗法。
2025.02.1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三)
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我们算算这个桂枝汤,它是原方的四分之一,越婢汤用原方的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是二比一。
2025.02.1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二)
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微地清肃其表里再合适不过了。桂枝汤早说过了,咱们重点看看这个越婢汤,《伤寒论》里没有这个方,它在《金匮要略》里,其由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五味药组成,这几个药成方,名叫越婢汤。阳明病,身大热,热是蒸蒸发热。
2025.02.09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一)
二十七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前面的第二十三条说“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2025.02.08
张宝华
从"同证异治"谈动态辨证思维的临床应用
近日接诊一位顽固性失眠患者,初诊时按其"心烦不寐、口苦咽干"之象,套用龙胆泻肝汤未见寸功。现代研究发现,慢性疾病证候要素每月变异率可达28%,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证候流变"的观察意识。
2025.02.07
刘颖
《伤寒论》第111条
可以说整部《伤寒论》都在讲“正气”,小编认为这里的“正气”其实是“津液”都高度概括!就拿今天讲的第111条来说,说是患者起初得了“太阳病中风”,大家注意此处的“太阳病中风”并不是指“桂枝汤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2025.02.05
李华歆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四)
在《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里都这样,凡是加人参的都是渴,像“欲饮水数升”,“渴欲饮水”,“大烦渴”等等,仲景先生都加人参,由此可见人参有健胃生津的作用,咱们就说补气。定时发寒热为桂枝汤证。
2025.02.0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二)
“大烦渴不解”,可不是表不解,这可别误会了。“大烦渴不解”,病人不但烦躁的厉害,渴得也厉害。脉洪大是里热的情形,基于此,二十五条的“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中的“脉洪大”是错的,从这儿也看出来了,那个应该是脉浮。
2025.02.0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一)
二十六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先生在第二十六条就说这个事。这条可不是误治,我们可不要不分黑白地有问题就说是事故,这个大夫观其脉证是桂枝汤证,给桂枝汤吃是对证治疗了。
2025.02.01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三)
桂枝二麻黄一汤这个方的剂量也是一个极轻的。他说“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根据药物的分析,林亿等人对这个方药的剂量做了个取量,桂枝汤根据原方分量的合法取十二分之五,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十二分之五比九分之二,通分一下,约二比一。
2025.01.3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二)
由此可见桂枝汤是一个平稳的方药,伤津液相对于其他的解表药,如麻黄汤来说,轻的很。下也伤津液嘛,津液有伤而表不解,那只能用桂枝汤。指两次;第二次。如果吃完桂枝汤而大汗出之后,不出汗了,无汗了,变成形如疟疾的情形了,一天两次发寒热。定时发热,这是桂枝汤证。
2025.01.29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一)
二十五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脉洪大”有误,洪大是个实热的脉象,是白虎汤证,第二十六条就要讲到,这个书流传的过程中经历不平凡呀!
2025.01.27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四条
二十四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那么既然是桂枝汤证,吃桂枝汤是对证治疗啊!常理是吃了桂枝汤,汗出身和,这个病应该就欲愈了,最起码得缓解。这个先生的书上没有明文,你看之前桂枝汤的相关条文,是不是没有啊?
2025.01.27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九)
汉制一升是十合,一升为二百毫升,一合就是二十毫升了,那六合就是一百二十毫升了,前面桂枝汤,一回是吃一升,一次吃二百毫升。“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这个方子本来是这么说的,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
2025.01.26
张宝华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