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第六条(三)
阳明之汗不是,它是由里往外出汗,汗出的要多,它是热。“身重”,这个说明身体有湿,皮肤肌肉的组织里头,有湿存在。这个温病加重了。这个大家可以去看看《温病条辨》,斟酌斟酌,思辨思辨后自然就有答案了。这个是大忌了,千千万万要注意,发汗绝对是使不得的。
2024.12.17
张宝华
藿佩三仁汤治疗口臭口苦案
后来用藿佩三仁汤治疗几例同样口苦口臭,舌苔腻的患者,仍然获得佳效。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为治疗湿温病的主方。我的症状虽和条文不符,但总结其病机,乃湿邪为患,三仁汤最适宜不过。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佩兰乃治疗脾瘅经典药。
2024.12.17
高颖
治疗舌苔厚腻的一些心得
“厚白苔”“厚腻苔”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治疗起来也方法颇多,总结一些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整理如下:1、燥湿法,主要针对脾湿重,排便软,不成形,常用治疗药物可选枳实,厚朴,槟榔,黄连,白头翁。
2024.09.13
陈虹
"火郁发之"浅谈
火郁发之,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是指热邪伏于体内;发,是因势利导、发泄之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补中益气汤
陈皮
柴胡
升阳益胃汤
升阳散火汤
升麻
散火汤
内外伤辨惑论
葛根
独活
羌活
白芍
人参
炙甘草
防风
甘草
药本
银翘散
温病条辨
连翘
银花
桔梗
薄荷
牛蒡子
竹叶
淡豆豉
苇根
翘荷汤
绿豆皮
羚羊角
2024.09.12
陈虹
根据治疗医案对“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提出一点理解!
《黄帝内经素问》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根据“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我构想出一个故事:冬天北方寒冷,在人还能接受的范围内大家居家不出(表)。
2024.08.22
黄阁
寒温之争
小编今天想通过一则医案为大家讲一讲所谓的“寒温”之争!这样再一看你会发现其实患者的病还是那个“病”,理论还是运用了“伤寒”的道理,而药却比伤寒更加拓展,所以“寒温”之争本不应该,大家都是师出同门,本应该互相学习,相煎何太急!
2024.07.04
李华歆
桑叶性寒,明目清肝,又兼凉血
桑叶的第三个作用在于其能够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功,所以能够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症,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合用,例如羚角钩藤汤。现代研究表明,桑叶能够对链球菌、金葡菌等细菌具有拮抗作用,同时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血糖的作用。
桑叶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菊花
杏仁
连翘
芦根
甘草
薄荷
温病条辨
北沙参
贝母
桑杏汤
石膏
麦冬
医门法律
清燥救肺汤
石决明
白芍
羚角钩藤汤
蝉蜕
夏枯草
决明子
荆芥炭
地榆
紫珠草
仙鹤草
2024.03.13
李家合
银翘散的“辛”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用于温病初起,邪在肺卫的风热犯卫证。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之代表方。此方市面上有成药,银翘解毒颗粒。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杨桢教授说过,辛解表,辛退热。在退烧处方中,用好辛味,事半功倍。再看银翘散,辛凉药物为主。煮加服银翘解毒颗粒一袋。
2024.02.14
赵龙
经方治疗咳嗽2例(丹栀逍遥散,白虎加参汤)
麻黄加术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头痛1例,1剂即汗出热退。白虎加参汤治疗感冒咳嗽汗出1例,4剂后汗止咳消。麻黄加术汤跟丹栀逍遥散治疗外感病,一则从本脏论治,一则从五行相克理论治疗,不再赘述。
2023.10.30
姚金虎
浅析《安宫牛黄丸》
之后生产的安宫牛黄丸绝大部分是用的水牛角。比如去年年底大流行的时候,确实有一部分危重证患者及时使用了《安宫牛黄丸》,捡回了一条命。
安宫牛黄丸
牛黄丸
牛黄
六味地黄丸
温病条辨
万氏牛黄清心丸
郁金
犀角
黄连
黄芩
栀子
朱砂
雄黄
麝香
珍珠
金箔
芳香
解毒
神农本草经
冰片
蜂蜜
人工牛黄
水牛角浓缩粉
野生
水牛角
至宝丹
韭菜
2023.05.30
胡松岩
失眠纳差案。
柴某,女,中年。而本案患者是以桂枝汤合理中汤而成。本案患者主诉为失眠、纳差,方中第二个方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匱要略》: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如临床中外感中风、汗证、脾胃反酸、失眠、男子梦遗、早泄,女子梦交等。
桂枝人参汤
半夏厚朴汤
三仁汤
桂枝
白芍
炮姜
炙甘草
大枣
白术
茯神
薏苡仁
白豆蔻
厚朴
姜半夏
牡蛎
竹茹
理中汤
伤寒论
人参
人参
甘草
干姜
桂枝汤
饴糖
小建中汤
建中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龙骨
牡蛎汤
温病条辨
2023.01.30
李高勤
杏仁汤
“杏仁汤”出自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为治“伏暑”所致肺疟所设,其理法颇精,值得深究!“舌白渴饮,咳嗽频仍,寒从背起,伏暑所致,名曰肺疟,杏仁汤主之”!
2022.10.18
李华歆
乌梅丸加味治疗亚甲炎发热案一则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故以乌梅丸通厥阴经,青蒿鳖甲汤伏少阳阴火。亚甲炎伴甲亢为一免疫系统疾病,经络所及,治在厥阴,方选乌梅丸;患者因亚甲炎而低热不退,夜热早凉,为少阳相火不藏,当按火气治之,方选青蒿鳖甲汤。
2022.10.11
杏林小书童
【学习笔记】肝癌的中医治疗思路
希望现在的人有点反思吧。书中举的病案,基本上是七八十年代或零几年的医案,多数是做了一定的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有些讲吃药以后生存期比较长,三年五年十年的,有讲用药后肿瘤缩小甚至消失的。总之,给我们中医一点治疗癌症的希望。
伤寒论
温病条辨
解毒
黄芪
白术
人参
茯苓
猪苓
薏苡仁
山药
六味地黄丸
熟地
山萸肉
丹皮
黄精
沙参
麦冬
阴药
毒药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半枝莲
半边莲
鳖甲
牡蛎
重楼
蛇莓
全蝎
土鳖虫
干蟾
2022.09.29
于长振
中医13
01.将卫计委中医司和中医药管理局合并,成立中医继承和发展委员会(下称中医委),使中医独立管理中医;02.成立由名老中医组成的中医委监督小组,负责监督中医委的工作,防止偏离中医正常的发展轨道;03.废除以西医标准管理中医师的法规,由中医委按照中医自身的规律
2022.09.29
武邵
桑菊饮合麻杏甘石汤合桔梗白散治愈咳喘发热三天案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笔者体悟患者咳嗽,口干,气喘为肺热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故选之。
温病条辨
桂枝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
杏仁
甘草石膏汤
石膏汤
桔梗白散
桑叶
菊花
薄荷
甘草
苇根
桔梗
连翘
石膏
浙贝
神曲
知母
元参
犀角
麦冬
生地
玉竹
丹皮
黄芩
花粉
黄石膏
味药
2022.09.21
杏林小书童
听课笔记2.熊继柏——诊治疑难、危急病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实际上即病邪性质和病位两个要素。病案3病例特点1.黑汗2.手足心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数3.年轻,无其他症状。
2022.08.22
于长振
《温病条辨》学习点滴体会
《温病条辨》以三焦为纲,分列三篇。4《温病条辨》药物煎服法特点《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全书共收录208方,皆药味精炼,配伍严谨,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温病条辨》中对药物的煎煮及服用有特殊要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022.08.06
刘革命
银翘解毒颗粒的“秘密”(下)
不对,我好像走题了,哈哈——“银翘解毒颗粒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潜意识认为这个银翘解毒颗粒(胶囊)就是古方“银翘散”。但其实不然,中成药银翘解毒颗粒(胶囊)相对古方银翘散是少了一味中药的,而这个就是我言之“秘密”所在。
2022.08.02
唐国庆
银翘解毒颗粒的“秘密”(上)
由于时间关系,同时也为了让朋友们阅读不会太累,我把《银翘解毒颗粒的秘密》这篇文章,分为上、下两篇来论述。关于银翘散的后续故事,以及究竟在银翘解毒颗粒上发现了什么秘密?欢迎朋友们继续关注《银翘解毒颗粒的秘密》下篇。
2022.07.31
唐国庆
升降浮沉理论临床应用体会
邹世昌广西柳城县人民医院545299升降浮沉理论始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升降浮沉生理、病理表现气机升降运动贯穿于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始终,是对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
2022.06.29
邹世昌
中药煎服法问题,我尽量专业点
我也是近来反思,一方面是目前中医煎服法的问题,一方面是剂量的问题。(二)中药煎法问题,代煎药的具体操作,都是药房后台操作,以致说实话个人了解也不多。目前来看,大部分医院的药袋包装上,是指导病人煎药两遍。(三)关于药物先煎后下的问题,也是在伤寒论里提出来的。
天麻钩藤汤
补中益气汤
黄芪补血汤
止嗽散
五苓散
柴胡
茯苓
白术
白芍
芦荟
寒水石
金果榄
甘中黄
当归
山栀
川黄连
黄柏
黄芩
生大黄
知母
佩兰
天花粉
元参
山豆根
五味
虎骨
伤寒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
麻黄汤
麻黄
2022.06.21
于长振
湿温的治疗经验
分析患者初感湿热,未及治疗,淫于经脉,羁而不去,渐入于络脉。吴鞠通在论述湿温而累及热痹时明确指出,对于这类循经入络之邪,泛用治湿之方是不会有效的。这种宣畅气机,我的经验是不论苔黄、苔白、苔灰,首选《温病条辨》治疗湿温初起的三仁汤。
2022.06.15
刘剑锋
知常达变
不"知常"不足以"达变",不"达变"不足以临床。古人有"读书不如读案"之说,读书是知常的必要途径,而"读案"是"达变"的重要方式。"案2:高某,女,65岁。前医予服小青龙汤方加减有效,但继服无效。
桂枝汤
桂枝
白芍
蝉衣
射干
白果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经方实验录
小青龙汤
麻黄
细辛
干姜
姜半夏
五味子
橘红
枳实
知母
小青龙
小青
炙甘草汤
温病条辨
陈皮
附子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党参
2022.05.22
刘剑锋
燥邪实质论
温燥伤人属于温病中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以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温热性质显著为特征。明确指出内燥的实质是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内部精血津液一定程度的受损。燥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并不是病理实质。
2022.05.18
杏林小书童
呃逆
而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呃逆,昼夜不停,致夜不能寐,给予镇静剂等治疗未能控制。原方再服2剂,呃逆全止,肢体更利。从而认为,症状看似严重,但只要宣通气机,一"拨"令痹阻得解,郁得散,呃逆必会随之而止。
宣痹汤
郁金
通草
淡豆豉
山栀
射干
大黄
柿蒂
枇杷叶
丁香
草豆蔻
断续
补阳还五汤
白附子
乌梢蛇
胆南星
橘皮汤
橘皮竹茹汤
温病条辨
白通草
防己
杏仁
滑石
连翘
薏苡仁
半夏
蚕砂
赤小豆
2022.05.18
刘剑锋
肺病论治7法
凡呼吸不利,喘息少气,咳吐痰阻等皆责之于肺的病变,但是临床涉肺病机常较为复杂,治肺方法颇多。该证多由咳喘日久致肺气耗损,卫气不足,不能固表而发病。该证多由气候急剧变化或起居不节,感受风寒之邪,致使肺气失宣致病。
五味
补肺法
补肺汤
黄芪
熟地
五味子
白术
党参
茯苓
重楼玉钥
养阴清肺汤
生津
生地
麦冬
贝母
丹皮
甘草
百合
沙参
阿胶
玉竹
牡蛎散
防风
浮小麦
牡蛎
山药
太子参
温病条辨
银翘散
银花
2022.05.16
杏林小书童
温病之小议
温病学派把中医学拉到了继伤寒学、内伤学之后的又一个顶峰。银翘散是吴鞠通《温病条辨》里的一张方剂,他说:"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温病和伤寒不一样,温病受的是温邪,伤寒受的是寒邪。
2022.05.07
刘剑锋
枳术丸与资生汤
此方的原形可认为是张锡纯的资生汤,也可认为是东垣先生的枳术丸。枳术丸出自《脾胃论》,"治痞,消食,强胃",其中白术之用,东垣先生指出"白术者,本意不取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不复伤也。或者说,资生汤可看做是在枳术丸的基础上加了滋阴之品生山药、玄参。
2022.05.07
刘剑锋
经验
剑指刀锋法的上述特点,与临床救治急危险证时的基本要求完全一致,因而是临床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半月前寒战高热,右侧胁痛,西医诊为"肺结核、渗出性胸膜炎",经治疗烧退,而胁痛不仅不减,反倒加重。而所体现的,正是急证治疗时经常采用的剑指刀锋法。
2022.05.05
刘剑锋
病例分析
魏某,女,77岁。初诊:有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西药氨氯地平,血压135/85mmHg,血管B超检查示:动脉硬化。"以平为期",不求用药强烈祛除病邪而冒损伤体质风险,只求稳定颐养天年,是洪老用药的特色。
低密
制首乌
山萸肉
女贞子
枸杞子
黄精
玉竹
白芍
麦门冬
生地黄
北沙参
决明子
夏枯草
虎杖根
地龙
牡蛎
山楂
生葛
紫丹参
桑寄生
茵陈
郁金
猪苓
红景天
明天麻
双钩藤
川牛膝
绞股蓝
荷叶
佛手
2022.05.03
谢江强
胃痛胃酸案。
反馈:胃痛消失,口干减轻,口臭缓解,口苦减轻,饮食改善不明显,饭后易胀缓解,反酸、腋下(手心)多汗、颈部酸困、腰困依旧。
桂枝
干姜汤
柴胡疏肝散
和胃汤
半夏泻心汤
小便
小柴胡汤
石膏
理中汤
柴胡
黄芩
法半夏
炮姜
甘草
大枣
党参
知母
炒白术
苍术
茯苓
陈皮
瓦楞子
桃仁
香附
檀香
果麻
三仁汤
四逆散
杏仁
白蔻
2022.04.06
李高勤
中医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可以说是大熊猫一般的存在。这个人的经验啊,有直接经验,当然也有间接经验的。无数的中医间接经验,在经典书籍那里等着你去开发,使用,但是很多人却偷懒,或者抛弃了中医的思维,而求形而下的机械思维,能看好病才奇怪了。
2022.04.02
陈亮
青年前列腺炎案,3剂效
青年前列腺炎案,3剂效原创作者:李高勤医生2021-07-29男,22岁,体可,微瘦,精神一般。大便溏,3天一次,小便黄。嘱再次调整药方以巩固疗效。
2022.03.06
李高勤
暑湿病例一则
但是经方好像确实没有治疗暑湿感冒的专方,我只好求助于时方特别是温病类方。体外呈热盛之环境,体内寒湿邪郁而不得出,与冬月感冒相比,显得更为难治,表现出病程一般较长的特点。
小便
新加香薷饮
银翘散
金银花
连翘
香薷
苍术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薄荷
桔梗
甘草
芦根
天花粉
玄参
蝉蜕
藿香
香薷散
温病条辨
解毒
芳香
麻黄
厚朴
白扁豆
佩兰
陈皮
淡竹叶
白术
茯苓
2022.02.11
汤铭劲
呕逆宜从三焦治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呃逆、呕吐虽表现不同,但其病机均为胃气上逆,故临证多从中焦脾胃进行论治。
宣痹汤
温病条辨
枇杷叶
射干
郁金
木通
淡豆豉
姜半夏
沉香
木香
砂仁
医医病书
安胃饮
陈皮
山楂
麦芽
泽泻
黄芩
石斛
石膏
温中散
附子理中汤
附子
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
寿世保元
理中汤
二陈汤
2022.01.18
李成蹊
胃气不强时,损谷才是保胃气的最好方法!
还有热结阳明,用苦寒急下存阴,亦是保胃气的法则之一。饮食适度,是保胃气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十分清楚地说明,在胃气不强的情况下,损谷是保胃气的最好方法,而节食则是损谷的最好办法。除了上述各方面,注意六淫、七情亦是保胃气所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2022.01.05
黄自浩
论脾阴虚与胃阴虚
所以,一旦出现脾阴虚证时,往往同时存在脾气亏虚。其次是脾与胃相合,在生理病理上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无论原发病位在脾或在胃,如出现阴虚证候,脾与胃常常相继为病,或者兼见阴虚。脾阴、胃阴俱虚者,养脾益胃兼顾,应相对地以养胃阴为主。
参苓白术散
山药
莲肉
人参
焦白术
茯苓
国老
慎柔五书
养真汤
白芍
五味子
麦冬
黄芪
党参
石莲子
太子参
石榴皮
六曲
谷芽
扁豆衣
生津
沙参
麦门冬
石斛
乌梅
陈皮
佛手花
佛手
绿萼梅
白及
2021.12.31
杏林小书童
少吃也是一种治疗方式的
记得我在成都行医时,曾治两例患麻疹后阴伤的小孩,一例患儿素体阳盛,一例系常人体质。这是生津以益气。在此同时,有一业余中医爱好者的两个孩子,亦出麻疹。麻疹后低热不退,不思饮食。他用苦寒清热法无效,以为是真阳外越,决定采用引火归元法,一日之内两个小孩相继殉亡。
2021.12.30
李鹏
中风的原理与中医治疗思路方法
中风急性期是指发病后2周以内,中脏腑者最长可至1个月;恢复期是指发病2周或1个月至半年内;后遗症期系发病半年以上者。康复治疗是中风后遗症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系统、有序、连续和持久的康复训练能够减
伤寒论
诸病源候论
吊线风
血通
半夏白术天麻汤
桃仁红花煎
半夏
天麻
白术
茯苓
橘红
甘草
生姜
大枣
桃仁
红花
牛膝
赭石
龙骨
牡蛎
龟甲
白芍
玄参
天冬
川楝子
麦芽
茵陈
羚角钩藤汤
羚羊角
钩藤
2021.11.30
潘洪波
中医治法攻里法的总结
攻里法者,解其在里之结邪也。试述攻里之方,历陈如下:温热结邪,总属伏火,自宜以苦寒泻火为正治。中医治法攻里法的总结湿火宜缓下,如茵陈蒿汤(金匮方)、加味小陷胸汤(医原方)、小陷胸汤合朴黄丸、三黄枳术丸、神芎导水丸之类。此皆攻里诸方法之大要也。
伤寒论
泻心汤
大黄汤
紫草承气汤
攻毒散
必胜汤
解毒汤
十全苦寒救补汤
犀角地黄汤
芒硝
凉膈散
加味凉膈散
清心汤
丹溪心法
茵陈蒿汤
小陷胸汤
陷胸汤
医学心悟
三黄枳术丸
脾胃论
导水丸
生地黄汤
养荣承气汤
温疫论
当归承气汤
润肠丸
五仁丸
金匮翼
雪羹
半夏泻心汤
2021.11.30
潘洪波
47.【温病医案】翘荷汤专治五官冒火
去年整个冬季基本无五官冒火,近日五官冒火再发,但程度较往年轻,复予翘荷汤加减,服后即愈。清代吴鞠通根据叶天士医案整理出一首方子,专门针对头面五官因为外来燥邪引起的上火症状,不仅清热,还宣散燥邪,疗效较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更为显著。
桑杏汤
翘荷汤
绿豆
梨皮
活血润燥生津汤
成膏
头发
当归饮子
生津
上清
银翘散
温病条辨
薄荷
连翘
甘草
桔梗
绿豆皮
羚羊角
苦丁茶
苦丁
夏枯草
牛蒡子
黄芩
栀子
当归
白芍
熟地黄
天冬
麦冬
栝楼
2021.11.25
杨涛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