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的桑叶
入药的桑叶多在10~11月间霜后采收。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
凉肺宜用经霜老叶,治风宜用嫩桑叶。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桑叶主除寒热,出汗。
《夷坚志》里记录了一个关于桑叶治疗汗证的故事∶严州山寺有一游僧,形体瘦弱,饮食很少,每夜刚躺到枕头上,就遍身汗出,等到了早上,衣服都湿透了,如此持续了二十年,没有什么药能治疗,已经放弃了。监寺僧说∶我有个灵丹妙药,绝对有效,我来给你治。用了三日,果然宿疾突然就好了。这个方,单用桑叶一味,乘着清晨有露水时采摘,焙干碾末,每次服用二钱,空腹,用温热的米汤调服。或等到桑叶将落时,干的也可以用,但药力不如新采的,桑叶是止盗汗之药,并非发汗药。
《温病条辨》里说:桑对应了天上的星宿——箕星。
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桑叶善平肝风。
春乃肝令而主风,金克木,木旺则金衰,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很多,入肺络,宣肺气。
古人称风神为箕星,天上的大簸箕轻轻扬起,而激荡成为了风,桑树生东方,对应东方星宿——箕星,有“箕星之精,散而为桑”之说。桑树是继承了箕星精华而长成的树。
桑叶泻木气,平肝风。叶天士常桑叶、丹皮合用,轻清凉泄,使少阳郁遏之邪可解。
以桑叶为君药的桑麻丸是一个补益方,由桑叶,黑芝麻/胡麻,白蜜组成,具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的作用,主治阴亏风动,肢麻,头晕目眩,肌肤甲错,须发早白,津枯便秘。
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强调了桑叶和桑葚补肾的作用。
可以补骨髓,添肾精,使脑子聪明,眼睛明亮。肾主生殖,补肾有利于种子安胎。“老男人可以扶衰却老,老妇人可以还少生儿”,书中写吃桑叶可以使男人过了64岁,女人过了49岁,仍可生育,这句虽然有点夸张,但可见古人的“返老还童”也就是通过补肾精而来。
桑叶还可以活血,除湿,止汗。
可调和血脉,通利关节,止霍乱吐泻,除风湿寒痹,消水肿。
桑叶的采收,必须以第一次采的叶子为佳,采后再生则功力减半。
桑葚和桑叶功效类似,可使发须乌黑,止渴润燥,添精益脑。
桑葚以紫色为佳,红色功效要差一些。
《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桑葚味甘甜,性平和。
能够滋养肝肾,充实血液,止消渴之症,通利关节,解除酒毒,祛除风湿;
还能使人耳聪目明,安定魂魄。
可以直接生吃(最好用少量盐拌匀后食用),可以饮用桑椹榨出的汁水,或者熬制成膏状,又或者烘干研成粉末。
长期服用桑葚,头发胡须不会变白。
以在小满节气之前熟透、颜色乌黑而且味道纯正甘甜的为好。
熟透的桑椹,用布过滤出汁水,用瓷制的容器将汁水熬制成膏状并保存起来,每天用白开水或者纯酒调服一匙。
老年人服用能够振奋精神,使步伐轻快稳健,平息内虚而致的风邪,清退虚火,还能兼治水肿、腹部胀满以及瘰疬(即颈部淋巴结结核)等病症。
介绍一些与桑叶有关的日常简单用法:
桑叶茶
一小把新鲜桑叶洗净,切丝,开水冲泡,代茶饮。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凉拌桑叶
将新鲜桑叶洗净焯水2分钟,捞出过冷水,挤干水分切段,加入盐、蒜泥、香油、生抽等调味搅拌均匀即可。
桑叶炒鸡蛋
先将桑叶焯水后挤干水分切段,把鸡蛋打散调味后炒熟,另起油锅下入蒜片煸香,再放入桑叶、盐,翻炒片刻后出锅。
桑叶汤
取适量桑叶洗净,可搭配豆腐、香菇、肉片等食材。锅中加水烧开,放入食材煮10 - 15分钟,调味后就能得到清淡鲜美的桑叶汤。
需要注意的是:桑叶性质寒凉,脾胃虚寒的人,阳虚怕冷的人、月经期女性,孕产妇要慎用。
《得配本草》中,青盐煮桑叶洗眼,可以治烂眼。风火眼,目睛红肿,由肝经有热内蕴,风邪外袭引起,桑叶熏洗治疗眼睛上火引起的疼痛,从古时一直沿用至今。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中记载了火眼外洗方:每天用霜桑叶30g,加水两大碗,煎成后,打开锅盖,将头和面部悬在罐子上,用毛巾把头和罐子一起罩住,睁开眼睛,让药水的蒸汽熏蒸眼睛。
熏蒸过程中,可以随时调节头和罐子之间的距离,以热而不烫为准。
熏后如果出现两眼酸胀,流泪的情况是正常的,不需要处理。
等到水变得温而不烫时,用干净的一小块纱布,蘸水洗眼,一日两次。一般照这个方法做一个星期会有效果。
邹孟城先生说:霜桑叶煎水熏洗结膜炎,是他家乡的民间秘方,无论证型是虚还是实,用了都有效。患眼接受熏洗后,即觉舒适异常。
桑叶内清肺肝,外散风热,煎汤熏洗火眼是它的独到之处。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从脉象推断出脾虚泄泻 欧阳慕颖
)脾土在四季都应该是从容和缓的脉象,现在却出现弦紧之象,这是肝木过旺而脾土衰弱的表现。何况命门的真火非常虚弱,又不能滋养脾土,于是我推断他肯定是脾虚导致泄泻的症状。如果因为脉象呈现浮洪,就用寒凉的药物,那么脾胃就会受到损伤,这不是恰当的办法。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诊断:感冒后遗症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5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生姜20g大枣6个党参20g桂枝20g赤芍20g制附片15g葛根60g仙鹤草60g煎服方法:冷水16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约600ml,分三次饭后热服,中午服后 -
《伤寒论》117条 李华歆
1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金匮要略》中这么描述“奔豚病”: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十五篇心得体会 刘仲书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本篇共有条文22条,方10首,复方2首。治疗上当用茵陈蒿汤。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读至《千金》麻黄醇酒汤条,麻黄醇酒汤治黄疸,我们应该理解为治黄疸可以用发汗法,亦可以理解为治疗黄疸可以用理气化湿,非必须用麻黄? -
孩子大腿皮纹不对称有问题吗 谢江强
大腿皮纹不对称大腿皮纹不对称和DDH的关系如何呢? -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二) 张宝华
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微地清肃其表里再合适不过了。桂枝汤早说过了,咱们重点看看这个越婢汤,《伤寒论》里没有这个方,它在《金匮要略》里,其由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五味药组成,这几个药成方,名叫越婢汤。阳明病,身大热,热是蒸蒸发热。 -
退热贴、湿毛巾裹腿为什么这么流行 谢江强
退热贴、湿毛巾裹腿为什么这么流行不知何时开始,退热贴已经成为发热的标配,无论大人小孩,只要发热,无论体温、状态如何,先给额头来上一贴。 -
浅谈柴胡桂枝汤治疗感冒 高颖
柴胡桂枝汤,源出《伤寒论》,乃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而成,于感冒之治疗,独具匠心,功效卓著。柴胡桂枝汤,兼具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解表散邪之能。柴胡桂枝汤等经典方剂,皆有其特定之适应证,不可随意弃之不用,亦不可盲目滥用某类方剂。 -
中医治疗腹胀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中医在治疗胃胀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辨证论治运用多种药物进行调理。中医理论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对胃胀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明确的用药规律,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 -
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症1例 陈积武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故风、火、痰,虚不可分而治之,临床多以本虚标实多见,常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泽泻汤加减减治疗。
最新文章
-
根据治疗医案对“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提出一点理解! 黄阁
《黄帝内经素问》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根据“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我构想出一个故事:冬天北方寒冷,在人还能接受的范围内大家居家不出(表)。
-
经方加减治“胃痞眠差火气大”案 宗琪
患者:车某某性别:女年龄:46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16日主诉:肠胃不好、睡眠差,火气大。
-
血府逐瘀汤合炙甘草汤合陈皮枳实(橘枳姜汤)治疗心慌乏力案 张训景
检查亦无明显检查。现乏力全身不适,自觉胸部压迫感。患者效果良好,无不适感,原方继续服用巩固疗效。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
脑震荡 潘洪波
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神经功能障碍。脑震荡特效验方——柴精汤脑震荡特效验方柴精汤:柴胡10克,黄精30克,土鳖虫10克,云苓20克,白芷6克,细辛3克,牛膝30克丹皮20克,薄荷3克。
-
美。 陈鹏
美文/陈鹏医生雨儿掩盖了春暖的小城贮立在江中的桐君山如梦如幻突然想起你的侧脸就在梦里就如这里的风景一样秀美一片柳叶飘落在湖面一只蚂蚁横穿马路你是否也活在记忆里一滴雨珠停留在荷叶上看似交集实无交集佛说那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身上已经淋湿脑海里还残存着日出心若有住则
-
腰痛针灸 潘洪波
腰痛+腿麻,针灸验方!腰痛隐隐,遇冷加重者可于阿是穴、肾俞穴施以艾条温和灸5~10min,每日1次,直至痊愈。先取疼痛对侧腰痛点,用毫针刺入8分,捻转得气,令患者反复活动腰部,痛即可缓解。
-
经方实验录之杂病诊治 张宝华
曾多次诊治未得显效。
-
中医“通因通用”之大柴胡汤 郭文龙
杨某,女,45岁。“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体现了中医“通因通用”治法的妙用。遂用大柴胡汤以通里泻实,平胃散以化痰消痞。《伤寒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
癃闭 谢江强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癃和闭均为排尿困难,轻重程度上不同,多合称为癃闭。癃闭的病位在膀胱,但和肾、脾、肺、三焦均有密切的关系。
-
黄褐斑 谢江强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多因内分泌失调,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多,刺激局部黑素增加所致,此外还与精神因素、紫外线照射、化妆品等有关。黄褐斑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以虚为本,以瘀为标。黄褐斑影响美观,常使患者出现情绪抑郁、失眠多梦等症。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