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脾阴虚与胃阴虚

2021.12.31 790阅读 评论数 0 6

五脏的虚证中都有阴虚,脾和胃也不例外,但脾和胃的阴虚有其一定的特点。


一、脾阴虚

脾阴虚有什么特点?

首先是它的基础病机是脾气虚。当脾脏一虚,每以气虚为先,气虚为主,如经及时治疗,饮食起居调摄得宜,脾气虚弱得以逐渐恢复,疾病趋向治愈。如若脾气虚而经久不复,则脾阴可以随之而亏虚,或由脾气虚导致脾阳虚,由阳虚而发展到阴虚。所以,一旦出现脾阴虚证时,往往同时存在脾气亏虚。

其次是脾与胃相合,在生理病理上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无论原发病位在脾或在胃,如出现阴虚证候,脾与胃常常相继为病,或者兼见阴虚。

再次是睥阴虚证也可继发于肺阴虚、肝阴虚或肾阴虚证。反之,脾胃之阴先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日久也可导致肺、肝和肾的虚证。由于人体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所以单独、孤立的脾阴虚证在临床上几乎是没有的。虽可出现以脾阴虚为主的病证,但一般都兼有胃阴虚或他脏的虚证。

脾阴虚的主要症状,如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痞不适,大便易溏或干结难解,神倦乏力,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濡或细而略数,久则形体日益消瘦。兼胃阴虚者,胃脘嘈热,口干欲饮水,舌红或光或剥。兼肺、肝、肾等脏之阴虚者,兼见各脏相应的症状。

慢性泄泻,脾气必虚,长期不愈或素体阴虚者,常易导致脾阴亏虚。由于脾胃的运化需赖肾阳的温煦,故在脾气、脾阴俱虚的情况下,尚可兼有肾阳不足之证。所以临床可见晨泄、完谷不化,畏寒喜暖,甚则面肢浮肿。此时不仅肾阳亏虚,脾阳也可受损,病机矛盾重重,病情较重。

古今方剂中单补睥阴者极少。局方参苓白术散属于补益脾气而治久泻的常用方,其中山药、扁豆既补脾阴,又补脾气,又有莲肉补脾阴、厚肠胃,所以此方也可列为补益脾阴之剂。然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品,仍以健脾益气为主。

《慎柔五书》中的慎柔养真汤为较合适的滋养脾阴方。山药、莲肉以外,尚有白芍、五味子、麦冬等敛阴、养阴之品。然仍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补益脾气药。

滋养脾阴以山药、扁豆、石莲子、太子参等为主,白芍、石榴皮、甘草为辅,神曲、谷芽为佐。

山药甘平,健脾气,养脾阴,补而不滋腻,健脾而不燥,气轻性缓。扁豆健脾和中,清暑止泻,若腹胀较甚者,可用炒扁豆衣代之。太子参甘润,补脾气而又生津。石榴皮味酸而涩,若食少而大便干结者不用此药。

脾阴、胃阴俱虚者,养脾益胃兼顾,应相对地以养胃阴为主。选药以甘凉、甘平为宜,常用如沙参、麦门冬、石斛、太子参、怀山药、甘草等,并加味酸敛阴之白芍、乌梅。鉴于脾胃阴虚者消运不力,常兼气滞,故宜佐以理气而不耗阴之品如橘皮(或橘白)、佛手花(或佛手片)、绿萼梅等。亦可加白及以护膜,加麦芽和胃而助消化,亦兼疏肝。如阴虚有郁热者,酌加淡黄芩、蒲公英、浙贝母、石见穿等。

若证系脾肺之阴俱虚,症兼咳逆、短气,颧红,寸脉细数,宜补肺养阴,两脏兼顾。一般常用药如百合、山药、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甘草等,肺燥郁热者酌加阿胶珠、茅根、芦根、枇杷叶之类,西洋参与太子参煮水代茶频饮。药治之外,以藕粉、冰糖煮糊服之,亦有裨益。

如属肝脾阴虚,症见目眩头昏,或胁痛、腹胀溲少、脚弱无力,脉象细弦。治宜柔肝养阴,药如炒当归、白芍、枸杞子、石斛、怀山药、炒生地、墨旱莲、平地木等。黑大豆甘平,养肝脾之阴,亦可用黑豆衣滋阴除烦热。此外,如楮实亦可加入。

脾肾阴虚者,症兼腰膝酸软,小便灼热量少,男子阳痿遗滑,女子月经量少等。一般可用景岳左归饮加减。药如山药、山茱萸、枸杞、炒当归、杜仲、茯苓、龟板、潼沙苑、甘草等。由于此类证候常兼脾肾气虚,阴虚与气虚互兼而各有所侧重,所以治疗用药当随证而议定。

上述脾阴虚又兼其他脏腑之阴虚者,有的应侧重治脾,脾旺则他脏之疾改善,如习知“培土生金”治则,即是其例。

二、胃阴虚

胃的特性之一是“体阳用阴”。“体阳”是指胃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具有温热、运动的特性;“用阴”是指胃需腐熟水谷所赖的主要物质,具有液状而濡润的特点。胃阳与胃阴共同完成胃所特有的消化功能,并借以维持人体各脏腑间的动态平衡。

由于胃阴是消化腐熟水谷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胃阴的存耗关系到整体的生理功能。五脏皆禀气于胃,只有胃阴充足,人体津液才有化生之源。凡外感温热疾病,处处要维护胃阴,胃津亏虚与否,直接影响到病情的预后,因而前人对热病胃津不足者提出“救阴”之法。内伤疾患也要注意维护胃阴,一旦出现胃阴不足的征象,就应及时滋养而使胃阴尽快恢复。

胃阴不足,胃中失于濡养,纳谷必然减少,饮食不易消化,中脘痞胀,甚至嘈痛、灼痛、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形体逐渐消瘦,舌红少苔,甚则光剥。
治疗胃阴不足的法则,一般都以甘凉为主,甘凉的治法能滋胃用而养胃体。甘能入脾胃二经,凉能制其郁热,甘凉相合能滋养脾胃。不仅如此,甘凉也能作用于肺,养阴而清金。由于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津液得充,精微气血就能上奉于肺。“凉”不属于寒,或者说是次于寒,故对胃病阴虚证候甚为适合,不致于寒凝气滞,也不会因寒而败胃。

甘凉的方剂如益胃汤(《温病条辨》方: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及沙参麦冬汤(同上方,去冰糖、生地,加天花粉、桑叶、扁豆、甘草)。甘凉药物参用酸味药物如乌梅、白芍、木瓜、五味子等,属于酸甘法,因具有化生阴液的效应,故亦属酸甘化阴法的范畴。由于酸甘相合,养阴敛气,气阴兼顾,兼能柔肝制木,消除或防止肝经对胃腑的病理因素。在上述方药中根据病情加入太子参、怀山药、白术、莲肉等品,增其甘药,符合酸甘化阴的要求,在临床上运用得当,常获良好的效果。

如胃阴虚兼胃气虚证,病久胃脘痞胀隐痛,得食可暂缓解,但移时症状又作。喜进半流质饮食,不欲啖干饭,食量减少,口干,舌质红或淡红而干,胃酸少或无酸。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胃下垂。治宜酸甘相合,和中理气。药如太子参、麦门冬、北沙参、杭白芍、乌梅、炙甘草、青皮。木蝴蝶、佛手片、石见穿、炙鸡金、茯苓等。

肝胃阴虚、肝郁乘脾证,症状如脘腹痞胀、隐痛,食少、形瘦、口干,大便次多量少或溏泄,便前辄腹痛隐隐,舌红、脉濡。常见于慢性胃炎兼肠炎、肠功能紊乱、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治以酸甘化阴,抑肝和胃健睥。常用的药物为焦白术、乌梅炭、五味子、怀山药、莲肉、炙甘草、炒陈皮、煨木香、炒防风、红枣、焦六曲等。

| 名医简介 |
徐景藩(1927年12月- 2015年3月11日),男,江苏省吴江市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40余年,擅长脾胃病的诊疗工作。对食管病主张调升降、宣通、润养,创“藕粉糊剂方”卧位服药法。创“连脂清肠汤”内服和“菖榆煎”保留灌肠法。创“残胃饮”治疗残胃炎症。

来源:选自《国医大师徐景藩临证医案精华》,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陆为民,徐丹华,罗斐和。转自“人卫中医”公众号(ID:renweizhongy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寺前的树 陈鹏

    文/陈鹏医生在一个明媚的下午偷闲我孤身入寺寺里寺外空无一人如同佛性之空空随机扫码捐了点功德666是个吉利的数字没有贿赂佛祖的嫌疑本来我什么也不求什么我喜欢在佛像前静立享受片刻的宁静也不用许任何愿佛祖自会知晓一切事实上我宁做寺庙前的一颗树无心无欲无争就这样静

  • 麻黄附子甘草汤 李华歆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麻黄附子甘草汤”的组成!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膏方好入口 谢江强

    膏方好入口,功效不输中成药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可见膏方已经演变成能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的药物,不再是单纯的滋补药先通后补,健康长寿的正途“慢补”是我在本书中想要提出的重要观点。

  • 找准自己的调补方 谢江强

    因人而异,找准自己的调补方每个人的阴阳气血属性都不尽相同。然后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这在书中每节内容中都有提及。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忌服用膏方,以免造成气血失调。

  • 腰扭伤后腰痛 张宝华

    孙某某,男,72岁。二诊:“药后当天即觉腰部舒适,疼痛缓解”。

  • 桂枝甘草汤 李华歆

    仲景告诉我们此时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再看看“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麻黄各半汤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

  • 汗症治疗体会 谢江强

    汗症治疗体会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湿润,且有阵发性的出汗。临床上以自汗、盗汗多见,治疗也以此为主。自汗、盗汗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治疗当以固护卫外功能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 大承气汤治大便5日未解案 宗琪

    按语:患者多日未大便,脉大有力,腹部胀满不适,考虑病在阳明,符合“痞满燥实”的大承气汤证,故如法急煎速服,患者得以好转。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咳嗽咽痒案 宗琪

    按语:患者脉浮有力,病在三阳,先解表为主,汗出纳差考虑柴胡桂枝汤,咽痒苔腻考虑痰湿气结于咽喉,合以半夏厚朴汤,加杏仁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宣肺平喘。

  • 桂枝加葛根汤治身痛项强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男年龄:53岁初诊日期:2023年6月12日主诉:身痛3天,牵连后背及小腿后侧拘紧不适。诊断:痹症处方:桂枝加葛根汤3剂方组:桂枝45g白芍45g炙甘草30g生姜45g(切)大枣12个(擘)葛根6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