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论治7法
补肺法 此法用于肺气虚证,症见面色白光 白,咳喘无力,神倦少气,动则气喘,语音低怯,自汗怕冷,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而无力。该证多由久病咳喘,耗伤肺的功能,其主气及卫气功能失职所引起。用《永类铃方》补肺汤加减以益气补肺,温中固表。药用黄芪15克,熟地15克,五味子10克,白术12克,党参9克,茯苓15克。
润肺法 此法用于肺阴虚证,症见颧红,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喘咳或痰中带血,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少寐多梦,胸部隐痛,舌红少津,脉细数。该证多由咳嗽日久,损伤肺阴,失于清肃,虚热内生引起。用《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加减以养阴润肺,益气生津。药用生地15克,麦冬(抽心)12克,贝母6克,丹皮9克,甘草3克,百合15克,沙参12克,阿胶10克,玉竹9克。
固肺法 此法用于肺卫不固证,症见面色淡白,体倦乏力,气短,动则汗出,容易感冒,自汗恶风,舌淡,苔薄白,脉弱而无力。该证多由咳喘日久致肺气耗损,卫气不足,不能固表而发病。用《和剂局方》牡蛎散加减以固肺止汗,益气强卫。药用防风12克,浮小麦9克,五味子12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煅牡蛎20克,怀山药15克,太子参9克。
宣肺法 此法用于风热袭肺证,症见咽喉肿痛,口渴引饮,咳嗽痰稠,鼻塞流涕,发热,微恶风寒,气喘息粗,咳引胸痛,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滑数,该证多因气候温暖多风,起居不慎,或是正气下降,感受风热之邪侵袭肺系而致。用《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减以宣肺化痰,疏风清热。药用银花15克,连翘15克,荆芥10克,薄荷6克(后下),芦根12克,黄芩12克,牛蒡子6克,桑叶6克。
救肺法 此法用于燥热犯肺证,症见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干燥,脉数。该证多因秋令久晴无雨,气候干燥之时,受到燥热病邪,内犯于肺,耗伤肺津,致肺失濡养而清肃不行发病。用《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加减以清燥滋阴,救肺生津。药用桑叶9克,石膏20克,甘草6克,杏仁9克,沙参15克,麦冬12克,胡麻仁6克,枇杷叶9克。
开肺法 此法用于痰湿阻肺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黏稠,喉中痰鸣,胸脘胀闷,倦怠乏力,食少难消,大便不畅,舌质淡,苔白腻或百滑,脉滑。该证常由湿邪困脾,运化失职,聚湿邪为痰,上渍于肺而引起。用《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加减以开肺下气,化痰燥湿。药用苏子9克,炒莱菔子12克,白芥子6克,半夏9克,陈皮12克,苍术6克,厚朴6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蜂蜜或大枣为引。
解肺法 此法用于风寒束肺证,症见恶寒发热,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头痛身楚,鼻塞声重,流涕清稀,咽痒,喷嚏,无汗,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该证多由气候急剧变化或起居不节,感受风寒之邪,致使肺气失宣致病。用《温病条辨》杏苏散加减以解表疏风,解肺散寒。药用杏仁9克,苏叶9克,陈皮12克,桔梗9克,麻黄6克,甘草6克,枳壳9克,防风9克,荆芥9克,半夏6克,生姜或姜汤为引。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缪茂军 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杂兵诊治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乳腺结节,脊椎病,肠息肉术后等病病史。处方:柴胡30克、生桂枝15克、干姜10克、生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麸白芍15克、葛根20克、茯苓30克、生龙骨30克、姜半夏15克、夏枯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 -
经方之黄连汤 郭文龙
张某,女,60岁。遂用黄连汤以清上温下,和胃降逆;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兼除烦。《伤寒杂病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 谢江强
还可以把藿香正气水兑到热水里,给孩子泡脚,也能让孩子有效地吸收药性,化掉体内的水湿。不过家长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是热性药物,有振奋脾胃的作用,当孩子体内的水湿化开之后,它的热就会显现出来。 -
三伏贴 李华歆
知道了啥是“三伏天”后,我们就知道啥是“三伏贴”了,其实古人真的非常牛,他们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的先进观念,啥叫“治未病”? -
经方实验录之干燥综合症 张宝华
某女性60岁患者。旧有燥症,复不幸患癌,火热津亏而燥,痰湿瘀滞成癥,若囿于斯恐失道耳。所谓之燥症,如口干、眼干、口渴,乃木郁土虚,木郁则气滞,气不达,津何以至?复土虚津乏何以奉,况夫术后,津血伤而未复之体乎! -
续抑郁症的初步认识及李可四逆汤之用后 张宝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作用,于此处可见中西医之雷同处,于心衰治疗殊途同归。 -
黄山的松 陈鹏
黄山的松文/陈鹏医生2024.6.4那挺拔的身姿扎根于摇曳的云在满满的笑意中不知疲倦地迎客/送客舒展虬枝迎四季峭谷云深景亦奇与生俱来的名节在天地间逗留岁岁芳化终成为商业化的利器把风磨旧把雨磨细可惜了可惜了平生无须逐鹿志沦为小巷接客人少了一个人少了许多魂黄山 -
池塘浮荷 陈鹏
池塘浮荷文/陈鹏医生2024.5.17天上的白云云卷云舒可有打工的麻恼那飘荡的模样如离乡之游魂絮丝杨柳摆弄着细腰满城飞舞不觉老池塘小荷清凉了一整个夏天竹林幽静有乡里人在劳作他在山里我在房间一样的锄禾路旁边的无名野草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又迎来了一个轮回蜗牛穷其一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胃炎 张宝华
某老年女性住院患者。 -
初探《伤寒杂病论》中陈皮 张宝华
陈皮亦名橘皮,今多称之,而于古之多谓橘皮。观《伤寒杂病论》中有橘皮者四方,皆取其温中理气、消胀满、利水谷、止呕逆之功,主太阴里证,临证见呕、哕、胸闷等气逆诸症。《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取本经义用橘皮温中理气、消胀满、利水谷,止呕逆、主治太阴里证。
最新文章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口腔异味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28岁主诉口腔异味三月余,患者自述平时睡醒后及饭后见口腔异味口黏痰多白色平时胃口可无口干口苦胸闷晨起恶心晚上躺时恶心加重睡眠可大便一般小便调。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
-
猪苓汤加减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效佳 夏耀飞
猪苓汤加减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效佳叶某某,女,48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红卫村,2023年8月18日初诊。之所以加蒲公英,源于一病家自诉,其妻患有急性泌尿系感染,常用蒲公英煎汤送服三金片,屡试屡验,故笔者记之并用于临床,确有效验。
-
发热伴咳嗽咽痛乏力汗出4天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男年龄:24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6日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咽痛4天。《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
叶子黄了 陈鹏
叶子黄了文/陈医生2023.12.14叶子黄了是生命的尽头的挣扎如同轮回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颗时空的胶囊也许曾经装满了希望可如今只剩下悲凉叶子黄了已功成身退/功德圆满我感激/我赞叹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黄芪桂枝五物汤 张宝华
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使用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和遵循医嘱。
-
小柴胡汤证 刘娟
往来寒热是正气不足的特殊表现,同时提及少阳病的本质是正气已显不足,该患者久病、大病患者,正气不足,用小柴胡汤后1剂退热,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