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术丸与资生汤

2022.05.07 629阅读 评论数 0 5

 师生问对,老师提及他的老师杨先生时说:"杨老师治疗小儿病变好用四味药:


苍术、玄参、鸡内金、牛蒡子,我总觉玄参滋腻而苍术过燥,故常不用这两味而代以生白术,于是就变成生白术、鸡内金、牛蒡子。仍是枳术丸法。"


学方学法,这是老师的化裁。


见一案例,段某,男,35岁,2012年7月31日就诊。


自诉腹痛、发热1天,恶心,时时欲呕,不欲饮食,无腹泻。


查其舌苔脉象,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边有齿痕,脉象细弦数。


辨为少阳、太阴合病,方选平胃散合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9g,黄芩12g,姜半夏9g,生苍术12g,厚朴9g,陈皮9g,焦山楂24g,滑石(包煎)18g,牛蒡子15g,生甘草3g。


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药后病愈。


《伤寒论》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联系案中患者所诉,尽管没有腹泻,但也没有明显阳明热实证,故仍辨为太阴病。


考虑到患者舌苔偏腻,边有齿痕,故选平胃散。


张景岳有言:"(平胃散)惟有滞、有湿、有积者宜之"。


老师也曾说:"平胃散治脾,与承气汤治胃,对等齐观。"


其发热,脉不浮,不属太阳,故合小柴胡汤和解之。这是常规的解释。


然而所关注的,是另外一种变通。


案中患者积滞明显,故用焦山楂代以鸡内金,另加厚朴、陈皮辅以行气化积;


夏暑之月,暑湿明显,故用滑石、甘草代以玄参清暑生津;


至于用到牛蒡子,《素问·热论》有云:"(伤寒)四日太阴受病,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取其滑利之性有防微杜渐之妙。


这是老师的学以致用。


此方的原形可认为是张锡纯的资生汤,也可认为是东垣先生的枳术丸。


然令笔者感兴趣的是这两方之间的关系。


枳术丸出自《脾胃论》,"治痞,消食,强胃",其中白术之用,东垣先生指出"白术者,本意不取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不复伤也。"


资生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两方组成有异曲同工之妙。


或者说,资生汤可看做是在枳术丸的基础上加了滋阴之品生山药、玄参。


由此,想到了另外两张方子,承气汤与增液承气汤。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本论于阳明证下,峙立三法:热结液干之大实证,则用大承气;


偏于热结而液不干者,旁流是也,则用调胃承气;


偏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则用增液,所以回护其虚,务必存津液之心法也。"


后世称此法为"增液行舟"法,其"回护其虚,务必存津液"几字最为要论。


资生汤下,张锡纯有注解:《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何以二阳之病发心脾相传会为"死不治",《素问·经脉别论》或许可以找到答案:"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食饮入胃,必先散于心脾方可散布周身。


此处亦可看作是"增液行舟",一以行燥结之邪,一以行精微;


一以顺流而下,一以逆水行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剑锋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视角下的支原体性咳嗽 张宝华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支原体咳嗽应以宣肺止咳、解表散邪为原则,以达到疏风散寒、清热化痰、利湿排痰的目的。

  • 肝郁兼痰浊阻滞证治疗一例 蔡根深

    腰部不适,眠可,纳少,大便尚可。方药:黄芪15g茯苓12g白芍15g法半夏20g厚朴12g陈皮12g射干10g淡豆豉15g杏仁10g枳实10g苏子10g焦山栀12g桑叶20g神曲12g竹茹15g炙甘草6g,7剂。

  • 腰痛患者 张宝华

    大抵病有虚实两端,不可不知,至若寒湿等外邪侵袭,至腰部经脉绌掣,经络不通,亦可为病腰痛耳。本案患者年已五旬,“阴气过半”,肾之精气自然而减,舌之淡嫩可征也。

  • 牡蛎汤 李华歆

    “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幸运的是同篇就有关于“牡疟”的记载:牡蛎汤“疟多寒者,名曰牡疟”。牡蛎汤牡蛎(熬)四两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蜀漆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 膏方好入口 谢江强

    膏方好入口,功效不输中成药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可见膏方已经演变成能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的药物,不再是单纯的滋补药先通后补,健康长寿的正途“慢补”是我在本书中想要提出的重要观点。

  • 胃痞一案心得 刘娟

    枳术丸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主治因脾虚不运,气滞于中或气虚下陷,而表现为胃脘痞胀,神疲,纳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脉细之症。该患者辨证属于脾气虚弱而致的腹痛、便秘等症,以枳术丸为主方。

  • 再论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 姚金虎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这确实很有道理啊。量不仅仅是剂量,也是配伍比例。量是证的体现,也是辨证论治的灵魂。另外有些独特的剂量,比如逍遥散中的薄荷,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中医思维的重要体现,绝不是什么糟粕。

  •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枚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膝关节炎的治疗心得 崔乐

    当出现膝关节炎时,有条件的最好是做磁共振检查首先明确关节周围磨损程度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与治疗方案,这样才会避免因为治疗的不合理而引发进一步加重的情况,还特别注意休息,可以说三分治七分养在这里一点也不为过。

  • 纯中医治疗硬皮病9月11日更新 段昌海

    脾胃虚寒吴茱萸10g生姜3片姜半夏20g大枣6个党参15g旋覆花15g代赭石5g干姜10g茯苓15g炙甘草10g5剂,1日1剂。至8月21日由其姐带来治疗,刻下症,神疲乏力,呃逆不断,烦躁,看诊时只喜趴在诊疗桌上。但在医院没治好,后经中医治疗,一剂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