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五十三条(一)
他说“病常自汗出者”,自汗这就是单独一个证了,就是经常出汗的病人。“病常自汗出者”,就是常自汗出的病。前面的中风证,阳浮而阴弱,沉取病人的脉,按着脉里面弱,中风证的汗出是由血管里面伤于营。“此为荣气和”,他说这个“此为荣气和”,虽然关系脉内之营,但这个自汗在营没有什么责任,“荣气和者,外不谐”,责任应该在脉外之卫,由于“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是这么个缘故。那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解释说“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这儿他说的事关系到营、卫、气、血,咱们得说一说。
古人对血认为是中焦受气取汁,奉心化赤而为血,现代医学大家都知道这个造血器官是骨髓了,咱们中医说肾主精,精能化血;肾主骨生髓;肾主著液,也就包括血液了,血之根在肾等等吧,与此都是相关联的。《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生血”;《灵枢·决气》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说:“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古人早就知道饮食入胃,经过胃肠消化之后,它被吸收要入血管,化而为赤,古人叫作血。一进入血管就是红的,古人叫作血,出于血管古人叫作气。血与气都来源于饮食,来源于水谷精微,这是古人的看法。
那么现代医学呢?饮食入胃肠道了,营养成分血管吸收后,造血器官有了原材料就造血,这是一方面了,人体不是还有其他体液嘛,都是通过血管运行输送到人体的器官组织处,输送到人的周身。浅白的说就是营养成分,那么古人将这个东西叫叫精气。所谓的精气就是养人的精真之气,人非它不能养。所以古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血与气是生命的根本,它不到哪儿,哪儿不行,这些在《内经》上论述的相当好,大家可以去看看。
那么对于这个精气的运输,古人说脾为胃行津液,输送到四肢百骸,不到足,足就不能行;不到手,手就不能握。《黄帝内经》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一过程描述了津液从摄入到分布的整个过程,这个精气的输布就是这个样子。古人就是这么认识的。概其要者,饮食入胃,在血管里色赤为血,就是其精者;其汗者,不在血管里,在血管外,那叫做气,古人就这么看的。这些都是《内经》上的,大家看一看就知道了,《灵枢·营卫生会》篇上就有了。气如雾露之溉,就像下雾下露水似的,遍布人的周身,甚至于润泽皮毛也都是气的作用。如雾露之溉,指的就是津液,不过它不在血管之内,而在血管之外。古人也知道气血互相起作用,《内经》都有论述,“夺汗者亡血,夺血者亡汗”,古人也知道血管内外通透,知道得很清楚的,你看发汗过了,血也没有了,失血多的人也没有汗,再不能发汗。这在几千年前就达到这个水准了,很了不起了。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从"调和营卫"谈反复感冒的固本之策 刘颖
三月未发感冒,此乃"营卫相得,其气乃行"之验。"治反复感冒如治国安邦,非高筑城墙所能独善,需使城内粮草充足(营阴),城外巡防有序(卫阳)。唯有参透《内经》"阴平阳秘"之奥义,方能在免疫失衡时代,执调和之法,破反复之疾。 -
从顽固头痛案谈"肝风挟瘀"的辨治突破 刘颖
患者头痛如锥刺,常规止痛药逐渐失效,却在中医"肝风挟瘀"辨证中柳暗花明。《临证指南医案》言"巅顶之痛,非肝风即瘀阻",此案正是"肝风挟瘀,上犯清空"之明证。首诊七剂,头痛发作频率锐减至2次,痛势减半。 -
哪些食物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谢江强
免疫力也需要后天完善,孩子出生后接触各种微生物,免疫系统在和各种病原体接种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因子等,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除了母乳之外,对于健康的孩子,没有特别的食物能提高免疫力。 -
从少阳论柴胡类方应用心得——谈《伤寒论》第96条之临证体悟 刘颖
《伤寒论》第96条详述小柴胡汤证治,历代注家多执"往来寒热"为辨证眼目。今不揣浅陋,试以三焦气化论柴胡剂运用心得,或可补前贤未尽之意。对于柴胡剂用量尤当斟酌。可见柴胡类方运用贵在调畅气机,非必以量大取胜。于肿瘤术后调理中,柴胡剂尤显妙用。 -
骨伤科医案 冯彭盛
既往史否认骨质疏松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诊断中医诊断:骨折西医诊断:左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1.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行牵拉端提手法复位,恢复桡骨长度及掌倾角,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 -
诊疗二三事 李华歆
小编平时出全科门诊总会遇到一些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和事真的很值得记录下来!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件门诊的事情! -
《伤寒论》第110条 李华歆
——高尔基1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 -
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味治疗眩晕 高颖
半夏天麻白术汤出处:出自《医学心悟》卷四。 -
高帆医生治疗肺结节经验总结 高帆
近年来,肺结节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辨证施治,确定该患者属于脾虚痰湿型肺结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基本消失,经复查,肺结节明显缩小。我的治疗经验表明,中医在治疗肺结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
中医感慨-心无界行无疆 胡松岩
飞检结束之后又赶赴魔都,参加了一个期待已久的中医培训。序章苦苦摸索4年,口罩期间葛又文先生,王永炎先生、张忠德先生等真的可以做到,以中医为武器,白衣执甲匡扶济世。我心中了然了,一直都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大部分中医人没那么行。
最新文章
-
糖尿病 潘洪波
在靳老先生的众多诊疗成就中,治疗糖尿病的秘方尤为引人瞩目。中医泰斗靳文清糖尿病5剂见效一个月痊愈。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靳老先生以其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中医底蕴,为众多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康复的曙光。
-
养肝护肝 谢江强
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主藏血”,即肝脏具有贮藏、收摄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应多食强肝养血、排毒护肝的食物,如鸡肝、党参、花生、红枣、枸杞子、红豆、黑豆、猪肝、天麻、柴胡、菊花、车前草等。
-
四逆散 李华歆
小编认为当人体有了“瘀”的情况,仲景名方“四逆散”就可能会扮演指挥交通的“红绿灯”、“交警”的角色!聪明的小伙伴可能已经注意到“小柴胡汤”的基础方——柴胡、甘草,我们暂且称之为“柴胡汤”吧,“柴胡汤”加上这个“枳实芍药散”合在一块就是“四逆散”!
-
如何破解春困之嗜睡 郭文龙
李某,男,82岁。痰湿困脾致脾不升清,出现头昏沉,身体困倦,口淡无味。疗效反馈:4月23日复诊,患自述嗜睡症状明显改善,神清自若,胃口大好。
-
产后病 谢江强
产后病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有关的疾病,统称为“产后病”。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四个方面。运用中医膏方治疗产后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所开膏方补泻的比例。妇人产后脾胃多虚弱,运化功能尚未恢复。
-
达郁起苇汤 潘洪波
这位病友就是典型肝气郁结,肝木不能疏泄至宗,筋疲软不起。达郁汤进行加减,拟方如下:达郁起苇汤。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全身瘙痒医案 张训景
现病史:近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痒。患者服用5剂后全身瘙痒症状消失。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散邪、清利湿热并举,既可祛风清热,外邪从表而散,又可清利在里之湿热,使内湿从溲道而出,即有“开鬼门洁净府”之意。
-
多囊卵巢综合征 谢江强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及高雄激素血症为特点。临床常见多囊卵巢所致不孕症中,中医证候以肾虚证为主,包括肾气虚证、肾阳虚证及肾精不足证,并且常常以复合证型出现,兼见脾虚、痰湿、肝郁、血瘀等。
-
门诊医案记录 胡松岩
患者杨某,女,53岁。主诉:确诊肺癌1年余。长期口服中药治疗。1月前复查,病情进展。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惧怕手术,决定中医保守治疗。CT显示:右下肺基底段见肿块影24x31mm,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影38x38mm。
-
痤疮 潘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