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病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有关的疾病,统称为“产后病”。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产后,亦称“产褥期”,一般约需6周。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亡血伤津。由于分娩用力、出汗、产创和出血,而使阴血暴亡,虚阳浮散,变生他病,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病、产后血劳等。二是元气受损。若产程过长,产时用力耗气,产后操劳过早,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而致气虚失摄、冲任不固可致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汗证、产后血劳等。三是瘀血内阻。因分娩创伤,脉络受损,血溢脉外,则离经成瘀;或产后百节空虚,若起居不慎,感受寒热之邪,寒凝热灼成瘀;或胞衣胎盘残留,瘀血内阻,败血为病,可致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抑郁等。四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产后元气、津血俱伤,腠理疏松,所谓“产后百节空虚”,生活稍有不慎或调摄失当,均可致气血不调,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常,冲任损伤而变生产后诸疾。综上所述,由产后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所形成的“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是产后病发生的基础和内因。产后病的膏方调治原则:应根据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此种立论,颇为中肯,实为产后辨证论治之要领。一是补益气血。陈良甫曾言:“产后元气大脱,新血未生,概以大补气血为主。”妇人分娩后,气血大伤,百脉不实,亟须以补益滋养之品填补,即便有余血外邪留滞,也应当在补虚的基础上调理。急攻不可,峻补也不可,用药之时,同时须注意补而不滞,以防闭门留寇。二是活血行瘀。产后元气亏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正气运行无力,不免血止成瘀,因此,产后病以多虚多瘀为一大显著特点。活血行瘀时不可忽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若攻邪太过,损伤机体正气,不免南辕北辙。三是顾护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产妇若能纳谷如常,自然脏腑易平复、气血易和调。因此,用药时常酌加调和脾胃、疏理气机之味,以期正气早复。运用中医膏方治疗产后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所开膏方补泻的比例。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其处于邪盛正虚的阶段,膏方应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正如秦伯未所说:“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待邪盛缓解后,再处以调理之剂的膏方进行善后。妇人产后脾胃多虚弱,运化功能尚未恢复。其膏方治疗的处方用药应顾护脾胃,使滋养而不滞腻;在运用补气、养血、温肾、益肝等补益之剂时,要慎用滋腻滑肠之品,同时应加入理气健脾益胃的药物预防脾胃损伤。临床上可选用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秫米等益气健脾养胃;紫苏梗、枳壳、陈皮、大腹皮、木香等理气导滞。在膏方的辅料应用方面,传统膏方的收膏多采用冰糖、饴糖、阿胶、蜂蜜、鹿角胶、鱼鳔胶、龟甲胶、鳖甲胶等胶类作为基质和矫味剂,现代又新增了木糖醇、元贞糖等,辅料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对于产后身痛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应适当调整,慎用或忌用冰糖、红糖、蜂蜜收膏,改用木糖醇、元贞糖代替。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闲诗其二 张宝华
娇阳拂袖近孟秋,陌上菊雏傲青书;无眠总是月西楼,三两点外酒空壶。去日厌饮樽溢涩,尔来方知乐中苦;男儿丈夫非八尺,顶天立地行健甫。且看当年刘季子,放浪江湖日不惑;时来运转号天命,大风歌彻沛里故。张宝华甲辰年壬申月壬戌日午时 -
一剂见效—“咳嗽、咽痛伴黄稠痰3天”案 宗琪
患者:郭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4日主诉:咳嗽伴咽痛3天。 -
三伏贴 李华歆
知道了啥是“三伏天”后,我们就知道啥是“三伏贴”了,其实古人真的非常牛,他们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的先进观念,啥叫“治未病”? -
减肥 李华歆
话说前几天小编看到了网上一个医生给患者开的“减肥方”,基本上就是在“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患者跟我说已经服用了几十剂这个方子效果不明显,甚至体重还增加了一点…… -
经方实验录之耳鸣,抑郁症 张宝华
初步判断:1、耳鸣;2、郁证。首诊方夏枯草20克。近来饿时时头晕,耳鸣如旧似减轻。肝郁渐开,脾虚渐复,再议前法,二诊方生姜易干姜,去大枣加泽泻、苍术与之。 -
疑难杂症之发热待查数年 张宝华
主诉:不明原因发热数年。 -
胁肋部疼痛,检查不出问题,往往与情绪刺激有关 于军
今天这位患者,男性,61岁,主诉是“左侧胸背胁肋部疼今天这位患者,男性,61岁,主诉是“左侧胸背胁肋部疼痛4月”。患者话不多,主要是身旁的女儿在介绍病情——左侧胸背部刀割样疼痛,以左胁助部为著,左上肢活动时疼痛加重,多家医院就诊,做了多项检查,均未发现明显 -
《黄帝内经》十三方1汤液醪醴 张训景
《黄帝内经》以“宇宙生命整体观、天人合一”全面论述了保健养生之道,主张“治未病”。对方药的运用,仅提出了十三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汤液和醪醴,都是以五谷作为原料,经过酿制面成。 -
经方实验录之颈椎病 张宝华
既往有颈椎病,腰椎间盘膨出病史,否认过敏史。是方乃取葛根汤开太阳之表,去风寒湿之邪。 -
中西合璧,战胜类风湿性关节炎 张宝华
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顽固性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损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疾病,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技术的融合始终是一条引人入胜的道路。
最新文章
-
头晕原来因痰湿,温阳利水身清爽 代民涛
患者,女,60多点。患者是来看头晕的。这正对应仲景爷爷在《金匮》痰饮篇记载的“其人背寒冷如手大”。仲景爷爷也在《金匮》中给了我们治痰饮之大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治疗眩晕,仲景温阳利水,利水治标,温阳固本,痰湿所致眩晕可除。
-
风湿性关节炎的膏方治疗心得 谢江强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有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不典型的风湿热病史。正气亏虚、热毒、瘀血在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是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是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则非膏方所宜,而应以汤药治之,待急性症状解除后再服用膏方。
-
性胆囊炎的调理心得 谢江强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病变,绝大多数病人都伴有胆囊结石,或由亚急性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引起。极少数慢性胆囊炎是由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非结石性胆囊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胆盐与胰酶引起的慢性胆囊炎。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医案44王某,女,63岁。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胃理气,虚实并治。医案45蔡某,男,55岁。
-
“温阳益气活血”法治腰痛一则 宁加银
实以气滞血瘀为主,患者有明显的外伤病史,加之病程较久,久病入络可知。患者脾肾阳虚为本,夹虚夹瘀,大多数医生都能抓住当前瘀血的主要矛盾,行活血化瘀之法,但是抓不住患者本虚的特性。此病法当益气养血,但单治瘀不治虚,非其治也。
-
小陷胸汤 李华歆
——佚名话说如果一个人得了“小结胸病”会怎么样?《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
煲汤常用中药解读枸杞子和红枣 谢江强
枸杞子是一味功效显著的传统中药材。民间也习用枸杞子治疗慢性眼病,枸杞子蒸蛋就是简便有效的食疗方。枸杞子被列为“药食两用”品种,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饮料、保健酒、保健品等。在煲汤或者煮粥的时候也经常加入枸杞子。食用宜忌红枣可煎汤服用,亦可直接食用。
-
怕冷十年病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7月14日吉某,女,51岁,初诊。颈肩僵硬,不容易出汗,手脚冰凉,怕冷怕风,全身游走性阻塞感两年。无其他基础疾病。卫阳失助则怕冷怕风,寒邪痹阻则不容易出汗。2023年9月8日四诊全身阻塞感仍存在,口中吐冷气好转,手脚冰凉改善。
-
脾胃病用药经验 曹雪盼
脾气虚患者黄芪15g炒白术15g党参10g山药15g气滞痞满炒莱菔子15g枳壳12g厚朴15g川楝子10g大腹皮12g砂仁3g川芎12g青皮9g莪术9g栝楼15g食积痞满:鸡内金15g神曲15g陈皮12g炒山楂15g不知饥饿:炒麦芽30g炒谷芽15g山楂1
-
修行(陈鹏医生)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