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全身瘙痒黄疸医案续
中医诊断:瘙痒黄疸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梗阻性黄疸方剂: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2025.02.22四诊症状明显好转。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小便
茵陈蒿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四金汤
茵陈
栀子
大黄
麻黄
连翘
赤小豆
桑白皮
炙甘草
鸡骨草
垂盆草
地肤子
苦杏仁
白芍
白鲜皮
荆芥
防风
金钱草
海金沙
枳壳
鸡内金
五倍子
赤小豆
当归
连翘赤小豆汤
解毒
医辨
2025.04.03
张训景
体 质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同时受到性格与心理因素的影响。体质还与年龄、疾病、营养状况、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体质影响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某些类型的体质对致病因子有易感性。
2025.04.03
谢江强
从"火郁发之"谈郁热病的透解法门
《内经》"火郁发之"四字如惊雷破空——非但不可清热,反需辛温透达。此乃"太阳阳明双解"之法,暗合"火郁发之"精髓。李东垣创"升阳散火汤",以柴胡、升麻为舟楫,载羌活、独活破冰,佐人参、甘草守中,堪称郁热病治疗范本。
猪肝
荔枝壳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
附片
细辛
桔梗
牛膝
独活
风药
荆芥穗
防风
桂枝
吴茱萸
虫药
蝉蜕
羌活
白芷
赤芍
丹皮
紫草
甘草
解毒
蚕茧
荨麻
苍耳子散
小青龙汤
石膏
酒大黄
蒲公英
2025.03.28
刘颖
《伤寒论》里的一个小问题!
而且此时患者的脉象是“浮数”,仲景最后告诉我们此时还是可以用“发汗”的方法,但是后面再选方的时候出了问题,居然是“桂枝汤”,熟悉《伤寒论》的朋友都知道“桂枝汤”的组方其实概括一个字就是“和”,调和荣卫的这么个作用,根本就没有发汗的作用!
2025.03.24
李华歆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验案
患者:荆某性别:女年龄:46岁初诊日期:2025年3月9日主诉:月经后见红4天(鲜红色)伴面部瘙痒起红疹。
小便
大柴胡汤
桂枝茯苓丸
麻黄桂枝各半汤
柴胡
姜半夏
枳实
黄芩
干姜
大枣
赤芍
酒大黄
桂枝
茯苓
桃仁
丹皮
艾叶
仙鹤草
甘草
苦杏仁
麻黄
刺蒺藜
仙鹤
白术
当归
川芎
泽泻
鱼腥草
半夏
白芷
2025.03.20
宗琪
国医节 | 葛根汤治疗肩背疼痛医案
张某某,女,49岁,2025年3月11日就诊主诉:颈肩背疼痛不适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因受寒出现颈肩背拘紧疼痛不适,疼痛严重,伴晨起喷嚏,无汗。自服“葛根汤颗粒”2袋,症状有所好转。本医案中葛根用量为100g。此外,痹病之治疗,还应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变化
2025.03.17
张训景
过敏性鼻炎医案一则
最近门诊70%的鼻炎患者,检查报告都写着“过敏”,但吃抗过敏药只能管几小时,一停药立刻鼻塞打喷嚏…---经典方解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破冰行动”针对脾肾阳虚型鼻炎,中医常用《伤寒论》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鼻炎不是绝症,但需要你给身体一次“重启”的机
2025.03.14
丁龙龙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十五篇心得体会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本篇共有条文22条,方10首,复方2首。治疗上当用茵陈蒿汤。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读至《千金》麻黄醇酒汤条,麻黄醇酒汤治黄疸,我们应该理解为治黄疸可以用发汗法,亦可以理解为治疗黄疸可以用理气化湿,非必须用麻黄?
茵陈蒿汤
硝石矾石散
栀子大黄汤
桂枝加黄芪汤
猪膏发煎
茵陈五苓散
大黄硝石汤
小半夏汤
柴胡汤
小建中汤
瓜蒂汤
麻黄醇酒汤
小便
黑疸
茵陈
附子五苓散
大黄
柴胡桂枝干姜汤
解毒
猪油
柴胡
甘草
味药
艾叶
虎杖
栀子
防风
地黄
苍术
桂枝
2025.03.07
刘仲书
从顽固性荨麻疹谈"风毒蕴络"的立体化辨治
今日与诸位探讨一例病程十年的慢性荨麻疹案例。西医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抗组胺药初服有效,近两年产生耐药。细察病机,患者长期熬夜处理客诉,肝血暗耗,伏热化毒,外风引动内毒,终致"风毒蕴络"之顽症。此案治疗两月,发作频率从每周五次降至月余偶发。
荨麻
消风散
当归饮子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犀角地黄汤
麻黄
连翘
赤小豆
水牛角
生地
解毒
徐长卿
白鲜皮
乌梅
五味子
凌霄花
紫草
苦参
地肤子
板蓝根
马齿苋
当归
鸡血藤
浮小麦
酸枣仁
桂枝汤
牡蛎
珍珠母
丹皮
黄芪
2025.03.06
刘颖
从便秘腹胀案谈"肺气不降"的临证巧思
今日分享一例迁延六年的顽固性便秘案例。患者朱某,女,52岁,退休教师,主诉排便困难伴腹胀六年。首诊五剂,患者竟每日自排软便,腹胀消减七成。
2025.03.01
刘颖
厥阴病小论
厥阴病乃阴阳、寒热、燥湿的交替、偏盛偏衰及不融合而为病。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厥阴由阴转阳,故多病寒热错杂、伤及血分。当归四逆汤、白头翁汤即显示少阳主枢,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显示少阴主枢。不知麻黄升麻汤意,怎知厥阴病篇之意!
2025.02.25
陈杏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六)
先生还是主在这个利水祛湿,《本经》就说术主“风寒湿痹”,咱们先生有麻黄加术,越俾加术的方药,皆在这个水湿上来的。通过研学仲景先生的《伤寒》、《金匮》,他用术主在水湿上头,这个后面有,届时我们再随时研学。
2025.02.20
张宝华
止嗽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外感咳嗽一则
此后患者咽痒症状减轻,咳嗽次数减少,喉中异物感有所缓解。诸药合用,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能解表,又能治咳,对于风邪犯肺所致的咳嗽最为适宜。
2025.02.12
高颖
柴苓汤加减治“干咳、小便不利腰酸”案
诊断:咳嗽处方:柴苓汤加减4剂(代煎)方组:柴胡24g姜半夏18g干姜15g生黄芩8g炙甘草8g桂枝10g白芍10g五味子10g炙百部15g白前10g炙麻黄10g射干15g猪苓15g茯苓15g生白术15g泽泻25g车前子10g益智仁10g细辛6g煎服方法:
小便
柴苓汤
柴胡
姜半夏
干姜
黄芩
炙甘草
桂枝
白芍
五味子
百部
白前
麻黄
射干
猪苓
茯苓
白术
泽泻
车前子
益智仁
细辛
绿豆
石膏
小柴胡汤
柴胡汤
参草
生姜
五味
温肺散
五苓散
2025.02.10
宗琪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四)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前面说了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还有这条的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三个方都为小发汗法。
2025.02.1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三)
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我们算算这个桂枝汤,它是原方的四分之一,越婢汤用原方的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是二比一。
2025.02.10
张宝华
小青龙汤加味治愈寒饮咳喘医案
治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味。小青龙汤所治之证,核心在于外寒内饮。在临床应用小青龙汤时,需准确辨证。本案在小青龙汤基础上加用柴胡、黄芩、茯苓、杏仁,是基于患者具体症状的灵活化裁。
2025.02.10
高颖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二)
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微地清肃其表里再合适不过了。桂枝汤早说过了,咱们重点看看这个越婢汤,《伤寒论》里没有这个方,它在《金匮要略》里,其由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五味药组成,这几个药成方,名叫越婢汤。阳明病,身大热,热是蒸蒸发热。
2025.02.09
张宝华
运用《伤寒论》方药治疗甲型流感(H1N1)
运用《伤寒论》方药治疗甲型流感:发热恶寒,伴头痛、咳嗽3天。用药与疗程一诊:予大青龙汤2剂,每日1剂,分2次温服。愈后治疗第3日体温复常,第6日咳嗽、咽痛悉平,第9日体力恢复,随访1周无复发。
2025.02.08
冯彭盛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一)
二十七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前面的第二十三条说“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2025.02.08
张宝华
止嗽散加味治疗咽痒咳嗽医案
主诉咳嗽持续一周。止嗽散中,桔梗开宣肺气,祛痰利咽;荆芥疏风解表;紫菀、百部温润止咳;白前降气化痰止咳;陈皮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且止咳。在本案中,于止嗽散基础上进行了加减。
2025.02.07
高颖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四)
在《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里都这样,凡是加人参的都是渴,像“欲饮水数升”,“渴欲饮水”,“大烦渴”等等,仲景先生都加人参,由此可见人参有健胃生津的作用,咱们就说补气。定时发寒热为桂枝汤证。
2025.02.0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三)
桂枝二麻黄一汤这个方的剂量也是一个极轻的。他说“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根据药物的分析,林亿等人对这个方药的剂量做了个取量,桂枝汤根据原方分量的合法取十二分之五,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十二分之五比九分之二,通分一下,约二比一。
2025.01.3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二)
由此可见桂枝汤是一个平稳的方药,伤津液相对于其他的解表药,如麻黄汤来说,轻的很。下也伤津液嘛,津液有伤而表不解,那只能用桂枝汤。指两次;第二次。如果吃完桂枝汤而大汗出之后,不出汗了,无汗了,变成形如疟疾的情形了,一天两次发寒热。定时发热,这是桂枝汤证。
2025.01.29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一)
二十五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脉洪大”有误,洪大是个实热的脉象,是白虎汤证,第二十六条就要讲到,这个书流传的过程中经历不平凡呀!
2025.01.27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九)
汉制一升是十合,一升为二百毫升,一合就是二十毫升了,那六合就是一百二十毫升了,前面桂枝汤,一回是吃一升,一次吃二百毫升。“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这个方子本来是这么说的,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
2025.01.26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八)
杏仁是二十四枚,除以三就是八枚,一枚杏仁约零点四克,再乘以三,也就三点二克。其实在仲景之前已经不知道临床实践多少年了,才有这个结论的,这个沫子里用现代话说,就是含有引起不良反应的物质成分了。
2025.01.26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六)
“身必痒”,这个状态下的人准痒。咱们看看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那么这个“如疟状”,也就是定时发寒热。桂枝汤证是定时发热汗出的。
2025.01.25
张宝华
熏蒸技术操作规程
熏蒸技术操作规程1.制作熏蒸药物将根据辨证配伍的药物按照所使用的操作法进行制作。熏蒸技术可每天进行,通常每天1次,部分急性病症可每天2~3次,慢性病症可以10~15天为一个疗程,每一疗程之间休息3~5天,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2025.01.25
谢江强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四)
这里我们要知道个事,他一直在细说关于桂枝汤的方方面面,如何应用,打第十二条开始一直到这,桂枝汤及其加减变化,这个汤名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就是取麻黄汤的一半,桂枝汤的一半,这是桂枝汤的一个变化,临证时病证的需要嘛!
2025.01.24
张宝华
熏蒸技术操作法
熏蒸技术操作法分类熏蒸技术可根据熏蒸部位的不同分为全身熏蒸法和局部熏蒸法,根据熏蒸药物制作的不同可分为药汤熏、药纸熏、药卷熏、药粉熏,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烟气熏法、蒸汽熏法。
当药
羌活
葛根
透骨草
防风
秦艽
伸筋草
白芷
独活
桑寄生
五加皮
牛膝
海桐皮
木瓜
薏苡仁
千年健
鹿衔草
杜仲
续断
狗脊
川芎
蔓荆子
荆芥穗
苍术
黄连
苍耳子
辛夷
细辛
鹅不食草
薄荷
2025.01.24
谢江强
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全身瘙痒黄疸案
中医诊断:瘙痒黄疸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梗阻性黄疸方剂: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药:茵陈30g,炒栀子10g,大黄3g,蜜麻黄6g,连翘10g,赤小豆10g,蜜桑白皮10g,鸡骨草15g,垂盆草15g,黄柏6g,茯苓15g,地肤子15g麸炒白术10g炒苦杏
小便
茵陈蒿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茵陈
栀子
大黄
麻黄
连翘
赤小豆
桑白皮
鸡骨草
垂盆草
黄柏
茯苓
地肤子
炒白术
杏仁
炙甘草
赤小豆
桂枝
白芍
大枣
白鲜皮
荆芥
防风
当归
菊花
伤寒论
橘子
茵陈蒿
2025.01.22
张训景
口渴汗出,渴欲饮水、咳喘背凉1年余案
患者:左某某性别:男年龄:75岁初诊日期:2024年12月31日主诉:口渴,汗出,渴欲饮水伴咳喘后背凉1年余。
白虎加人参汤
麻杏石甘汤
升降散
白虎
知母
炙甘草
山药
党参
麻黄
苦杏仁
射干
蝉蜕
大黄
绿豆
白虎汤
小青龙汤
桂枝
干姜
白芍
细辛
法半夏
五味子
附片
桔梗
防风
仙鹤草
甘草
姜半夏
五味
仙鹤
2025.01.17
宗琪
热熨技术发展史
热熨技术发展史中药热熨技术是指根据所患疾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药证相符的中药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后,以布包后趁热熨体表或腧穴,或将药物粗末、泥糊、药饼、药膏直接放置患处或腧穴,然后用器具在药上加热,使药物透达治疗内病的一种方法。
熨法
蜀椒
干姜
肘后备急方
大豆
柳根
商陆
苏沈良方
葱熨
卫生宝鉴
羌活
独活
防风
细辛
肉桂
白术
良姜
麻黄
天麻
川乌
葛根
吴茱萸
乳香
全蝎
当归
生姜
炒盐
朱丹
丹溪心法
本草纲目
2025.01.17
谢江强
“万般诸方效不佳,阴毒汤方显奇效”
患者:李某某性别:女年龄:74岁初诊日期:2024年12月31日主诉:咳嗽咳痰伴胸闷喘憋1周。
柴胡桂枝汤
柴胡
清半夏
党参
黄芩
炙甘草
桂枝
白芍
生姜
仙鹤草
附片
大枣
杏仁
厚朴
小青龙汤
小陷胸汤
法半夏
麻黄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陈皮
枳实
黄连
瓜蒌
神曲
石膏
小柴胡汤
姜半夏
茯苓
2025.01.13
宗琪
诊余杂谈:鼻炎,能不能治好?能。附:鼻敏感,容易鼻子痒、打喷
寒湿主要在鼻部,热主要在胃肠。二诊网诊:2024.12.11已无鼻子敏感和不舒服,但闻到别人抽烟,鼻子会不舒服。牙周炎,牙龈萎缩很严重。
2025.01.13
马钟涛
伤寒论第二十条(四)
刻下表还是未解,它还是存在着,解表唯有用桂枝汤啦,但已有阴证出现了,虽然不是纯阴证,是其征象啦!附子是辛温的热药,有亢奋作用,能振兴人体的机能,激发良能。
2025.01.1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条(三)
本来就是桂枝汤证,病人本就有汗出的,大夫辩证有误,看成伤寒证了,给用上了麻黄汤,发汗“遂”就汗漏不止,之前有汗出,用错药后加重了,“遂漏不止”嘛!它暗示了用麻黄汤发汗是错误治疗。这是误治汗出过多的不良后果,本是桂枝汤,误用了麻黄汤,虚极而变成阴证了。
2025.01.1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条(二)
那么关于桂枝汤,它在第十二条出世以来到这,说了好多了,都是关于它的方方面面,正面的就是第十二条了,那是桂枝汤证,侧面阐释印证这个证的好多条了,这够细致的了吧!这条则是桂枝汤证误用了麻黄汤。
2025.01.1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条(一)
二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025.01.12
张宝华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