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节 | 葛根汤治疗肩背疼痛医案
张某某,女,49岁,2025年3月11日就诊主诉:颈肩背疼痛不适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因受寒出现颈肩背拘紧疼痛不适,疼痛严重,伴晨起喷嚏,无汗。自服“葛根汤颗粒”2袋,症状有所好转。本医案中葛根用量为100g。此外,痹病之治疗,还应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变化
2025.03.17
张训景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十五篇心得体会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本篇共有条文22条,方10首,复方2首。治疗上当用茵陈蒿汤。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读至《千金》麻黄醇酒汤条,麻黄醇酒汤治黄疸,我们应该理解为治黄疸可以用发汗法,亦可以理解为治疗黄疸可以用理气化湿,非必须用麻黄?
茵陈蒿汤
硝石矾石散
栀子大黄汤
桂枝加黄芪汤
猪膏发煎
茵陈五苓散
大黄硝石汤
小半夏汤
柴胡汤
小建中汤
瓜蒂汤
麻黄醇酒汤
小便
黑疸
茵陈
附子五苓散
大黄
柴胡桂枝干姜汤
解毒
猪油
柴胡
甘草
味药
艾叶
虎杖
栀子
防风
地黄
苍术
桂枝
2025.03.07
刘仲书
中医治疗荨麻疹医案分享
荨麻疹,俗称"鬼饭疙瘩",中医又称"瘾疹"。荨麻疹之风团反复发作超过6周即为慢性荨麻疹。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组胺药、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只能临时控制,停药则发作,达不到长期缓解的治疗目的。
2025.03.05
赵阳
伤寒论第三十条(二)
“因加附子参其间”,这个与第二十条有关联,第二十条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块儿的汗也特别的多,就想到了第二十节上来了,桂枝汤证而津液太虚,用桂枝加附子,就是用桂枝加附子汤啦。
2025.03.0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十二)
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阳旦”,桂枝汤的别名叫阳旦汤,它是指桂枝汤说的。根据证侯上像阳旦,像桂枝汤,那么按其法治之不但不好,却增剧了,变成了“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2025.03.01
张宝华
经方治疗头晕!
医案面诊患者女年69岁,现居广东深圳2025年02月25日初诊以“头晕数年,再发1天”为主诉就诊。效:2025年02月28日患者复诊自诉经服上方三剂后效果良好,头晕、口苦症状消失,畏寒怕冷症状明显改善,口已转渴,大便成型,嘱续用前方加减以观后效!
2025.03.01
李华歆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十四篇学习心得体会
此条当结合十二篇中苓甘五味桂枝汤和苓甘五味姜辛汤条文看。此条所列之种种症状,临床中皆有可见,谨当熟记于心。
防己黄芪汤
越婢汤
防己茯苓汤
越婢加术汤
甘草麻黄汤
麻黄附子汤
杏子汤
蒲灰散
芪芍桂酒汤
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
芍药
麻黄附子细辛汤
枳术汤
小便
牛鼻
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
补中益气汤
葶苈丸
五味
桂枝汤
干姜
细辛
苓甘五味姜辛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
厚朴汤
厚朴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025.02.26
刘仲书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四)
胃虚,胃里还停水,发汗激动这个水,反倒作吐逆。吃了桂枝汤,马上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先生说“作甘草干姜汤与之”。刻下病人根本上就有热了,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热”?
2025.02.25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三)
小便数,古人经过不断的临证观察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也是一个规律吧!本就津液流失严重,津液再亡失,同时胃也虚,津液达不到四末,阴阳不能接续,便“厥”。
2025.02.25
张宝华
柴胡桂枝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感冒医案一则
在本案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口中痰涎的症状,正是痰湿内阻、胃气上逆的表现,因此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来和胃降逆、化痰祛湿。该方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合方而成,由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桂枝、芍药组成。
2025.02.24
高颖
小建中汤合用枳术丸治疗胃脘隐痛医案
治疗上采用小建中汤合用枳术丸的思路。六、按语(一)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肝脾不和之证。
医辨
小建中汤
枳术丸
建中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
芍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脾胃论
白术
枳实
荷叶
梧桐子
白汤
枳壳
神曲
山楂
莱菔子
温胃散
莱菔
半夏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半夏
2025.02.21
高颖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一)
二十九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它也不会“小便数”,这些都不是真正伤寒的证侯。那么小便数,它影响自汗出,虽然是伤寒,由于小便数,他也汗出。
2025.02.2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四)
最后我们再看看这个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这个方药是: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三两、白术三两、茯苓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依据就是这第二十八条。
2025.02.18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三)
因此单纯用桂枝汤不全面,必须得配上利小便,不解决主要矛盾怎么能行得通,所以加上了白术、茯苓以利小便,由于气上冲比较厉害,所以用桂枝汤时得把芍药去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桂枝降气冲的功效。
2025.02.1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二)
但它有“小便不利”,小便不利,一般情况下是由气上冲造成的。因此表证同时还有小便不利证侯时,单纯发汗解表是行不通的,非兼利小便不。我们看到的《伤寒论》不是原貌呀!这个方就是桂枝汤的加减方了。
2025.02.1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一)
二十八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么历经桂枝汤,泻药后,这人的症状是一点没变呀!
2025.02.1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四)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前面说了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还有这条的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三个方都为小发汗法。
2025.02.1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三)
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我们算算这个桂枝汤,它是原方的四分之一,越婢汤用原方的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是二比一。
2025.02.10
张宝华
小青龙汤加味治愈寒饮咳喘医案
治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味。小青龙汤所治之证,核心在于外寒内饮。在临床应用小青龙汤时,需准确辨证。本案在小青龙汤基础上加用柴胡、黄芩、茯苓、杏仁,是基于患者具体症状的灵活化裁。
2025.02.10
高颖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二)
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微地清肃其表里再合适不过了。桂枝汤早说过了,咱们重点看看这个越婢汤,《伤寒论》里没有这个方,它在《金匮要略》里,其由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五味药组成,这几个药成方,名叫越婢汤。阳明病,身大热,热是蒸蒸发热。
2025.02.09
张宝华
伤寒论第112条
——高尔基1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仲景告诉我们针对这样的情况要重视养阳安神,这里是使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2025.02.09
李华歆
运用《伤寒论》方药治疗甲型流感(H1N1)
运用《伤寒论》方药治疗甲型流感:发热恶寒,伴头痛、咳嗽3天。用药与疗程一诊:予大青龙汤2剂,每日1剂,分2次温服。愈后治疗第3日体温复常,第6日咳嗽、咽痛悉平,第9日体力恢复,随访1周无复发。
2025.02.08
冯彭盛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一)
二十七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前面的第二十三条说“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2025.02.08
张宝华
从三焦气化论五苓散应用心法——《伤寒论》第71条临证思辨录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今结合现代疾病谱,试论五苓散活用之法,以启临床新思。此属水气凌心,五苓散加葶苈子、丹参,可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2025.02.08
刘颖
从"同证异治"谈动态辨证思维的临床应用
近日接诊一位顽固性失眠患者,初诊时按其"心烦不寐、口苦咽干"之象,套用龙胆泻肝汤未见寸功。现代研究发现,慢性疾病证候要素每月变异率可达28%,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证候流变"的观察意识。
2025.02.07
刘颖
《伤寒论》第111条
可以说整部《伤寒论》都在讲“正气”,小编认为这里的“正气”其实是“津液”都高度概括!就拿今天讲的第111条来说,说是患者起初得了“太阳病中风”,大家注意此处的“太阳病中风”并不是指“桂枝汤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2025.02.05
李华歆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四)
在《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里都这样,凡是加人参的都是渴,像“欲饮水数升”,“渴欲饮水”,“大烦渴”等等,仲景先生都加人参,由此可见人参有健胃生津的作用,咱们就说补气。定时发寒热为桂枝汤证。
2025.02.03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二)
“大烦渴不解”,可不是表不解,这可别误会了。“大烦渴不解”,病人不但烦躁的厉害,渴得也厉害。脉洪大是里热的情形,基于此,二十五条的“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中的“脉洪大”是错的,从这儿也看出来了,那个应该是脉浮。
2025.02.02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一)
二十六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先生在第二十六条就说这个事。这条可不是误治,我们可不要不分黑白地有问题就说是事故,这个大夫观其脉证是桂枝汤证,给桂枝汤吃是对证治疗了。
2025.02.01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三)
桂枝二麻黄一汤这个方的剂量也是一个极轻的。他说“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根据药物的分析,林亿等人对这个方药的剂量做了个取量,桂枝汤根据原方分量的合法取十二分之五,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十二分之五比九分之二,通分一下,约二比一。
2025.01.30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二)
由此可见桂枝汤是一个平稳的方药,伤津液相对于其他的解表药,如麻黄汤来说,轻的很。下也伤津液嘛,津液有伤而表不解,那只能用桂枝汤。指两次;第二次。如果吃完桂枝汤而大汗出之后,不出汗了,无汗了,变成形如疟疾的情形了,一天两次发寒热。定时发热,这是桂枝汤证。
2025.01.29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一)
二十五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脉洪大”有误,洪大是个实热的脉象,是白虎汤证,第二十六条就要讲到,这个书流传的过程中经历不平凡呀!
2025.01.27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四条
二十四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那么既然是桂枝汤证,吃桂枝汤是对证治疗啊!常理是吃了桂枝汤,汗出身和,这个病应该就欲愈了,最起码得缓解。这个先生的书上没有明文,你看之前桂枝汤的相关条文,是不是没有啊?
2025.01.27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九)
汉制一升是十合,一升为二百毫升,一合就是二十毫升了,那六合就是一百二十毫升了,前面桂枝汤,一回是吃一升,一次吃二百毫升。“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这个方子本来是这么说的,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
2025.01.26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八)
杏仁是二十四枚,除以三就是八枚,一枚杏仁约零点四克,再乘以三,也就三点二克。其实在仲景之前已经不知道临床实践多少年了,才有这个结论的,这个沫子里用现代话说,就是含有引起不良反应的物质成分了。
2025.01.26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六)
“身必痒”,这个状态下的人准痒。咱们看看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那么这个“如疟状”,也就是定时发寒热。桂枝汤证是定时发热汗出的。
2025.01.25
张宝华
熏蒸技术操作规程
熏蒸技术操作规程1.制作熏蒸药物将根据辨证配伍的药物按照所使用的操作法进行制作。熏蒸技术可每天进行,通常每天1次,部分急性病症可每天2~3次,慢性病症可以10~15天为一个疗程,每一疗程之间休息3~5天,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2025.01.25
谢江强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四)
这里我们要知道个事,他一直在细说关于桂枝汤的方方面面,如何应用,打第十二条开始一直到这,桂枝汤及其加减变化,这个汤名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就是取麻黄汤的一半,桂枝汤的一半,这是桂枝汤的一个变化,临证时病证的需要嘛!
2025.01.24
张宝华
熏蒸技术操作法
熏蒸技术操作法分类熏蒸技术可根据熏蒸部位的不同分为全身熏蒸法和局部熏蒸法,根据熏蒸药物制作的不同可分为药汤熏、药纸熏、药卷熏、药粉熏,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烟气熏法、蒸汽熏法。
当药
羌活
葛根
透骨草
防风
秦艽
伸筋草
白芷
独活
桑寄生
五加皮
牛膝
海桐皮
木瓜
薏苡仁
千年健
鹿衔草
杜仲
续断
狗脊
川芎
蔓荆子
荆芥穗
苍术
黄连
苍耳子
辛夷
细辛
鹅不食草
薄荷
2025.01.24
谢江强
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全身瘙痒黄疸案
中医诊断:瘙痒黄疸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梗阻性黄疸方剂: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药:茵陈30g,炒栀子10g,大黄3g,蜜麻黄6g,连翘10g,赤小豆10g,蜜桑白皮10g,鸡骨草15g,垂盆草15g,黄柏6g,茯苓15g,地肤子15g麸炒白术10g炒苦杏
小便
茵陈蒿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茵陈
栀子
大黄
麻黄
连翘
赤小豆
桑白皮
鸡骨草
垂盆草
黄柏
茯苓
地肤子
炒白术
杏仁
炙甘草
赤小豆
桂枝
白芍
大枣
白鲜皮
荆芥
防风
当归
菊花
伤寒论
橘子
茵陈蒿
2025.01.22
张训景
熏蒸技术发展史
熏蒸技术是借助中药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而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的“窜”就是指的熏蒸技术。宋金元时期,熏蒸技术在临床上更加广泛使用。
医辨
雄黄
外台秘要
女萎
陈艾
硫黄
款冬
鸡子
黄芪防风汤
世医得效方
香苏散
香薷散
苍术
木瓜
大蓼
橘叶
葱白煎
本草纲目
灵宝烟筒
洗痔枳壳汤
串雅内外编
黄芪
葛根
荆芥
原蚕沙
理瀹骈文
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2025.01.22
谢江强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