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家湾刘二郎学习《金匮》第十七篇心得体会
呕而肠鸣,心下痞,用半夏泻心汤,无可非议,但临床中见心下痞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疗效却不尽人意。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又引《类聚方广义》小儿呛乳及百日咳,此方加半夏,极效。
吴茱萸汤
半夏泻心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小半夏汤
猪苓散
四逆汤
小柴胡汤
大半夏汤
大黄甘草汤
茯苓泽泻汤
文蛤汤
半夏干姜汤
生姜半夏汤
橘皮汤
橘皮竹茹汤
桂枝汤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桃花汤
白头翁汤
栀子豉汤
通脉四逆汤
紫参汤
诃梨勒散
黄芩汤
藿香
苓桂术甘汤
六君子汤
茱萸汤
吴茱萸
2025.03.16
刘仲书
余眼中之竹茹
《金匮要略》中称竹皮;《本草经集注》则谓青竹茹;《别录》曰淡竹皮茹;《食疗本草》言淡竹茹;《草木便方》称为麻巴;《上海常用中草药》则名竹二青。如《别录》曰竹茹“主呕啘,温气寒热”,其以明确提出竹茹以止胃气上逆而治呕;后之《药性论》指出竹茹养生可清肺热。
竹茹
本草经集注
食疗本草
竹二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本草汇言
竹皮大丸
大丸
石膏
桂枝
甘草
白薇
五味
柏实
桂枝甘草汤
大枣
橘皮竹茹汤
橘皮
竹茹汤
生姜
人参
橘皮汤
半夏
本药
医学入门
竹叶
2024.07.03
张宝华
初探《伤寒杂病论》中陈皮
陈皮亦名橘皮,今多称之,而于古之多谓橘皮。观《伤寒杂病论》中有橘皮者四方,皆取其温中理气、消胀满、利水谷、止呕逆之功,主太阴里证,临证见呕、哕、胸闷等气逆诸症。《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取本经义用橘皮温中理气、消胀满、利水谷,止呕逆、主治太阴里证。
2024.05.07
张宝华
橘皮汤
——(汉)司马迁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橘皮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橘皮汤橘皮四两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橘枳姜汤亦主之。
2023.10.06
李华歆
什么是简便廉验?中医药治疗告诉你!
频繁呃逆5天。刻下:频繁呃逆,甚则言语表达不能,发病时双足汗出,头昏,头隐痛,耳鸣,少量呕酸,胸闷,左侧胁痛,腰痛,四肢关节走窜痛,食纳一般,夜眠差,大便正常,1次/日,小便频,量多。舌质暗苔薄白,脉滑。橘皮汤3副+橘皮竹茹汤3副,病去人安!
2022.08.28
郝孝盈
呃逆
而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呃逆,昼夜不停,致夜不能寐,给予镇静剂等治疗未能控制。原方再服2剂,呃逆全止,肢体更利。从而认为,症状看似严重,但只要宣通气机,一"拨"令痹阻得解,郁得散,呃逆必会随之而止。
宣痹汤
郁金
通草
淡豆豉
山栀
射干
大黄
柿蒂
枇杷叶
丁香
草豆蔻
断续
补阳还五汤
白附子
乌梢蛇
胆南星
橘皮汤
橘皮竹茹汤
温病条辨
白通草
防己
杏仁
滑石
连翘
薏苡仁
半夏
蚕砂
赤小豆
2022.05.18
刘剑锋
临诊碎玉通过胡希恕这个案例你能明白什么?
胡希恕先生才华横溢,一生淡泊名利,治学严谨,因担心误导后人,生前正式发表的论文只有一篇。大柴胡汤是已故老中医胡希恕先生的最爱。治大柴胡汤证而并发黄疸者,传染性肝炎多见本方证,宜注意。胡希恕先生生前并无什么名气,只是一名主任医师、教授。
小便
柴胡
桃核承气汤
大柴胡汤
柴胡汤
石膏
桂枝茯苓丸
伤寒论
石膏汤
小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芒硝
橘皮汤
橘皮
葛根汤
葛根
桂枝
麻黄
桃仁
甘草
承气汤
茯苓丸
大黄
牡丹皮汤
牡丹皮
冬瓜子
丹皮汤
茵陈蒿汤
茵陈
栀子
2022.05.06
秦立志
意见反馈


微信扫码联系客服
客服会为您解答资质认证、杏叶兑换、文章版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