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痛经发作用一针止痛谈“一针灵”

2023.03.30 1128阅读 评论数 31 54
    昨日治疗一女学生,温洲人,是在校博士研究生,正值月经来潮,腹痛如绞,腰部酸坠,手脚冰凉,伴左侧偏头痛,被两位同学搀扶而来。见状知其为痛经发作且伴偏头痛,马上在该学生的右足二三趾间门金穴,用2寸针直刺一寸深,快速捻转3分钟,随后再左右慢捻3分钟,问其还痛否?答曰:较来前减轻大半。随即又在左手内关穴也用2寸针直刺5分深,两个穴位都留针20分钟。再视该同学已经面容舒展,毫无刚来之时的痛苦模样。拔针后问学生:还痛吗?答曰:肚子不疼了,脑袋也不疼了…。三人高兴回转,边走边细语“太神奇了,针灸这么好使,一针下去疼痛就减少一大半……太厉害了太厉害了!”。
    在《针灸聚英·肘后歌》里记载“头面之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意思是说:头和脸面的疾病,都可以针刺至阴穴这一个穴位而得到缓解;腿脚的毛病,针刺头后的风府穴,症状就能得到治疗。还有《四总穴歌》记载的“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些常用的取穴方法,都是古代圣贤用“一穴”治病的具体临床总结。在遇到临床具体的病症时,只要辩证准确,往往“一个穴位,一针下去”,立竿见影。
    例如,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结合经脉根结、标本相互关系,然后在病兆的远端选取适当穴位进行治疗,就能做到取穴少、疗效显著的效果。
    举例:眼内角痛,昼轻夜重,伴失眠多梦:临床上可选取足少阴肾经之“照海”穴进行治疗。因照海穴为阴跷脉之起始处,目内眦(眼内角)为阴阳跷脉之交会之处,故取“照海”这一个穴位针刺即可取效。
    再如:脑中风后遗症的下肢痿痹,取风府穴治疗。因风府穴为督脉、足太阳、阳维脉之会穴,《千金》载:“足不仁,风府、腰俞主之”,正如《肘后歌》所云:“腿脚有疾风府寻。”这又包含了下病上取的取穴治疗原则。
    针刺疗法,是我们祖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治病方法之一。它与艾灸疗法,形似姊妹。通常合称为针灸疗法。这两个方法,都是讲经络,讲穴道的。凡是针灸医生大多即会针刺又会灸法,只不过灸法容易简单些。而针法必须要经过苦学苦练的功夫才能去为别人治疗。
    古代名医扁鹊有句名言:“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意思是说:老百姓担忧的是自己的病太多了,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了。历代的名医之所以成为名医,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其他医生不会的治疗方法,治好了其他医生治不好的病。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针灸博大精深。“一针灵”的“一穴疗法”和“一针疗法”,都是针灸的神奇和精妙所在。一针下去,就可以治病,真是妙啊!
   向古圣先贤致敬!

    2023年3月30日晨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晓伟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邱儒臻 资质认证

    可以不错

    2023-04-18 08:41 评论数 0 0
  • 杨文丽 资质认证

    学习了

    2023-04-15 10:47 评论数 0 0
  • 李红英 资质认证

    学习

    2023-04-07 07:39 评论数 0 0
  • 陈庆美 资质认证

    受教了!之前我没有关注过董氏奇穴。 门金穴就在陷谷穴后,贴骨进针。谢谢刘老师分享!

    2023-04-05 07:15 评论数 0 0
  • 陈庆美 资质认证

    请问刘老师足二三趾间的什么穴怎么定位?怎么行针呢

    2023-04-04 09:24 评论数 0 0
  • 代民涛 资质认证

    学习

    2023-04-04 12:19 评论数 0 0
  • 姜新兰 资质认证

    学习了

    2023-04-01 06:07 评论数 0 0
  • 徐渭校 资质认证

    怎么没说针刺治疗机理?

    2023-03-31 08:47 评论数 0 0
  • 郭玲玲 资质认证

    学习了,平时都用的十七椎

    2023-03-31 03:28 评论数 0 0
  • 赵丽霞 资质认证

    学习了

    2023-03-31 08:56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真武汤 李华歆

    今天利用午休时间,好好为大家掰一掰“真武汤”!此时仲景告诉你用“真武汤”来补救……所以温阳化饮制水的“真武汤”就形成了!

  • 医生,我是右侧前胸痛,你为什么要摸我肚子? 于军

    今天上午,一位男性患者,右侧前胸疼痛一周。而在日本,日本医家早在600年前就开始提倡腹诊。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邓某某,男71岁。患者既往有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骨质增生,慢性胃炎等病病史多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所,经服多种中西药物未得显效而就诊于余。

  • 脉法新悟(三) 陈玉佳

    案9:退休职员女,胆管癌术后1月,时有腹胀,食后加剧,服黄连温胆汤调养一月,效可。突发高热10天,服药汗出热退,旋即复热,考虑“肿瘤发热”予“新癀片”,仍不缓解。脉诊之学习,以求寸功,不奢望速成。

  • 叶子黄了 陈鹏

    叶子黄了文/陈医生2023.12.14叶子黄了是生命的尽头的挣扎如同轮回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颗时空的胶囊也许曾经装满了希望可如今只剩下悲凉叶子黄了已功成身退/功德圆满我感激/我赞叹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颈肩疼痛难忍,经方治疗效佳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60岁初诊日期:2023年11月24日主诉:颈肩皱紧不适多年,怕凉,双膝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