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辨方证(症)

2021.09.10 1402阅读 评论数 1 7
  

浅谈辨方证(症)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病案:

李某某,女,82岁,就诊日期,2018630日,患者主诉:乏力,精神差,纳差半年,加重半个月。患者既往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自理,散步均正常。半年前因腹泻未能及时诊治,后虽经治疗,但体力明显大不如从前乏力,精神不振,行走需他人搀扶,半月前乏力再次加重,伴有进食少,精神差,在我市三级医院住院治疗,予补充营养,补钙等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要求中医诊治。刻诊:乏力,精神不振,活动后气短,心慌,手心发热,腰背部酸痛不适,纳呆,大便干,数日一行,小便频,夜尿十余次,夜寐不安。查体:神清,精神差,抬入诊室,声音低微,舌苔薄白,质淡红,脉弦细。中医诊断:虚劳 证属:阴阳两虚,气血不足。治宜:滋阴通阳,益气养血。处方:炙甘草汤 炙甘草15g 人参10g 麦冬18g 阿胶6g(烊化)生地30g 桂枝15g 火麻仁30g 大枣20g 生姜10g,五剂 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后1剂症状即好转,夜间小便次数明显减少,进食增加,五付药服完后,已经能自己拄杖行走,进食基本正常,大便日行一次,小便夜尿12次。

按:灸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临床中常用之治疗心脏早搏,常获良效。但患者以乏力纳差为主诉,也是我们在临床中常遇到的患者类型,通过初步判断,诊断为虚劳。却不容忽视的是,活动后心慌的症状,即使无脉结代,根据《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千金翼》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死”。故选灸甘草汤。也体现了辨方证论治的特点“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甘草在本草别录中记载“通经脉,利血气”,重用生地滋阴养阴生津逐痹,桂枝温阳通络,调和营卫,人参益气,生津养胃气,麦冬既滋胃又清上焦虚热,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阴血,火麻仁润肠通便,姜枣合用,顾护胃气,诸药合用,滋补阴阳气养血,方中以人参、麦冬养胃治纳差,以生地、麦冬治疗手心发热,以人参、阿胶、甘草治疗乏力、精神不振,以火麻仁治疗大便干,以桂枝治心悸,不但方与证相应,药亦与症相扣,故达到一剂知的效果

在张文选博士的“辨方症论治体系初探”这篇文章中提出,辨方症论治的基本方法为:在认真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中的有效方及其适应证的基础上,将方与证之间的本质性联系,方症的特征性表现,以及方与证的效应关系把握清楚,临床上,从病人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见微知著的抓住与某一方症特征性表现相一致的症状,及确定为某方症,并处以该方进行论治的一种方法。

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教授在“方证相对论”一文中指出:方与证,乃是《伤寒论》的核心。证:简而言之,凡人之疾病,反映人体之内外上下,以及各种痛痒,各种异常现象,一些蛛丝马迹,都可以称之为证。证,就是证明,客观存在,而领事物之先。正如胡希恕老所提出的: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

那么,症是证吗?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陈卫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肥胖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根据肥胖病因的不同,肥胖可以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医学上也可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在所有的肥胖中,99%以上是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肥胖。继发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仅为1%。肥胖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必须引起注意。

  • 月经过少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月经过少膏方调理心得月经过少又称“经水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少于正常,或月经量不足20mL,或经期不足2天,甚至点滴即净,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月经过少主要由于女子胞宫血海空虚,或行经不畅所致。

  • 妇人腹痛一案 李格铬

    1周前因泌尿系感染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现偶有尿痛,有乳腺结节病史,平素时觉双侧乳房胀痛。3剂后患者诉下腹憋涨感消失,无尿痛,双乳不适缓解。遂去公英、血藤、败酱,车前子等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服药5剂后双乳不适基本消失,未在复诊。

  • 经方实验录之痛经、腹痛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36岁初诊:流产后现腹痛两年余,伴有经前头痛,例假收尾下腹部疼痛,经后头晕,月经干净后下腹部仍然痛,用手按摩或者换体位缓解。既往有流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病史。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医案44王某,女,63岁。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胃理气,虚实并治。医案45蔡某,男,55岁。

  • 脑漏医案整理 谢江强

    脑漏医案23吴某,女,28岁。继上方巩固调理1个月余。肾气虚,气失固摄之权,脑髓不时泄漏,则为脑漏,鼻流清水样涕,即其兆也。医案24沈某,女,55岁。前后服10剂病已。

  •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麻某某,女,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11月1日初诊。这就是黄帝内针所谓的“6321”法则,6指的是六经,3指的是三焦,2指的是左右,1指的是阿是穴。

  • 不寐病案一则 曹雪盼

    治病应以求本如遇疑难杂症还需以脉凭证患者之前多遇之医多以症对症以补为主故中焦气机阻滞更甚病情更甚故治病之法需小心谨慎。

  • 小建中汤 李华歆

    ——约·罗斯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建中汤!小编觉得“小建中汤”其实是由“桂枝加芍药汤”化裁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