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茯苓饮加减治疗胃胀

2021.05.13 383阅读 评论数 0 3

茯苓饮加减治疗胃胀

武某,女,52岁,2018年11月9日初诊。

主诉:胃胀3天

现证见:心下痞硬,舌淡苔白,大便偏溏,呃逆,反酸水,头晕,心悸,下肢水肿,按之凹陷。

诊断:此为茯苓饮加半夏汤与苓桂术甘汤合证

治以茯苓饮加半夏汤与苓桂术甘汤加减

党参10茯苓皮12炒白术10陈皮10

炒枳壳10半夏15干姜10海螵蛸10

煅瓦楞10元胡10桂枝10 甘草6

泽泻15

结果:2018年11月12日电话随访,服用1付后诸症减轻,3付后诸症已。

按语:笔者曾每天聆听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他归纳胃病的治疗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证,在临床过程中经常遭遇。这两个方证是茯苓饮和旋覆代赭汤,在胃病的治疗过程中有很多使用的机会。茯苓饮和旋覆代赭汤均含人参,故有人参证—心下痞硬,即病人感觉心下痞塞不通,医者初按之较硬,因为里面没有东西,故不会石硬,而且也不会疼痛较甚。两者均有呃逆,茯苓饮以呃逆为舒,旋覆代赭汤正好相反,不以呃逆为舒,故曰噫气不除。另外茯苓饮证大便偏溏,旋覆代赭汤证大便偏干。据此本案为茯苓饮证,呃逆加半夏,有小半夏汤之义;改生姜为干姜,有理中汤之义,理中者,理中焦;反酸水,加止酸之药—海螵蛸和煅瓦楞;头晕,心悸,下肢水肿,按之凹陷,此气上冲携带水上冲之苓桂术甘汤证,见S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本方中有茯苓和桂枝,当有心(下)悸,故心下逆满;虽然没有小便不利,但是有下肢水肿、按之凹陷,这也是使用利尿药—苓术的证据,故笔者临证在切手部脉的同时,常常按患者足部胫骨前的皮肤,以知是否有水液潴留,这也是受张仲景在序言后面“观今之医……握手不及足”的提示;加泽泻,与白术合为泽泻汤,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有“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就是胃中有水,脑袋就要晕;之所以用茯苓皮,是因为当时药房没有茯苓,故权且代之;故本案患者病机当为胃虚,水气趁虚上冲于头则头晕;水气入胃则心下逆满,典型表现就是心(下)悸和胃胀;水气上冲,胃气不降则呃逆、反酸水;胃气强能够祛水,后世讲土能治水,若胃气虚则水液容易潴留,留于大便则大便偏溏,留于下肢则下肢水肿、按之凹陷,这是太阴病胃气虚的表现,故本案病例为胃病现太阴病而发为茯苓饮与苓桂术甘汤合证,当用茯苓饮与苓桂术甘汤合方加减,这就是方证辨证的优势,在辨方证的同时治疗已经开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夏耀飞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 夏耀飞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全某某,女,6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8月28日初诊。

  • 大建中汤小记 张宝华

    概述大建中汤属于温里剂,首见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寒引起

  • 生姜泻心汤 李华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综合分析后得知“生姜泻心汤”的应用背景应该是“寒热互结”引发的“水饮内停”!

  • 胃胀伴反酸1周余,经方加减5剂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性别:男年龄:53岁初诊日期:2023年10月21日主诉:胃胀伴反酸1周余。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

  • 水边的枯叶 陈鹏

    水边的枯叶文/陈鹏医生南飞的雁群哀鸣阵阵我独自在寒夜中静坐凝望星空两岸的芦苇轻舞河里有一叶孤舟钓鱼的人伸了伸懒腰天上的残月如钩镜中人一夜间的白发如秋后的菊花开遍山坡如同我杂乱的心绪被风吹过的中年脚下又踏上寒霜那凋零的葡萄藤在空中沉默我不能回头身后的万家灯火

  • 腰痛患者 张宝华

    大抵病有虚实两端,不可不知,至若寒湿等外邪侵袭,至腰部经脉绌掣,经络不通,亦可为病腰痛耳。本案患者年已五旬,“阴气过半”,肾之精气自然而减,舌之淡嫩可征也。

  •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典型案例 宗琪

    患者:徐某性别:男年龄:43岁初诊日期:2023年8月31日主诉:腰痛多年,加重4天,自述一吸气时腰痛不适。现病史:患者既往腰痛病史多年,4天前述因受凉诱发腰痛加重,在青岛多家医院就诊,未得明显效果,迟迟不愈。

  • 我心中的黄耆 张宝华

    黄耆,常用的中草药,再寻常不过了。别说医者,就是寻常百姓都晓得它的大名,明它的功用。黄耆,味甘,性微温。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病症。

  • 再论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 姚金虎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这确实很有道理啊。量不仅仅是剂量,也是配伍比例。量是证的体现,也是辨证论治的灵魂。另外有些独特的剂量,比如逍遥散中的薄荷,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中医思维的重要体现,绝不是什么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