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泻心汤

2023.12.01 613阅读 评论数 0 3

​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黑格尔​
 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说是一个人得了“伤寒”(太阳伤寒表实证,可参考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我们知道“伤寒”即是外受“风寒之邪”,因为“寒”性“闭拒”,凝阻经脉,所以患了“伤寒”的人应该是“恶寒”明显的同时,伴随发热、疼痛等不是症状!(可参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所以治疗“伤寒”的方法应该是“发汗”! 

  而患者在“汗出”后表证已“解”之后,又出现的新的症状: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
  关键的一点来了,这里提到了几个特殊的部位“胃中”、“心下”、“胁下”、“腹中”!搞清楚这几个部位的位置对于后面条文病机理解非常关键!
  “胃中”、“腹中”
  根据第173条描述: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这里首提“胸”,次谈“胃”,后谈“腹”,因为“胸”的位置“高”,而“腹”的位置相对较“低”,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胃”的位置应该是居中的,而这个“中”应该是有“在内”、“在里”的意思,所以我们对于“胃中”、“腹中”有了初步认识! 
  “胁下”、“心下”
  我们对“胁下”的位置应该不陌生,它位于两侧胸胁,属于“少阳”的“经界”,而“心下”的位置则是“胸”之下,“腹”之上的中间位置,因为“胸”属“阳”,“腹”属“阴”,也属于“少阳”的“半表半里”的“经界”范畴,老百姓也熟称“心口窝儿”!

  对了以上位置有了初步认识后,我们继续研究,说是患者自觉胃里不舒服(胃中不和),“心口窝儿”的位置感觉胀闷(心下痞鞕),一个劲的打嗝、嗳气,还口气特别大(干噫食臭),两侧的胸胁觉得不舒服(胁下有水气,可参考《金匮要略》: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而腹部则觉得整天咕噜噜的“叫”,与此同时还伴随着腹泻(腹中雷鸣下利),单纯从这个症状表现上去推敲,我们其实已经有了一些眉目,患者可能体内有了“水饮”(下利),并伴随着“气滞”(痞)!(后世温病所说的湿阻证)  

  仲景接下来直接告诉我们治疗方案,用“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生姜 (切) 四两 甘草 (炙) 三两 人参 三两 干姜 一两 黄芩 三两 半夏 (洗) 半升 黄连 一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生姜”与“干姜”并用是该方的一大特色,该方可分为以下几组!
  苦降之“黄连”、“黄芩”,二者俱有苦寒之性,可以清热降气!辛散之“半夏”、“生姜”,二者配合为仲景蠲痰除饮常用药对,温里补中之“干姜”、“人参”、“甘草”、“大枣”,其中干姜温补里阳之虚,人参补元气之虚,甘草和中益气,大枣增津液,补中!综合分析后得知“生姜泻心汤”的应用背景应该是“寒热互结”引发的“水饮内停”!
​ 我们在返回开头的条文,说是一个患了“伤寒”的患者,可能因为发汗过度,伤了里阳,最后导致内生痰饮,与此同时邪热入里,与痰饮搏结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所以应用“辛开”、“苦降”、“温补”的“生姜泻心汤”来对证治疗,其中“生姜”的用量最大,也突出了它行三散水饮的作用!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目前公众号粉丝4154人!)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 谢江强

    不再是疑难杂症: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中风后遗症属于中医“偏瘫”“偏枯”“偏痿”“偏废”的范畴,“偏”指的是偏瘫,瘫、枯、痿、废则是指后遗症。抽动、麻木的动作,其实就是中风后遗症的表现,因此我们只需从息风止痉的角度来开处方,就能对应上老李的病症。

  • 浅谈经方之黄芪桂枝五物汤 王飞

    一个治血痹的千古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本方记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主治血痹、风痹。

  • 便秘一案 刘娟

    首诊2023年06月26日王某,女,便秘2年余。患者2年来一直便秘,易腹胀,大便4-5日才解一次,大便干结,怕冷,胃纳差,寐差,舌质淡,脉细。二诊2023年07月30日患者便秘明显好转,怕冷较前减轻,胃口稍好转,夜寐较前佳,舌质淡,脉细。

  • 郁证 张宝华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郁证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腘窝囊肿的中医治疗 崔乐

    在中医的日常诊疗中,腘窝囊肿的患者也非常常见,常见于顽固滑膜炎的患者中,这些患者大多身材矮胖,膝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变形甚至畸形,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运动。

  • 痛经 谢江强

    痛经患者不可不知的调养方我的一位患者靳女士,因为贪凉饮冷,经常痛经,饮食也不是很规律。经我这么一开导,靳女士哈哈大笑。靳女士服用了将近2个月的膏方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心境开阔,而且服药之后,她的面色也变得红润了,经期腹痛的征兆也基本消失了。

  • 失眠别老想龙牡,便秘别老想大黄芒硝。 李高勤

    主诉:失眠2年,便秘2年。便秘,太阴为主,虽有阳明热,但热是经热,水热,不是腑热、实热。所以便秘和阳明关系不大,所以不能用承气大黄芒硝了,既然考虑太阴,太阴为里的功能虚衰,振奋太阴就可以。

  • 瓜蒂散 李华歆

    可以说该条文与前面所说的第32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目前公众号粉丝3280人!

  • 鼾症 谢江强

    打鼾会造成睡眠不足、诱发疾病、导致全身伤害。对于轻度打鼾病人,只要把仰卧姿势变成侧卧躺,再适当调节就可减轻症状。

  • 产后出血按摩法及敷贴 谢江强

    产后出血按摩法及敷贴轻柔按摩子宫底,促使子宫收缩;或者一手在产妇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中部,将子宫向上抬起,不使其下降,另一手在子宫底部均匀、连续地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应间断地用力挤压子宫,使积存在子宫腔内的血块能顺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