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窗医案之食为气滞中脘不通

2025.09.04 517阅读 评论数 2 5
医案

裕州牧莲舫兄之夫人,号杏云,灵石漪泉翁女也。工书画,善音律,一切博奕棋酒,无所不通。适李时,莲舫尚诸生,劝之读书,不数年得乡举,后以誉录议叙牧裕州。杏云随之往,日行事件,多经其手。而莲舫多萎靡,且好狎邪游,并取二妓。以防捻不力失官,后虽开复,而空坐省城,益不自释,日与夫人反目。辛酉秋,夫人不得已回介,家道式微,翁姑俱老,诸事赖之保全。余曾一次,即为余画桃花春燕扇幅,至足感也。壬戌夏,忽遣人邀余,问之,则杏云病矣。急随之往,则衣饰楚楚,诊其脉,则六部沉伏。余曰:此郁滞也,宜逍遥散。夫人亦知医,点头称是。二服而全。又隔月,余赴捕厅之饮,先见晓圃,晓圃曰,兄来正好,五嫂又病矣,何不一视。入而问之,杏云曰,以为感冒,但觉憎寒发热,肢体沉困,用柴胡四物汤,一服而腹作痛,昨夕犹缓,朝来无止时矣。时疫气流行,恐其为疫,故请大哥一视。诊之则余脉俱平,惟右关颇实而滞。告曰,此非外感,亦非瘟疫,仍是食为气滞,故中脘不通。不惟增痛,且多胀也。况胸间作闷,时时作嗳气,以霍香正气散疏之则无病矣。杏是之,称不谬。乃处一方。越二日,遇晓圃於酒市,问之,则日二服全愈,家五嫂命致谢焉。
 

此案记录了杏云夫人两次就诊的过程:
 
第一次(辛酉秋)
 
- 症状:六部沉伏脉
- 诊断:郁滞
- 方药:逍遥散
- 疗效:二服而愈
 
第二次(壬戌夏)
 
- 初始判断:感冒,用柴胡四物汤后腹痛加剧
- 复诊脉证:脉平,右关颇实而滞,胸间闷、嗳气
- 诊断:食为气滞,中脘不通
- 方药:藿香正气散
- 疗效:两服痊愈
 
方义分析
 
1. 逍遥散
 
- 适用证:肝郁血虚,肝脾不和
- 病机对应:杏云夫人长期忧劳,丈夫仕途不顺,情志郁结
- 方解:
- 柴胡疏肝解郁
-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 煨姜、薄荷助疏肝
- 甘草调和诸药
 
2. 藿香正气散
 
- 适用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 病机对应:饮食不节,气机阻滞,出现腹痛、胸闷、嗳气
- 方解:
- 藿香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 紫苏、白芷助解表散寒
- 厚朴、陈皮、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 半夏降逆止呕
- 桔梗宣肺利膈
- 甘草调和诸药
 
误诊分析
 
第一次误诊为"感冒"而用柴胡四物汤,导致腹痛加重:
 
- 柴胡四物汤偏于补血调血,对气滞食积非所宜
- 误用后加重了气机阻滞,使腹痛加剧
 
学习收获
 
1. 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此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出现的症状,虽有相似之处,但病机各异,需根据当时的脉证综合判断,而非简单套用成方。
 
2. 情志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
 
杏云夫人第一次发病与长期情志郁结密切相关,逍遥散的应用体现了中医对情志致病的深刻认识。在临床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因素。
 
3. 脉诊的临床价值
 
脉诊在本案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 第一次就诊的"六部沉伏"提示郁滞
- 第二次的"右关颇实而滞"指向中焦气滞
 
4. 方药选择的精准性
 
两案对比显示,正确的方药选择能迅速见效,而不当用药则会加重病情。临床用药必须紧扣病机,不可仅凭表面症状用药。
 
5. 医者应具备的思维品质
 
- 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病因、病机、体质、病程等因素
- 动态观察:病情是变化的,需根据当前状态调整治疗方案
- 尊重经验:患者有一定医学知识,其自我判断也有参考价值
- 谨慎求证:不被表面症状迷惑,深入分析病机本质
 
6. 中医治疗的整体观
 
本案不仅关注症状缓解,更注重调理全身气机与脏腑功能,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
 
7. 临床启示
 
- 对于有情绪问题的患者,疏肝解郁应贯穿治疗始终
- 消化系统症状需辨别寒热虚实,不可一概而论
- 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反应,及时调整方案
- 医者应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辨证准确性
 
通过分析这一医案,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妙之处。准确把握病机、灵活运用方药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赵功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正确使用中成药 维护中医药声誉 焦一鸣

    而后者则是使用中成药的主要依据。因此正确宣传中成药的使用常识,科学的使用中成药,可以避免一部分因使用不当而出现的毒副作用。今后中成药毒副作用的报道,应当说明使用者是否遵循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以确实维护中医药的声誉。

  • 咽痒咳嗽多年不愈,3剂中药症大减 宗琪

    患者:邓某某性别:女年龄:74岁初诊日期:2024年12月8日主诉:咽痒咳嗽多年。

  • 经方合方辨治鼻渊病、腺样体肥大一则 魏勇涛

    10岁小朋友因鼻炎、腺样体肥大来诊,证见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睡觉张口呼吸、打鼾。到目前为止,我开方治疗了很多鼻炎鼻窦炎的患者,只要遵医嘱坚持喝中药,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没有失过手。我本人有鼻炎病史,就是喝中药搞定的,亲身体会,疗效确切。

  • 腰痛中医证型与辨治精要 吴春水

    病位主要在腰,与肾、肝、脾密切相连。中医依据患者个体差异、病情特征以及腰痛特有的证候表现,将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实践时需根据具体情形灵活化裁用药。

  • 伤寒论第六条(六) 张宝华

    咱们这本书叫《伤寒论》,有人就说了,这是治伤寒的,它治不了温病。你看《伤寒论》这里讲的不就是温病嘛。所谓提纲,是太阳病的起码的脉症,它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尤其是这个恶寒。

  • 伤寒论第二条(三) 张宝华

    中风者,中于内,言其邪深也。病邪,所在的部位较伤寒要深,所以搁个“中”字,这个“中”字用在这是很有意义的。中风的时候身上热又有汗,它就要恶风,且恶寒还恶风,恶风比恶寒厉害。

  • 101条 李华歆

    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1SPRING2024条文开头说的无论是遇到伤寒还是中风,如果能看到典型“柴胡证”的某个症状,哪怕是只有一个,也可以确认就是“柴胡证”,根本不需要样样具备!

  • 伤寒论第九十六条(一) 张宝华

    九十六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头晕便秘伴入睡困难、口渴尿频多年”案 宗琪

    患者:高某某性别:女年龄:64岁初诊日期:2024年11月8日主诉:头晕伴失眠、便秘、小便勤多年。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1戌时(心包经当令) 张训景

    戌时:心包经当令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阳气应该进入了阴的界面,这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手厥阴心包经之“膻中”主喜乐出焉。手厥阴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