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窗医案之食为气滞中脘不通
裕州牧莲舫兄之夫人,号杏云,灵石漪泉翁女也。工书画,善音律,一切博奕棋酒,无所不通。适李时,莲舫尚诸生,劝之读书,不数年得乡举,后以誉录议叙牧裕州。杏云随之往,日行事件,多经其手。而莲舫多萎靡,且好狎邪游,并取二妓。以防捻不力失官,后虽开复,而空坐省城,益不自释,日与夫人反目。辛酉秋,夫人不得已回介,家道式微,翁姑俱老,诸事赖之保全。余曾一次,即为余画桃花春燕扇幅,至足感也。壬戌夏,忽遣人邀余,问之,则杏云病矣。急随之往,则衣饰楚楚,诊其脉,则六部沉伏。余曰:此郁滞也,宜逍遥散。夫人亦知医,点头称是。二服而全。又隔月,余赴捕厅之饮,先见晓圃,晓圃曰,兄来正好,五嫂又病矣,何不一视。入而问之,杏云曰,以为感冒,但觉憎寒发热,肢体沉困,用柴胡四物汤,一服而腹作痛,昨夕犹缓,朝来无止时矣。时疫气流行,恐其为疫,故请大哥一视。诊之则余脉俱平,惟右关颇实而滞。告曰,此非外感,亦非瘟疫,仍是食为气滞,故中脘不通。不惟增痛,且多胀也。况胸间作闷,时时作嗳气,以霍香正气散疏之则无病矣。杏是之,称不谬。乃处一方。越二日,遇晓圃於酒市,问之,则日二服全愈,家五嫂命致谢焉。

此案记录了杏云夫人两次就诊的过程:
第一次(辛酉秋)
- 症状:六部沉伏脉
- 诊断:郁滞
- 方药:逍遥散
- 疗效:二服而愈
第二次(壬戌夏)
- 初始判断:感冒,用柴胡四物汤后腹痛加剧
- 复诊脉证:脉平,右关颇实而滞,胸间闷、嗳气
- 诊断:食为气滞,中脘不通
- 方药:藿香正气散
- 疗效:两服痊愈
方义分析
1. 逍遥散
- 适用证:肝郁血虚,肝脾不和
- 病机对应:杏云夫人长期忧劳,丈夫仕途不顺,情志郁结
- 方解:
- 柴胡疏肝解郁
-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 煨姜、薄荷助疏肝
- 甘草调和诸药
2. 藿香正气散
- 适用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 病机对应:饮食不节,气机阻滞,出现腹痛、胸闷、嗳气
- 方解:
- 藿香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 紫苏、白芷助解表散寒
- 厚朴、陈皮、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 半夏降逆止呕
- 桔梗宣肺利膈
- 甘草调和诸药
误诊分析
第一次误诊为"感冒"而用柴胡四物汤,导致腹痛加重:
- 柴胡四物汤偏于补血调血,对气滞食积非所宜
- 误用后加重了气机阻滞,使腹痛加剧
学习收获
1. 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此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出现的症状,虽有相似之处,但病机各异,需根据当时的脉证综合判断,而非简单套用成方。
2. 情志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
杏云夫人第一次发病与长期情志郁结密切相关,逍遥散的应用体现了中医对情志致病的深刻认识。在临床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因素。
3. 脉诊的临床价值
脉诊在本案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 第一次就诊的"六部沉伏"提示郁滞
- 第二次的"右关颇实而滞"指向中焦气滞
4. 方药选择的精准性
两案对比显示,正确的方药选择能迅速见效,而不当用药则会加重病情。临床用药必须紧扣病机,不可仅凭表面症状用药。
5. 医者应具备的思维品质
- 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病因、病机、体质、病程等因素
- 动态观察:病情是变化的,需根据当前状态调整治疗方案
- 尊重经验:患者有一定医学知识,其自我判断也有参考价值
- 谨慎求证:不被表面症状迷惑,深入分析病机本质
6. 中医治疗的整体观
本案不仅关注症状缓解,更注重调理全身气机与脏腑功能,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
7. 临床启示
- 对于有情绪问题的患者,疏肝解郁应贯穿治疗始终
- 消化系统症状需辨别寒热虚实,不可一概而论
- 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反应,及时调整方案
- 医者应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辨证准确性
通过分析这一医案,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妙之处。准确把握病机、灵活运用方药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面瘫2天,针药而愈。 宗琪
患者:H某某性别:女年龄:24岁初诊日期:2025年7月22日主诉:面瘫2天。7月28日:针灸第2次。8月12日:针灸第8天,述左眼角偶尔有几分钟跳动感,其他不适尽愈,续方葛根汤3剂巩固。 -
250812 陈鹏
-
《伤寒论》第131条 李华歆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2025小编最近又很久没有更新了公众号啦,今天正好有空为大家讲解《伤寒论》的第131条!第131条说的是“结胸”的成因,小编认为这里病发于“阳”的“阳”其实特指的是“太阳”,为什么呢?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七) 张宝华
“辨证论治”就是这条为奠基的。太阳篇是《伤寒论》全书精神贯穿的一章,太阳病他讲发汗,发汗有可发汗的,还有不可发汗的。 -
手足口病 李华歆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及疱疹以及全身发热。目前,对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包括降温、镇静、补充营养、保持体液电解质平衡等,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小编认为从六经归属上来说,“手足口病”可以归纳于“厥阴”! -
伤寒论第一百二十三条(一) 张宝华
一百二十三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病已经入内了,是由于极吐所致。假若要是如此的话,可以“与调胃承气汤”。一般吐下之后,得吃点调胃承气汤,微和一下胃气才能纳食,不然是不行的。 -
感冒后咳嗽兼水肿案一则 高颖
三方合用,紧扣病机,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治疗特色,对于临床治疗外感后咳嗽兼水肿,尤其是伴有痰饮体质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二条(一) 张宝华
一百一十二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太阳伤寒,不虚,为表实证。“亡阳”两字用得相当到位,由于火热,虽然以火迫劫之,不到亡阳的这种程度未必惊狂,但如果达到这种程度,一定要惊狂。 -
哮喘 谢江强
哮喘肺肾不足,恋痰未尽华某,男,13岁。7岁小儿,哮喘时发已有数年,晨起涕嚏,少量咳嗽,纳谷不香,舌红苔净,二便尚调,此肺肾不足,卫外不固为主,法当调养肺肾,兼以醒胃。 -
经方5剂治愈足跟疼痛半年案 宗琪
巩某男11岁2025年5月5日初诊家属代述:双脚跟痛,怕风(左足重)半年有余。症见:伴右胁叩击痛,脐上右压痛,左少腹略压痛,腹肌紧张,纳差,大便2-3天/行,不干,左脉:弦有力,右脉:略沉大力稍弱,舌质淡,苔薄白略腻。5月11日回访:脚已不痛了。
最新文章
-
正确使用中成药 维护中医药声誉 焦一鸣
而后者则是使用中成药的主要依据。因此正确宣传中成药的使用常识,科学的使用中成药,可以避免一部分因使用不当而出现的毒副作用。今后中成药毒副作用的报道,应当说明使用者是否遵循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以确实维护中医药的声誉。
-
咽痒咳嗽多年不愈,3剂中药症大减 宗琪
患者:邓某某性别:女年龄:74岁初诊日期:2024年12月8日主诉:咽痒咳嗽多年。
-
经方合方辨治鼻渊病、腺样体肥大一则 魏勇涛
10岁小朋友因鼻炎、腺样体肥大来诊,证见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睡觉张口呼吸、打鼾。到目前为止,我开方治疗了很多鼻炎鼻窦炎的患者,只要遵医嘱坚持喝中药,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没有失过手。我本人有鼻炎病史,就是喝中药搞定的,亲身体会,疗效确切。
-
腰痛中医证型与辨治精要 吴春水
病位主要在腰,与肾、肝、脾密切相连。中医依据患者个体差异、病情特征以及腰痛特有的证候表现,将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实践时需根据具体情形灵活化裁用药。
-
伤寒论第六条(六) 张宝华
咱们这本书叫《伤寒论》,有人就说了,这是治伤寒的,它治不了温病。你看《伤寒论》这里讲的不就是温病嘛。所谓提纲,是太阳病的起码的脉症,它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尤其是这个恶寒。
-
伤寒论第二条(三) 张宝华
中风者,中于内,言其邪深也。病邪,所在的部位较伤寒要深,所以搁个“中”字,这个“中”字用在这是很有意义的。中风的时候身上热又有汗,它就要恶风,且恶寒还恶风,恶风比恶寒厉害。
-
101条 李华歆
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1SPRING2024条文开头说的无论是遇到伤寒还是中风,如果能看到典型“柴胡证”的某个症状,哪怕是只有一个,也可以确认就是“柴胡证”,根本不需要样样具备!
-
伤寒论第九十六条(一) 张宝华
九十六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头晕便秘伴入睡困难、口渴尿频多年”案 宗琪
患者:高某某性别:女年龄:64岁初诊日期:2024年11月8日主诉:头晕伴失眠、便秘、小便勤多年。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1戌时(心包经当令) 张训景
戌时:心包经当令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阳气应该进入了阴的界面,这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手厥阴心包经之“膻中”主喜乐出焉。手厥阴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学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