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31条

2025.08.10 652阅读 评论数 1 6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每日格言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高尔基


1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1

​​

2025

 小编最近又很久没有更新了公众号啦,今天正好有空为大家讲解《伤寒论》的第131条!


 第131条说的是“结胸”的成因,小编认为这里病发于“阳”的“阳”其实特指的是“太阳”,为什么呢?仲景在后面说了“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我们知道得了“太阳病”的患者,在表证没有结束的情况下,治疗原则仍然是当以解表为主,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解表”不等同于“发汗”,这个非常重要!


 仲景告诉我们在结合脉证后判断患者当前病情仍然处于太阳层次时,我们在治疗上仍然当以“解表”为主,此时应用“下法”是不合时宜的,所以仲景特意用了“反”字强调这个属于误治,那么如果用了下法后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热入因作结胸”,小编在前面的文章提到了,“结胸”的核心病机是“痰热互结”引发的实证,也就是“开门揖盗”把原本在表的“邪气”引进来,下法损伤里阳后产生的“痰饮”与之结合就成了“结胸”!


 仲景在后面又提到了“病发于阴,而反下之”的情况,这个属于对照,也就是特意给你提醒,小编认为此处的“阴”应该指的是“太阴”,“太阴”主里,“太阴病”的核心病机应该是“虚寒夹湿”,治疗上应当使用“温法”,而如果错误的使用了“下法”就会产生“痞”,为啥呢?简单来说就是犯了“虚虚之戒”!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上文仲景说“结胸”的成因时用了“热入,因作结胸”,而说“痞”的成因的时候却只是说了“因作痞也”,小编有个大胆的猜测,这个“因作痞也”前面是有“阙文”的,而如果让小编补上去得话,小编会加上“寒生”,为啥呢?小编这里的“寒”其实有两层意思,“太阴病”本质本来就是虚寒夹湿,应用下法只会更加损伤里阳,里阳一虚了,寒就重了,再者这个“寒”也通“痰”,仲景再后面得条文确实有这样的用法,比如【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这里的“胸有寒也”和后面说的“当吐之”结合来看,这个“寒”明显是指的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后面仲景告诉我们“结胸”成因在于“下之太早”,这点小编在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就不在赘述!


 仲景在后面又描述了一下“结胸”的临床表现,因为患者尚有太阳表证的症状,所以在颈项位置上还会有一些僵硬不适,如“柔痉”状,根据《金匮要略》中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3】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说明“柔痉”其实已经不是“太阳病”了,因为“太阳病”应该必然有“恶寒”的,而“柔痉”是“不恶寒”,而“太阳病”的脉应该是“浮”的,而“柔痉”的脉却是“沉细”,这里说“结胸”跟“柔痉”症状相像也就是说此时患者也不怎么恶寒了,而且颈项处也会又不舒服的感觉,此时应该顺势使用下法,把“痰热”去掉,但是考略其症状缓急,此时可以用“大陷胸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大陷胸丸》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关注经方苑

​​

专心

专注

专业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雾中花果山 陈鹏

    雾中花果山文/陈医生雾中的山如同人生之路迷茫不可见鸟已藏唯闻水潺潺还有登山人的欢笑声冬笋冒尖带泥香锄声叮当敲山响头顶的雾和脚下的雾相连雾中的花也沉默雾里有一群白羊化作了浮云飘过空山不见人都在隐身中只有禅意贯其中

  • “头晕便秘伴入睡困难、口渴尿频多年”案 宗琪

    患者:高某某性别:女年龄:64岁初诊日期:2024年11月8日主诉:头晕伴失眠、便秘、小便勤多年。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 伤寒论第七十二条 张宝华

    七十二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那么这个凡是小便不利,里有停水,有表证,发汗表没法不解,得用五苓散。刚才咱们说了,这条是个重申,但他绝对不是废话,要是没有上面这一段,单凭“脉浮数烦渴者”这个脉证,你就给五苓散,那你岂不孟浪了,对吧!

  • 伤寒论第六十五条(二) 张宝华

    这一条他是水气上冲而有欲作奔豚的态势。《金匮要略》有专章说这个病,届时咱们再细说。这条就是由于发汗导致气上冲,气上冲又诱导着水往上冲,水伴着气向上来,脐下悸就是其预兆,故而说“欲作奔豚”。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二) 张宝华

    就是骤然间发生了高度的气上冲,这个气上冲,人体也会有悸动的反应,对不。因此这个叉手自冒心的缘故就是这个这些啦!咱们这个方主要还是用它降气冲,也治心悸,四两桂枝嘛,这个量不可谓小啦!他也没补充阴津的作用呀!

  • 伤寒论第六十条 张宝华

    第六十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第五十八条说啥着,“大下之后,复发汗”,本条呢是“下之后,复发汗”,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差个“大”字,就是用的度有大小,对吧!如此的治疗会使表里俱虚,那么表里俱虚出出现“必振寒,脉微细”的脉证,书上告示我们了。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9—申时(膀胱经当令) 张训景

    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排毒。申时气血流注于膀胱经。膀胱经是很重要的经脉,在中医里号称是太阳。所以膀胱经千万别理解为储尿器的问题。申时阳气继续衰减,阴气逐渐增加,膀胱经最盛。膀胱经负责人体尿液和汗液的排出,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

  • 门诊医案小结 胡松岩

    患者吕某,女,66岁。1周症状较前加重,伴腰膝酸软,时有头晕、耳鸣等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避风寒,畅情志,不适随诊患者王某某,男,46岁。

  • 傅青主治疗现代阳痿早泄的经验总结分析 崔国宁

    深入研究傅青主治疗阳痿早泄的经验,对于提高现代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阳痿早泄的发生与肾虚密切相关。(四)随症加减,灵活用药傅青主在治疗阳痿早泄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随症加减,灵活用药。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思辨:患者脉浮有力,晨起鼻不适,考虑表证存在,舌尖红点(郁点),纳差,脉弦考虑柴胡证,脉有力者考虑病在三阳,遵有表先解表的原则,辩为太少两感,以柴胡桂枝汤治疗,便干用赤芍,加附子温阳气,仙鹤草补虚扶正,葛根疏解太阳经腧缓解后背不适,诸药合用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