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虚兼积

2025.05.18 0阅读 评论数 0 0
脏虚兼积【案一】吴某,女,10岁。2019年12月1日就诊。10岁小囡,体弱易感,舌苔薄腻,面色萎黄,纳谷一般,便干溲通,此脾虚化源不足,湿食内滞,法当健脾益气,运脾以消湿食。处方:潞党参120克 焦白术100克 云茯苓100克 清甘草30克广陈皮30克 生黄芪100克 怀山药100克 莲子肉100克刀芡实100克 金樱子100克 当归身60克 制香附100克佛手片100克 陈香橼100克 炒枳壳100克 花槟榔60克莱菔子100克 川厚朴60克 广藿香100克 缩砂仁30克薏苡仁120克 鸡内金100克 六神曲100克 炒谷芽100克另:生晒参50克 陈阿胶120克 冰糖400克 黄酒适量按:该小囡平素身体虚弱,易于感邪,且面色萎黄,此为脾气虚弱,化源不足,不能润肤养肌;水谷精微匮乏不能输养诸脏,而致肺气亦为不足,卫外功能受损也;又其症,舌苔薄腻,便下干结,乃运化失常,湿食内滞未尽也。膏方调理当以健脾益气,兼以运脾消积(湿)。方选异功散加生晒参、生黄芪、怀山药、莲子肉以健脾益气;刀芡实、金樱子以固肾实脾;当归身、陈阿胶以补气之母;制香附、佛手片、陈香橼、炒枳壳、花槟榔、莱菔子以理气导滞;川厚朴、广藿香、缩砂仁以行气醒胃;薏苡仁、鸡内金、六神曲、炒谷芽化湿消食以助运。全方合之,补中寓运,运中寓消,使脾肺气壮,脾胃健运也。【案二】李某,女,6岁。2018年12月7日就诊。6岁小囡,体弱易感,面色少华,伴有花斑,形体较瘦,偶有腹痛,纳谷不香,舌苔薄浮,二便尚调,此脾虚气机不畅,治以健脾理气为主。处方:潞党参120克 焦白术100克 云茯苓120克 清甘草30克广陈皮30克 生黄芪100克 关防风100克 软柴胡100克炒白芍100克 炒枳壳100克 莲子肉100克 刀芡实100克金樱子100克 龙眼肉100克 当归身60克 延胡索60克制香附100克 佛手片100克 花槟榔100克 莱菔子100克薏苡仁150克 鸡内金100克 六神曲100克 炒谷芽100克另:生晒参40克 陈阿胶100克 冰糖400克 黄酒适量按:该小囡平素体弱易感,且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当为后天失于调养,脾气不足,生化乏源,不能养肌充华;水精乏源,则肺脏失于充养,致肺气不足而不能固守于外;又其症,面有花斑,偶有腹痛,纳少苔浮,为尚有内滞,气机不畅,时有不通而痛也。总之其为虚实互夹之证,但以虚为主。故冬令膏方调补,当健脾益气以固其本,理气消滞以治其标。方选异功散合玉屏风散以健脾益气而固表;四逆散疏理气机而畅运;加生晒参、莲子肉增益气健脾之力;刀芡实、金樱子固肾助脾;龙眼肉、当归身、陈阿胶养血补血;延胡索、制香附、佛手片、花槟榔、莱菔子增理气导滞之功;薏苡仁、鸡内金、六神曲、炒谷芽化湿消食。全方合之,补而不呆滞,疏消而不伤正,使之脾肺气壮,运化得健,气机舒畅,生长发育正常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 “胸闷不适大便粘”—经方1剂知,5剂愈 宗琪

    诊断:太阴病处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5剂方组:枳实60g薤白60g瓜蒌60g厚朴60g肉桂15g清半夏6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煎),水开煮到600毫升,分三次饭后热服。

  • 下乡病例-脚外伤呕吐 马亮

    外伤马副院长已给予给予清疮缝合了。出血量不是很大,50ml-100ml。病人的呕吐、冷汗是与低血糖相关的,通病仔细询问病史就可以知道,所以就口服葡萄糖就迅速改善症状了。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很有可能是没有合理的应用桂枝汤。

  • 八珍丸加减治月经过少验案 吴春水

    张某,女,38岁。患者近半年来月经量逐渐减少,色淡质稀,伴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萎黄,口唇色淡。诊为气血两虚之月经过少证。药毕,月经恢复正常,诸症悉除。八珍丸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养血和血。

  • 国庆应酬多繁忙,葛花解酲护安康 胡松岩

    回家免不了要浅酌几杯,或有贪杯者,不酣畅淋漓不罢休,特此推荐一个中药汤头——葛花解酲汤。葛花解酲汤载于元代李东垣的《脾胃论》。有医家用葛根代替,余以葛花仍为首选,取象比类而言,花味甘入脾,花位于植物顶端,具有舒展意思,体现阳性。

  • 脉象漫谈 陈锦辉

    脉象漫谈谈到中医脉诊,大多数中医师都能如数家珍,三部九候,二十多种脉象均记于心。该脉如果浮现,则不是正常现象,浮是阳位,肾与膀胱相表里,因此,也暗示着膀胱的异常。这先天原阳也称一条真龙,正常情况下,潜藏于命门之中,所以,诊右尺脉时可见沉而小滑的脉象。

  • 结肠Ca根治术后寒湿体质治疗案(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现患者贫血已纠正。另患者诉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多年,现晨起流清涕,鼻塞。患者气虚已基本纠正,正需温补全身阳气,再兼顾驱除寒湿。北方现气温急剧下降,患者自觉四肢怕冷麻木感较往年显著减轻。乌梅丸继续服用。

  • 顿咳专方(自拟方) 治百日咳 陈锦辉

    顿咳专方(自拟方)治百日咳适应证:适应于百日咳痉咳期。而痉咳期以清肺热,解痉宣肺,降逆止咳为重点。方中以百部,芦根,清热润肺止咳。

  • 再观吴茱萸汤 张宝华

    吴茱萸汤乃《伤寒论》中方,善治水气冲逆之证,且能健胃。故而主以吴茱萸汤温中化饮,补虚健胃。若服吴茱萸汤症不得缓反加重者,其病不在中焦,非中虚水饮所作,当在上焦耳,药不对证,故而有斯论。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化饮,止呕止痛,良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