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七)

2025.08.09 0阅读 评论数 0 0
学习《伤寒杂病论》的人,基本上都注重方药上,这不是不对,但其核心思想还是没有抓住,大凡皆是看现象,人类的大脑为了节省能量的消耗,驱使人类简易而为之,这也是物理自然的事。事物运动总是有其核心规律所在的,而我们往往趋向于表面,很少能洞察其内核,所以才有真理只掌握少数人手里的说法嘛,现实生活中也是这么回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辨证论治”就是这条为奠基的。他是在讲桂枝汤的相关,“此为坏病”说明是治坏的病,就是“知犯何逆”的“逆”,逆就是不顺从,不正,“已发汗”后“若吐、若下、若温针”是逆治,若按本条来说是逆治完全可以的,但离咱们如今所说的“辨证论治”就局限了,咱们学东西得专研,所谓逆就是不顺从,失其正,那广而伸之自可达道嘛!所以咱们研究中医也好,研学《伤寒论》也罢,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上,那只能得其皮,离其精髓甚远呀!

因此呀!咱们研学这些,不但要知其法,还要达其本,在这个思维上不能固化了,咱们自己得动脑子,只停留在圣贤的文字表面上不行,得通其真,他们借这些在诠释什么,必须到这一步方可言医言道。有人就说《伤寒论》只治外感,内伤杂病不行,真的是这么回事吗?桂枝汤治内科病所致的汗出、失眠、心悸都是行得通的。再比如前面讲的结胸证,它与太阳病有没有关系呢?它是没有关系的。清徐灵胎专研这本书后说其都是应机制变。这个应机制变,这个“机”、“变”,大家可以用心体悟一下。比如这个太阳病篇,如果他只是讲太阳病则很容易了。大家看这个书上,太阳病以发汗为主的,那就直接发汗就好啦!发汗的方法,根据辨证来说,有两类方剂,一个是无汗的,麻黄汤类;一个是有汗的,桂枝汤类。但是无汗的变化挺多,有汗的变化也挺多。如此,麻黄汤就有很多的加减方子,在先生的书里有这么几种:葛根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文蛤汤等等;桂枝汤也有变方: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再有桂枝甘草汤加减、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这是与太阳病直接有关系的方剂,而其他的则不是。太阳篇是《伤寒论》全书精神贯穿的一章,太阳病他讲发汗,发汗有可发汗的,还有不可发汗的。什么时候可发汗,怎么发汗,发汗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不可发汗,发汗的禁忌,以及调养等等吧,真是全面的很,细致入微呀!发汗不得法,会影响到很多方面,这些的问题发生,先生也都讲了。他也讲了,在太阳病阶段,有些治误,还有些其他的疾病并发等等。徐灵胎所云的应机制变,是多么的恰到其分呀!因此,我们也得“应”机“制”变,无论是研学《伤寒论》或者中医,甚至其他的学问,还是在临床实践上,都得这样做。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98条 李华歆

    1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服用“小柴胡汤”后患者下利症状加重,说明里阳进一步被损,最后仲景进一步阐释了问题的根本: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 伤寒论第六十九条(一) 张宝华

    六十九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咱们先看看这个第三百八十五条,这是霍乱篇的一条,这一篇是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就针对这个霍乱展开的,他说“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 “咳嗽咳痰伴胸痛1周,加重1天”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68岁初诊日期:2024年10月22日主诉:咳嗽咳痰伴胸痛1周,加重1天。《伤寒论》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 下乡病例:颈椎病,眩晕 马亮

    2024年10月24日,患者梁XX,女,55岁。说的是颈椎病,好多年了,发作的时候头晕,恶心,呕吐,经过检查是颈椎病,每次输一些甘露醇就可以好转。中医诊断眩晕,痰浊阻滞证。患者症状明显,给予耳穴治疗:内耳穴,三焦,颞,颈椎,枕,顶,胃三角,神门,耳尖。

  • 伤寒论第六十三条(四) 张宝华

    “黄耳杯”,这像是个器皿,“杯”嘛!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八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第四十三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知犯是在旧喘的基础上新感了太阳病,那么得用桂枝汤来解肌发表,同时得兼顾他的旧喘这个病,加厚朴,杏子就是针对于此的。

  • 中医,我想对你说。 祝鹏军

    第一次认识中医从16年毕业至今,跌跌撞撞的己经工作快8年时间了。这是我对中医的第一次印象,苦。开启中医之门来到泰和以后,白天跟徐老师跟诊,学习他怎么看病,开药。我想说不是中医不行,是我们的技术不行,中医永远像那颗星星一样。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三则 钱开达

    善持堂据此辨病为飞蚊症。其中痰结气结和血结,之前医案摘录已有简述。去年3月善持堂接诊一位癌症患者男73岁。患者拒绝转而求治善持堂中医,一年后再检,右侧髂窝结节较前大大缩小。今年春节后,应家属之请,善持堂上门看诊。中医治疗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原则是活血化瘀。

  • 调胃承气汤 李华歆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主之。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 张宝华

    杨某某,女,50岁。左拇指已僵硬,足见其寒湿侵袭非一日之功也。至若月经不能诚而信达,观既往月事之正常,且已年五旬,乃天道自然之事,不可言病耳。大凡经方治病,多是药简效宏,唯医者有技,患家遵医之嘱,福其所福,方可药到病除,且经济惠达民生,当大力推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