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小儿腹痛案一则

2021.11.04 1552阅读 评论数 1 18

•病情介绍

   邹,女,7岁。

   2021年7月14日初诊。

   家长代诉:腹部阵发性疼痛5天。

   现病史:患儿5天前不慎受凉后出现腹部疼痛,外用丁桂儿膏未效。遂来我处求治。该患儿近3年来体质偏弱,很易感冒。刻下:腹部疼痛,呈阵发性,以晨起为明显,食纳可,眠可,无发烧、恶心、呕吐等,近3天来大便干燥难解、便量少,尚成形。

  查:精神可,体偏瘦;腹诊见:两胁叩疼(±),腹软,脐中压痛(+),两侧少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未见增多;舌淡胖苔薄白润,脉沉濡数。

              患儿腹诊图

•治疗经过

  中医诊断:腹痛(太阴虚寒证)

  治法:温阳益脾,缓急止痛

  方选:桂枝汤加芍药汤加味。

    桂枝6g 白芍12g 生姜6g

    大枣6g 大黄3g 生甘草6g

    3剂,日一剂,温水冲服。

  两周后,患儿因其他病诊。家长说,孩子服上方后,一剂腹痛即止因担心病情反复,所以让孩子将剩余中药坚持服完期间腹痛未再发作

•讨 论

  本案患儿素体瘦弱,腹痛阵发,根据《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故选桂枝加芍药汤治疗。

  腑以通为顺。因大便干结,而无“大实痛”表现,故少加大黄,肠降腑气。诸药方证相合,故收桴鼓之效。

  临床所见,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较多,如胃肠炎、肠梗阻、胃肠痉挛、阑尾炎、腹型紫癜、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等。医者临床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必要时应当配合相应的现代医学检查,或西医西药治疗,也可配合针灸、耳穴贴压等方法,务必以愈病为期,不必强立门户之见。



•中医名人名言录•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唐·孙思邈

文字原创
西安市灞桥区人民医院中医科·皮肤科 
李宁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宁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疑难杂症 张宝华

    某老年男性患者。此乃卫气郁而化热之征,且殃及水津之代谢,卫气根于肾,生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宣于肺,是故郁而而化热,有鼻塞,口干等症,且归宅路艰而现不寐之病,经曰阳不入阴则不寐,故而先宣卫之郁,去其热。久郁伤及津血,营卫不调,故而缠绵难解。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泄泻、便秘、肠风医案63周某,女,53岁。复诊诉,服药一半病瘳。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故药服两剂病瘳。医案64唐某,女,65岁。现病史:大便溏而排便不爽3年,排便1天3次。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医案52朱某,女,25岁。健胃消食口服液,1次服10mL,1日服3次,连服20天。故以归脾丸健脾养心治本,健胃消食口服液消胀治标。医案53陈某,女,71岁。医案54严某,女,35岁。疏其肝,则胃气和,而嘈杂释。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 视疲劳的中医解释 谢江强

    中医称之为“肝劳”。视疲劳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提前出现老花眼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如果视疲劳长期存在、无法得到改善,病情加重,甚至会引发干眼症、青光眼等严重眼部疾患。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脉法新悟(十一) 陈玉佳

    案:刁右,33岁。鼻腔奇痒、刺激不适已4月,鼻咽镜见黏膜充血。案:易右,50岁。外院诊断副鼻窦炎,平素性躁急易怒。经专科检查为鼻炎和副鼻窦炎。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