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甲状腺淋巴结肿大案。

2025.10.01 476阅读 评论数 1 5

 
一、病例资料
 
患者马某,男,70岁,回族。初诊时主诉甲状腺压痛,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刻下症见:甲状腺区域触痛明显,颈部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质地偏硬,活动度尚可,压痛显著;舌红无苔,脉弦数。西医诊断考虑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淋巴结炎,中医诊断为瘿痈。
 
二、治疗经过
 
初诊予以自拟方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紫花地丁15g,连翘10g,玄参15g,赤芍15g,丹皮15g,延胡索15g,麦冬10g,麦芽15g。共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时,患者诉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压痛均明显减轻,触诊发现肿大淋巴结较前缩小,质地变软。舌脉同前,守方续服4剂,以巩固疗效。
 
三、五味消毒饮相关
 
(一)出处
 
五味消毒饮出自清代医家吴谦等编撰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二)主治功效
 
主治火毒结聚所致的疔疮初起,症见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功效为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四、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年届七旬,脏腑功能渐衰,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本案中,患者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无苔,脉弦数,结合症状及舌脉,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外感风热毒邪,内有肝郁化火,热毒互结于颈部,气血凝滞,发为瘿痈。
 
具体分析如下:
 
1. 外感风热毒邪:风热之邪侵袭人体,从口鼻而入,或直接侵袭颈部,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热毒瘀滞,发为肿痛。
 
2. 肝郁化火:患者年事已高,情志易波动,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火毒循经上扰颈部,加重局部热毒之象。
 
3. 正气不足:老年患者正气亏虚,无力抵御外邪,热毒易于留恋,病情迁延。
 
五、方义分析
 
本案所用方剂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凉血散结为主要治法,在五味消毒饮的基础上加减而成,具体方义如下:
 
1. 清热解毒,消散痈肿:方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均为清热解毒之品。其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治疮痈要药;野菊花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善治热毒疮痈;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兼能利尿通淋,对于热毒壅滞所致的疮痈肿痛效果显著;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为治疔疮肿毒之要药;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素有“疮家圣药”之称。五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之功,针对本案热毒互结的核心病机。
 
2. 疏肝理气,和解少阳:柴胡味苦、辛,性微寒,能疏肝解郁、和解少阳;黄芩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配伍,一散一清,疏解少阳郁热,针对肝郁化火之病机,缓解甲状腺及淋巴结肿痛。
 
3. 凉血活血,散结止痛: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三药合用,既能凉血以清解血分热毒,又能活血散瘀以消肿止痛,针对热毒瘀滞所致的肿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能增强方中止痛之力。
 
4. 滋阴润燥,顾护正气: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麦芽消食化积、疏肝解郁。患者舌红无苔,提示有阴虚之象,麦冬能滋阴润燥,顾护阴液;麦芽既能辅助疏肝,又能健脾和胃,防止苦寒药物损伤脾胃,顾护正气。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高颖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洗泡技术分类 谢江强

    2.按照操作方法进行分类,洗泡技术可分为沐浴法、浸泡法、熏洗法、坐浴法、冲(淋)洗法和擦洗法。

  •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四) 张宝华

    这里我们要知道个事,他一直在细说关于桂枝汤的方方面面,如何应用,打第十二条开始一直到这,桂枝汤及其加减变化,这个汤名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就是取麻黄汤的一半,桂枝汤的一半,这是桂枝汤的一个变化,临证时病证的需要嘛!

  • 伤寒论第二十二条 张宝华

    二十二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赵氏给分开了,不合理,分成两段,二十一条没问题,二十二条没头了,这成问题了,没头有尾的,不像话嘛!二十二条和二十一条是一体,应还是一条才合理。这个“微寒”是接着二十一条才对。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十二篇心得体会 刘仲书

    咳嗽一病,在金匮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一次就是在本篇!这是在金匮中独一无二的,可见咳嗽的重要性。苓桂术甘汤有冒眩,泽泻汤也有冒眩,窃以为临床中二方可同用,且可一方中的白术换苍术。

  • 伤寒论第十九条(一) 张宝华

    十九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第十七条借酒客病,服桂枝汤会呕,阐释里热时不可服桂枝汤,这条也是桂枝汤的又一警戒。这是从结果推求的结论,正面反面来阐释桂枝汤使用的注意事项。

  • 中医治疗产后便秘用药经验 崔国宁

    中医在治疗产后便秘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整体辨证、个体化用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产妇的不适症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更符合产后身体调养的需求。

  • 五苓散加减治疗面部水肿案 高颖

    诸药配伍,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使水湿得去,诸症缓解,此为五苓散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的核心机理。麻黄、桂枝相伍,发汗之力增强,杏仁宣肺降气,通调水道,与五苓散合用,上下分消,使水湿之邪有路可出,共达消肿之效。

  • 痛泻要方合五苓散治疗慢性腹泻案 高颖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此处合用五苓散,乃取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法。

  • 中医治疗间质性肺炎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分析 崔国宁

    本文旨在对中医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包括辨证分型用药、常用中药功效特点、特色方剂应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 伤寒第23条 李华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