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平胃散加味治疗纳差医案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午后身热似阴虚,湿遏卫气是真机——三仁汤轻宣上焦肺气5剂解困 彭幽
病情好转,嘱续进汤药。治之之法,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如而不可解之势。切不可将疑似之证,误作可汗、可下、可润之证。 -
250815 陈鹏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九条(一) 张宝华
一百四九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须大陷汤者,方用前第二法。那么这条所述情况对应小柴胡汤,为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与小柴胡汤就合适。 -
经方实验录—论“痹症”的治疗 宗琪
患者:王某性别:女年龄:62岁初诊日期:2025年7月8日主诉:右膝关节疼痛10余年,加重伴右下肢疼痛、行走困难半月余。 -
湿疹验案 李华歆
患者是一位年轻女性,经常加班,体质较差,自述罹患湿疹病史三年余,期间身痒症状反反复复,之前吃西药抗过敏类药物效果尚可,近期服用西药效果一般,因担心西药副作用,所以这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选择中医治疗…… -
生气后腰痛难忍,6剂中药痊愈。 宗琪
按语:患者因生气引发腰痛,脉沉弦,考虑肝郁气滞,经络瘀堵不通所致,故以腰痛逍遥散加减治疗,脐周压痛,小腹压痛,下肢肤干,皆为瘀血之证,脉有力,当以偏实证的桂枝茯苓丸治疗,病机吻合,药证相对,故药后即愈。 -
经方之半夏泻心汤 郭文龙
方药:半夏泻心汤合升降散合吴茱萸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法半夏15g黄连10g肉桂10g干姜10g炙甘草10g太子参10g吴茱萸10g细辛10g酒大黄10g姜黄10g蝉蜕10g僵蚕15g生姜5g大枣6枚5剂水煎服辩证分析:患者后背凉,怕冷,小便频等考虑是阳虚体 -
疳积 谢江强
脾虚积久,疳积不化林某,女,5岁。患儿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口馋嗜食,舌苔薄稍腻,便干溲通,此脾虚积久,已成疳积,调当消扶兼施。该孩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乃疳积日久,损伤脾胃,生化乏源,皮肤肌肉失于润泽;口馋嗜食,舌苔薄腻,大便干结乃脾气不畅,疳积不化。 -
脾虚失运,积滞不清 谢江强
13岁小儿,面色萎黄,形神不振,纳谷不香,舌苔厚腻,二便尚调,此脾运不健,积滞未清,先以汤药消运,待积去再以调补。周某,男,6岁。患儿面色不华,形神不振,纳谷不香,舌苔薄腻,便下欠化,腹软溲通,此脾虚运化不良,当先消积助运,然后调补。 -
手脚冰凉 罗志琴
对于手脚冰凉一症,有阳虚,有阳郁,有血虚寒厥,有阳明病,有厥阴病。个人专业看,还有气虚如疲劳乏力;经络不通如颈椎病、腰椎病等。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七十五条(二) 张宝华
底下一段是又一条,他说“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其实就是根据“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那一条,从那条来的。“以水灌之,亦喘”,这个水灌之,是古人治病的一个方法,就是拿水浇身,西医有时冰袋冷敷治病,它俩是类同的方法。
-
伤寒论第七十条(三) 张宝华
调理胃的方法那多了,先生举了一个例子,“与调胃承气汤”。虽说“与”之,但临证上这样的占比也不少,用调胃承气汤的机会还是多,“与调胃承气汤”,有用它的机会。
-
97条 李华歆
1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
伤寒论第六十六条(一) 张宝华
六十六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这个“发汗后,腹胀满者”,肯定是外感了,那么发汗也是合理的治疗,发汗后出现了腹胀满,这种情况可不是治疗有误,伤寒发汗解表对证治疗嘛!我们先看看这个方回来再说发汗后现腹胀满的缘故就一目了然了。
-
伤寒论六十六条之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张宝华
《伤寒论》第六十六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人参一两甘草二两(炙)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当归饮子治疗荨麻疹治验案 吴春水
采用当归饮子进行加减治疗。患者服用五剂后,荨麻疹发作次数减少,瘙痒减轻。当归饮子中,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养血活血;防风、荆芥、白蒺藜祛风止痒;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黄芪益气固表;甘草调和诸药。
-
经方实验录之感冒后遗症 张宝华
既往体健,否认过敏史。处方:柴胡30克、姜半夏20克、生黄芩15克、人参片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自备)15克、大枣15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15克7帖,中药饮片,内服一天2次
-
藿香正气临床运用心得 陈锦辉
藿香正气临床运用心得“用好正气汤,外感内伤立奇功。”这是对藿香正气汤广泛适应证的赞赏。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或四时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藿香正气散(汤)能解表和中,祛除湿邪。
-
余眼中之竹茹 张宝华
《金匮要略》中称竹皮;《本草经集注》则谓青竹茹;《别录》曰淡竹皮茹;《食疗本草》言淡竹茹;《草木便方》称为麻巴;《上海常用中草药》则名竹二青。如《别录》曰竹茹“主呕啘,温气寒热”,其以明确提出竹茹以止胃气上逆而治呕;后之《药性论》指出竹茹养生可清肺热。
-
心悸 潘洪波
西医对于心悸的治疗,存在较大的脏器毒性副作用,具有致心律失常的风险等问题。中医历来对心悸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炙甘草汤是出自于《伤寒论》的经典方剂,其中的炙甘草含有甘草苷,该物质能够改善次乌头碱造成心脏产生的毒性反应,而发挥保护心脏的作用。
学习
好文
感谢分享
谢谢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