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实验录—论“痹症”的治疗
患者:王某
性别:女
年龄:62岁
初诊日期:2025年7月8日
主诉:右膝关节疼痛10余年,加重伴右下肢疼痛、行走困难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右膝关节疼痛近10余年,半月来渐感右膝疼痛加重,伴右下肢疼痛,行走困难,右膝积液,伴晨起口苦,头颈易汗,手心易汗,怕热,右膝凉似在冰中,脾气急,膻中穴压痛,右胁肋叩击痛,脐周压痛(上重左轻),小腹左中右压痛,舌质偏暗红苔白腻,舌中凹,纳可,大便日一行,不干,眠可,左脉:沉弦迟略有力,右脉:沉弦有力。
诊断:痹症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3剂
针灸:肾8灸,足少阳胆经循经倒马,患处豪火
方组:柴胡24g 桂枝15g 干姜10g 生黄芩15g
炙甘草10g 牡蛎10g 天花粉18g 当归10g
川芎10g 炒白芍20g 茯苓20g 泽泻18g
苍术18g 丹参20g 怀牛膝15g 元胡15g
生龙骨10g 制附片10g 甜叶菊3g
煎服方法:冷水1400毫升泡透,水开煮到600毫升,分三次饭后热服。
禁忌:生冷,辛辣、油腻,鱼腥、水果等。
7月11日二诊:述右膝痛缓,右下肢仍行走困难,右髋部(环跳穴)疼痛,余症同前,续服前方加减,方药如下:
柴胡24g 桂枝15g 干姜10g 生黄芩15g
炙甘草10g 牡蛎10g 天花粉18g 当归8g
川芎8g 炒白芍20g 茯苓20g 泽泻18g
苍术18g 丹参20g 怀牛膝15g 元胡15g
制附片10g 甜叶菊3g 炒枣仁6g 麦冬15g
熟地30g 巴戟天6g 桑叶18g 仙鹤草30g
7月15日三诊:述右下肢疼痛明显减轻,自觉好了一半多,能走路了,但走不远,走远则痛,汗少,右膝如冰感大减,口苦减,心下压痛,脉沉弦有力,更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合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药如下:
柴胡30g 姜半夏20g 枳实15g 生黄芩15g
炙甘草15g 赤芍15g 茯苓15g 制附片15g
大枣6个 生姜15g 大黄6g 桃仁15g
牡丹皮15g 细辛4g 元胡30g
7月18日反馈:右下肢疼痛基本消失,行走灵活,余症皆不明显,续方治疗。
按语:患者口苦口干,考虑柴胡证,头颈易汗,符合“但头汗出”之象,手心易汗桂枝(肉桂)证,右膝凉符合下寒之象,右膝积液、苔白腻考虑脾阳不足,虚而不能化湿,膻中压痛,右胁叩击痛,脉弦考虑肝郁兼有气滞,整体符合上热下寒兼有脾阳虚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脐左上及小腹压痛,考虑瘀血证,苔白腻,舌质暗红,符合瘀血兼有水饮的当归芍药散证,加丹参、牛膝合四味健步汤之意,元胡止痛,附子温阳,龙骨敛汗,二诊患者症略好转,续方治疗,同时合以养筋汤治疗,右侧环跳穴施以豪火以温经散寒,去龙骨易桑叶,仙鹤草以敛汗,三诊时患者诸症均好转,但触诊心下压痛,更方大柴胡汤治疗,脐周仍痛合以桂枝茯苓丸,脉弦而右下肢疼痛,合以大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止痛,患者后续反馈症状基本消失,余症皆安,故续方治疗。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烧脑的 陈鹏
鱼在沙滩晒了一天,临终前它讲了一句什么话?? -
胃气不和是啥病? 谢江强
但《中医大辞典》则将胃气不和立项,并称其为病证名。其实,在临证中胃气不和的病例并非罕见。一般而言,胃不和一般不治。对胃不和之例,放胆用之。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三) 张宝华
“引胃气上升”特指脾胃清阳之气的升提。张元素指出,脾主升清,若清阳下陷,会导致乏力、泄泻、内脏下垂等症。此时需用升提药物引胃中清阳之气上行,以充实四肢九窍。张元素用这一学说临证应用于升阳举陷与调理气机,用以治疗清阳下陷证:久泻、脱肛、乏力、头晕。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七条(一) 张宝华
一百四十七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五六天的时候,正是病邪传半表半里的当口,正是由表传少阳病的时候。“发汗”,倘若表不解而没有少阳病的证侯自然是可以的。 -
经方7剂治愈“鞘膜积液1年余。”案 宗琪
患者:金某某性别:男年龄:4岁初诊日期:2025年5月25日主诉:鞘膜积液1年余。诊断:鞘膜积液处方:补脾七号加减3剂方组:肉桂30g炙甘草30g党参20g生白术20g干姜20g白蔻仁15g砂仁15g生薏仁30g甜叶菊5g煎服方法:冷水1400毫升左右泡透 -
经方之半夏泻心汤 郭文龙
方药:半夏泻心汤合升降散合吴茱萸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法半夏15g黄连10g肉桂10g干姜10g炙甘草10g太子参10g吴茱萸10g细辛10g酒大黄10g姜黄10g蝉蜕10g僵蚕15g生姜5g大枣6枚5剂水煎服辩证分析:患者后背凉,怕冷,小便频等考虑是阳虚体 -
伤寒论第一百零五条(一) 张宝华
一百零五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当以汤下之”,当下这个病理状态下,应该用承气汤处理。人的体液越来越丧失,一方面汗出,另一方面小便数,所以辨证为阳明病。 -
柴归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膝关节肿痛案 宗琪
患者:王某某性别:男年龄:15岁初诊:2025年4月22日主诉:右膝关节肿痛1月余。膝关节腔内及滑膜囊内可见少量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内见大片状FS-T2WI高信号影,肌间隙内见大量液体信号影。 -
荨麻疹 罗志琴
患者男10岁左右于2024年5月就诊主诉:荨麻疹1周现病史:患者现出荨麻疹,全身散在,局部发白,余正常。患者喝药第二天出荨麻疹图片如下: -
伤寒论第四十八条(二) 张宝华
阳明病是胃肠里边有热,热结于里,蒸发于外,因此病人老是出汗。太阳病主要的症状身疼痛、恶寒,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嘛。我们知道,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在太阳病期间,发汗之后,有的转属阳明而为二阳并病。
最新文章
-
雾中花果山 陈鹏
雾中花果山文/陈医生雾中的山如同人生之路迷茫不可见鸟已藏唯闻水潺潺还有登山人的欢笑声冬笋冒尖带泥香锄声叮当敲山响头顶的雾和脚下的雾相连雾中的花也沉默雾里有一群白羊化作了浮云飘过空山不见人都在隐身中只有禅意贯其中
-
萎缩性胃炎有奇功 刘艳兵
:1;食管裂孔疝2;反流性食管炎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4;食管部溃疡。嘱咐患者坚持服药,王先生非常配合治疗症状一次比一次减轻,在连续服药五个月后,医院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已逆转,肠化生,糜烂已痊愈,食管裂孔疝孔也缩小。治疗脾胃病就找刘主任。
-
中医治疗阴疮临床经验 崔国宁
中医在治疗阴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治疗10天后,患者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阴户肿胀减轻。继续治疗20天,阴户肿胀完全消退,疼痛消失。总之,中医治疗阴疮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秋冬季养生知识 张娟
秋冬季养生知识=========以下是一些关于秋冬季养生的小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饮食篇--1.多吃温热食物:在秋冬季节,身体的消化系统比较薄弱,应选择温热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生姜、韭菜等,以养胃气。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方剂多以安神药为主,如酸枣仁、远志、茯神、龙齿、琥珀等。《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方剂中常配伍清热药,如黄连、黄芩、栀子等。
-
脾胃虚寒所致胃痛治验案 吴春水
症脉参合,辨证为脾胃虚寒之证。患者服用10剂后,胃痛明显减轻,四肢渐温。在治疗上,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有效改善患者脾胃虚寒之证,缓解胃痛等症状。
-
麻黄汤笔记与医案一则 黄阁
外感风寒表实证以麻黄汤最速。服麻黄汤可见正邪相争,正气上冲发烦目瞑。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
傅青主治疗现代阳痿早泄的经验总结分析 崔国宁
深入研究傅青主治疗阳痿早泄的经验,对于提高现代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阳痿早泄的发生与肾虚密切相关。(四)随症加减,灵活用药傅青主在治疗阳痿早泄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随症加减,灵活用药。
-
中元节 陈鹏
晚上出门带个小香囊里面装点盐糯米硬币桃枝之类
-
给孩子吃五谷杂粮调理身体 谢江强
给孩子吃五谷杂粮调理身体在给孩子用温胆汤和焦三仙,清理掉体内的痰湿和积食之后,家长就要通过饮食给他调理身体,帮助他恢复脾胃的健康。绝对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够靠吃这些保健品活得健康。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让他们正常吃饭,不要挑食,不要吃太多肉。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不错不错不错
学习学习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