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三)

2025.08.07 262阅读 评论数 0 2
升阳举陷这一理论源自张元素“引胃气上升”之说,但李杲通过临床验证将其发展为治疗内伤虚证的关键法则。张元素是易水学派的开创者,其“引胃气上升”学说是脾胃理论的重要创新,核心在于强调胃气升发对全身气机平衡的关键作用。他的“引胃气上升”学说核心内涵为胃气为本,清阳当升。胃气为生命之本嘛,张元素提出:“四时以胃气为本”“安谷则昌,绝谷则亡”。他认为胃气是后天之气的根源,主导水谷精微的化生与输布,进而滋养元气。若胃气衰败,则气血生化无源,百病由生;清阳之气需升发。“引胃气上升”特指脾胃清阳之气的升提。张元素指出,脾主升清,若清阳下陷(如因饮食劳倦或湿邪困脾),会导致乏力、泄泻、内脏下垂等症。此时需用升提药物(如升麻、葛根)引胃中清阳之气上行,以充实四肢九窍。  

张元素这理论基础是继承《内经》“气交之分,人气主之”思想,提出人体气机需“天(心肺)-人(肝胆)-地(脾肾)”循环通畅。其中肝胆(人)协调天地气机,若肝郁克脾(木克土),可致胃气不升。故“引胃气上升”常需疏肝以助升清。  

张元素系统研究药物升降浮沉特性,他强调升麻“若补脾胃,非此为引用不补”,升麻能升举脾胃清阳,通行三焦;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以生津止泻,兼解肌透邪(偏外);荷叶以其“出淤泥不染”之性,升发脾气,常用于丸剂辅料(如枳术丸)。五味补泻的配伍逻辑据《五脏五味补泻理论》,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用白术、甘草补脾;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故配黄连祛湿。升提药常与补气药(黄芪、人参)同用,形成“补中寓升”的配伍结构。

张元素用这一学说临证应用于升阳举陷与调理气机,用以治疗清阳下陷证:久泻、脱肛、乏力、头晕(清阳不升)。如他创制的枳术丸(白术、枳实、荷叶),以荷叶饭为丸,既健脾消痞,又升发胃气。这个方药的机制是以白术补脾燥湿,枳实降浊消滞,荷叶升清,共调脾胃升降;他还临证中用以协调肝脾以助升清。针对“肝克脾土”导致的胃气不升,他用柴胡、羌活疏肝升阳(如黄芪芍药汤中的羌活);配伍白芍柔肝防升散过度(如“酸泻肝”以制辛散之偏);退热中的升降并用:外感发热需升散透邪时,升麻、葛根常与降浊药(如黄芩、半夏)同用,避免单升助火。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一条(三) 张宝华

    “而恶寒”,恶寒是人体的自我感觉。那么第一段就是太阳病的纲领了。那么我们这个书就不同了,你像这个太阳病,你和病人说,一般不会懂的,咱们这个第一条就提出来了个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 中医治疗肾炎水肿合并高血压、盗汗案例分 崔国宁

    经西医治疗后,病情时有反复。

  • 呼吸暂停综合症案 孙成力

    诊断及治疗1.诊断西医诊断:呼吸暂停综合症;过敏性鼻炎。后守方,继续服药3月,打鼾明显减轻,睡眠基本正常,呼吸暂停明显改善。

  • 太阳少阴两感兼湿案 翟争

    腰部两侧酸困,平素畏寒,汗出少,属于太阳病。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腰部沉重、晨起为甚,舌边有齿痕较重,考虑到兼有湿邪为患,湿性重浊,视为阴邪,经历夜间阳气衰阴气盛之后,晨起为甚。遂进一步疏肝化痰散结为治。

  • 98条 李华歆

    1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服用“小柴胡汤”后患者下利症状加重,说明里阳进一步被损,最后仲景进一步阐释了问题的根本: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 三伏天那么热为什么还要艾灸?? 张娟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元气充足三伏灸可以使人元气充足。做三伏灸的频率,没有特别固定,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病情有轻重、病程有长短。在三伏灸进行前后,可以适当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天气炎热,三伏灸容易出汗,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伤津耗气,影响艾灸效果。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二) 张宝华

    就是骤然间发生了高度的气上冲,这个气上冲,人体也会有悸动的反应,对不。因此这个叉手自冒心的缘故就是这个这些啦!咱们这个方主要还是用它降气冲,也治心悸,四两桂枝嘛,这个量不可谓小啦!他也没补充阴津的作用呀!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一) 张宝华

    六十四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这直言了“发汗过多”,就和六十二条和六十三条不一样了,这肯定是误治了,发汗过多嘛!

  • 伤寒论第六十三条(四) 张宝华

    “黄耳杯”,这像是个器皿,“杯”嘛!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八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第四十三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知犯是在旧喘的基础上新感了太阳病,那么得用桂枝汤来解肌发表,同时得兼顾他的旧喘这个病,加厚朴,杏子就是针对于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