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三)
张元素这理论基础是继承《内经》“气交之分,人气主之”思想,提出人体气机需“天(心肺)-人(肝胆)-地(脾肾)”循环通畅。其中肝胆(人)协调天地气机,若肝郁克脾(木克土),可致胃气不升。故“引胃气上升”常需疏肝以助升清。
张元素系统研究药物升降浮沉特性,他强调升麻“若补脾胃,非此为引用不补”,升麻能升举脾胃清阳,通行三焦;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以生津止泻,兼解肌透邪(偏外);荷叶以其“出淤泥不染”之性,升发脾气,常用于丸剂辅料(如枳术丸)。五味补泻的配伍逻辑据《五脏五味补泻理论》,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故用白术、甘草补脾;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故配黄连祛湿。升提药常与补气药(黄芪、人参)同用,形成“补中寓升”的配伍结构。
张元素用这一学说临证应用于升阳举陷与调理气机,用以治疗清阳下陷证:久泻、脱肛、乏力、头晕(清阳不升)。如他创制的枳术丸(白术、枳实、荷叶),以荷叶饭为丸,既健脾消痞,又升发胃气。这个方药的机制是以白术补脾燥湿,枳实降浊消滞,荷叶升清,共调脾胃升降;他还临证中用以协调肝脾以助升清。针对“肝克脾土”导致的胃气不升,他用柴胡、羌活疏肝升阳(如黄芪芍药汤中的羌活);配伍白芍柔肝防升散过度(如“酸泻肝”以制辛散之偏);退热中的升降并用:外感发热需升散透邪时,升麻、葛根常与降浊药(如黄芩、半夏)同用,避免单升助火。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方证对应,必取佳效——口干口苦反酸腹胀脚心烧案一则。 李高勤
靳某,男,50岁。2025年06月26日主诉:口干口苦、反酸腹胀乏力1月。反酸,饮多,结合口干口苦,是水热攻冲;腹胀,是脾胃不和,腑气不通。患者乏力,夜间脚心烧,是肾虚有热。7剂服完,口干口苦已不明显,腹胀好多了,反酸没出现。 -
谈癌色变 李华歆
第二天我去了医院检查,果然被我猜中了——乳腺癌晚期!对了,忘记告诉大家小刘的年龄了——26岁!不知道大家看过上面的案例有什么感想,反正小编是怕了,我们正面临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处境——癌症年轻化!珍爱生命,健康第一! -
包治百病不存在! 李华歆
小编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包治百病”的话题!所以小编要说的是,“包治百病”的中医是不存在的,我们中医活下去的底气在于“口碑”,口碑不是吹牛吹出来的,如果你想吹牛,网上有大把的文案和话术,口碑是中医给患者切实带来的疗效,如果有效果,有用,患者自然而然会信你! -
肺炎发热验案一则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男年47岁,现居广东深圳2025年05月21日初诊以“咳嗽伴发热1月余”为主诉就诊。 -
术附汤治疗肩周炎 伍丽贤
-诊处方:生白术30g,炮附子15g,炙甘草6g,生姜18g,大枣3枚。总结术附汤治疗肩周炎的核心在于"温阳散寒,暖肌通络",尤其适合慢性、虚寒型患者。 -
春天注意可能会出现玄冥反应 吴志平
瞑眩反应是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现象,外观看似病情加重,实际是正邪交争到某一阶段,随着药物对人体正气的辅助,正气逐渐恢复,有力驱邪外出,使邪有出路的反应,常预示病情即将好转或者痊愈。 -
枳术汤、外台茯苓饮、吴茱萸汤三方合用治胃痛呃逆 高颖
其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功效。 -
孩子需要吃打虫药吗 谢江强
所以,总体现在有蛔虫的孩子很少,不需要常规吃打虫药,也不需要总担心孩子有虫,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有蛔虫的孩子也没有特征性的表现,确认是否感染蛔虫需要化验大便,不要常规吃打虫药,也不能根据自己的猜测给孩子吃打虫药。 -
止嗽散加味治疗咽痒咳嗽医案 高颖
主诉咳嗽持续一周。止嗽散中,桔梗开宣肺气,祛痰利咽;荆芥疏风解表;紫菀、百部温润止咳;白前降气化痰止咳;陈皮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且止咳。在本案中,于止嗽散基础上进行了加减。 -
骨伤科医案 冯彭盛
既往史否认骨质疏松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诊断中医诊断:骨折西医诊断:左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1.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行牵拉端提手法复位,恢复桡骨长度及掌倾角,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一条(三) 张宝华
“而恶寒”,恶寒是人体的自我感觉。那么第一段就是太阳病的纲领了。那么我们这个书就不同了,你像这个太阳病,你和病人说,一般不会懂的,咱们这个第一条就提出来了个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
中医治疗肾炎水肿合并高血压、盗汗案例分 崔国宁
经西医治疗后,病情时有反复。
-
呼吸暂停综合症案 孙成力
诊断及治疗1.诊断西医诊断:呼吸暂停综合症;过敏性鼻炎。后守方,继续服药3月,打鼾明显减轻,睡眠基本正常,呼吸暂停明显改善。
-
太阳少阴两感兼湿案 翟争
腰部两侧酸困,平素畏寒,汗出少,属于太阳病。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腰部沉重、晨起为甚,舌边有齿痕较重,考虑到兼有湿邪为患,湿性重浊,视为阴邪,经历夜间阳气衰阴气盛之后,晨起为甚。遂进一步疏肝化痰散结为治。
-
98条 李华歆
1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服用“小柴胡汤”后患者下利症状加重,说明里阳进一步被损,最后仲景进一步阐释了问题的根本: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
三伏天那么热为什么还要艾灸?? 张娟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元气充足三伏灸可以使人元气充足。做三伏灸的频率,没有特别固定,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病情有轻重、病程有长短。在三伏灸进行前后,可以适当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天气炎热,三伏灸容易出汗,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伤津耗气,影响艾灸效果。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二) 张宝华
就是骤然间发生了高度的气上冲,这个气上冲,人体也会有悸动的反应,对不。因此这个叉手自冒心的缘故就是这个这些啦!咱们这个方主要还是用它降气冲,也治心悸,四两桂枝嘛,这个量不可谓小啦!他也没补充阴津的作用呀!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一) 张宝华
六十四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这直言了“发汗过多”,就和六十二条和六十三条不一样了,这肯定是误治了,发汗过多嘛!
-
伤寒论第六十三条(四) 张宝华
“黄耳杯”,这像是个器皿,“杯”嘛!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八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第四十三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知犯是在旧喘的基础上新感了太阳病,那么得用桂枝汤来解肌发表,同时得兼顾他的旧喘这个病,加厚朴,杏子就是针对于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