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身热似阴虚,湿遏卫气是真机——三仁汤轻宣上焦肺气5剂解困

2025.08.30 43阅读 评论数 0 6

余昔负笈求学时,曾侍诊于湖湘名老中医张梅友先生左右。张老临证多年,旁通各家,尤精温病,认为伤寒为辨治之基础,温病实伤寒之羽翼,运用温病理论指导临床,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兹附其温病治验一则,以飨同好。 

【患者信息】
姓名:余某某 性别:男 年龄:76岁
住址:安障乡德兴村村民

【就诊日期】
初诊:2015年8月25日

【主诉】
恶寒发热1周。

【现病史】
患者因恶寒发热1周,经乡村医生诊治效不显,于3天前以“发热查因”住入本院四病区。经用炎琥宁、氧氟沙星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2天,恶寒身重稍减,而午后发热依旧,体温38~38.7℃,身重困倦不思食。

【刻下症】
身热不扬,微恶寒,头身疼痛困重,午后身热,脘痞纳呆,口淡不渴,胸闷不饥,苔白腻,脉濡缓。

【中医诊断】
湿温

【辨证】
邪遏卫气,湿重于热。

【治法】
轻开肺气,流畅气机。

【方药】
三仁汤主之。
杏仁15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20克,法夏15克,厚朴10克,淡竹叶6克,滑石20克,通草6克
×5剂,水煎,日1剂,分3次温服

【二诊】(8月27日)
上方已尽2剂,午后身热稍退,体温37.1~37.7℃。渐思食,能少进糜粥。病情好转,嘱续进汤药。

【三诊】(8月30日)
昨起午后发热已不显,唯夜间自觉微热,查体温37.1℃。胸脘亦渐开豁,今晨进食小包子6枚,且已不觉困倦。苔白,脉缓。病情已趋癒可,拟醒脾开胃善其后。续观两日无反复,痊愈出院。

【按语】
夏秋季节,天暑下逼,地湿上腾,人处气交当中,易受暑湿之邪。吴鞠通曰: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观本案脉症:湿多热少,洵偏于暑之湿者,当属湿温。

湿性粘滞,其来也渐,其变也缓,故病发旬日,犹在卫气。邪遏卫气,湿郁肌表,则恶寒痛重,身热不扬;湿阻气机,则胸脘痞闷;湿为阴邪,阴邪自旺于阴分,而午后属阴,故午后身热,状若阴虚。

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汗之徒损心阳,可致神昏耳聋;湿遏气机,实无热结,无可下之证,误下则重抑脾阳,而致洞泄;湿为阴邪,药忌柔润,误用滋腻,则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致锢结不可解,是汗、下、润皆非所宜也。

治之之法,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附】《温病条辨》原文:
上焦篇四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吴氏自注: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有似伤寒,脉弦濡,则非伤寒矣。舌白不渴,面色淡黄,则非伤暑之偏于火者矣。胸闷不饥,湿闭清阳道路也。午后身热,状若阴虚者,湿为阴邪,阴邪自旺于阴分,故与阴虚同一午后身热也。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如而不可解之势。

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湿气弥漫,本无形质,以重浊滋味之药治之,愈治愈坏。伏暑湿温,吾乡俗名秋呆子,悉以陶氏《六书》法治之,不知从何处学来,医者呆,反名病呆,不亦诬乎!

再按湿温较诸温,病势虽缓而实重,上焦最少,病势不甚显张,中焦病最多,详见中焦篇,以湿为阴邪故也,当于中焦求之。

【幽按】

湿为阴邪,其性氤氲粘腻。若与热合,则如油入面,胶结难分,最是难解。故湿温一证,较之他类温病,看似病势缠绵和缓,实则深沉难愈,尤为棘手。倘医者治不如法,误施方药,则变证蜂起,反致病情缠绵。

昔吴鞠通先生明示湿温初起之三禁:曰汗、曰下、曰润。然临床所见,证非一端,法亦不可执泥。所谓“三禁”,绝非绝对之铁律。若湿温初起,邪遏卫气,辛温峻汗自当忌用,然芳香宣透之法,实不可废;若病传中焦,湿热化燥,结于阳明,成腑实之候,通下之法亦当用之;倘湿热化燥,灼伤阴津,滋润之品,岂可不用?

是故治湿温之要,不在固守三禁,而在精详辨证。切不可将疑似之证,误作可汗、可下、可润之证。吴氏于书中于诸般疑似症状之辨析,论述精微,启示后学,尤当悉心体会,临证不可不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彭幽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白术润肠汤治习惯性便秘医案录 陈锦辉

    白术润肠汤治习惯性便秘医案录医案一患者:李某娥,女,50岁。白芍、甘草、当归等药则能够养血润燥,调和气血,为肠道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润滑,进一步改善便秘症状。通过临床反复实践和理论上的结合,本人认为:白术润肠汤可以作为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专病专方。

  • 通耳方临证实录 陈锦辉

    通耳方临证实录由通气散合小柴胡汤加减组成的“通耳方(自拟方)”治突发性耳鸣耳聋效果好,下面是我用该方治疗该病的第一个验案。病情进一步改善,拟9月5日处方继续服用。

  • 医学笔记:胡希恕讲述“痹证”的经方思路 陈升王

    类似感冒而急性发作的关节痛,初起用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或合桂枝茯苓丸。身无力,有时低热,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但痹证若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严重者,的确不容易治愈。本笔记摘自《胡希怒医案医论精华》。

  • 重温小青龙汤方证 王井清

    舌质一般变化不大,惟阳气受伤以后,呈现舌质淡嫩,此时用小青龙汤必须加减化载,而不能原方照搬不变。以上5个环节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两个主证者,即可使用小青龙汤。

  • 升结肠癌造瘘术后中医治疗医案1 张训景

    李*男46岁2016.3.1初诊主诉:IIa期升结肠癌造瘘术后9月,还纳术后1月半。现病史:2014年10月体检CEA20升高,当时未积极治疗。2015年05月因冠心病服用阿司匹林后突发大量便血。

  • 可能这就叫“无效的手术”吧,颈椎病不是“背锅侠”(有更新) 于军

    今天的病例,男,72岁,主诉“右侧肩胛骨内侧疼痛2个月”,40多天前在某985大学的附属医院诊断为“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持续剧烈的颈肩臂部神经根性疼痛且有与之相符的影像学征象,保守治疗无效。

  • 经方实验录之风湿免疫科病 张宝华

    既往有干燥综合症病史,所见症状观之,确是津亏失濡所致,然深究之否也。面隐青黄欠泽,口干喜热饮,上半身易汗出,舌淡苔白,乃木土失和,津血不足,且有饮郁之征也。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妇人肝脾失调,血滞湿阻证的常用方。

  • 柏叶汤3剂治愈咳血医案 张训景

    樊*,女,57岁,2024.01.08就诊主诉:咳嗽、咳痰伴咳血10天。感冒后失声,伴有咳血,为血块,褐色。7剂后咳血未再出现,咳嗽基本消失。《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中医讲“血无止法”。柏叶汤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咯

  • 肺脓肿案一则 宁松云

    按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肺脓肿的治疗周期一般为4-6周,但该患者在中医的介入下,1周不到诸症明显改善,肺脓肿吸收大半,可见祖国医学之魅力!

  • 天坑 陈鹏

    天坑文/陈鹏医生2024.3.29时间他挂在了树梢幽深的古遂道里钟乳石在静静望着你一年万眼百里烟霞附近几乎不生草苍凉的如同你的心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是大地半睁开的眼睛就这样痴情地仰望星空我也曾这样痴痴望着你昔日王质伐木未归我心也停滞不前你的灵魂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