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三十五条(一)
三十五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第三十五条这儿,麻黄汤出世了。咱们在第二十三条谈过这个事,在学习桂枝汤相关临床应用时,咱们先生开端就是讲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里一个是中风证,一个是伤寒证,他先讲太阳中风,桂枝汤为其对应方证,第二十三条说的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合方,这就是个端倪了,他渐渐地要过度,潜移默化之中,一路走来到这儿,那是好多条文了,从二十三条开始,麻黄类汤陆续现身说法,你看这个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这都是麻黄类方,至第三十五条,麻黄汤正式登场,那么我们就具体的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他说“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病”,太阳病就是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这样的病。它有两个证型,一个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一个是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这两个证型的太阳病区别主要是在汗出上,有汗出的为中风,无汗出的是伤寒,本条它是无汗,“无汗而喘”,这就是太阳伤寒证,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止咳平喘,这条也就是麻黄汤证。这里就开始说麻黄汤的应用了。
太阳病,中风与伤寒辨别要点就这个汗出上,有汗无汗,有汗为中风,桂枝汤是其对应方;无汗是伤寒,麻黄汤为其对应方。“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太阳病就会头痛发热,麻黄汤证自然会发热,桂枝汤证是一样会的,只不过程度不一。咱们前面也说过一些了,太阳伤寒就因为无汗,体表的水分相当多,由于水分多,热也就重。那么这种状态下,病理上的“水毒”对于神经的刺激,对于机体的压迫,引发疼痛,伤寒那是无处不疼,所以“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是无处不疼且重。
桂枝汤证一样也会疼,相对于麻黄汤证它疼的程度轻。由于桂枝汤证它有汗出,出了一部分汗,则排出去一部分水毒,那么这种状态下,存在的毒素相对于麻黄汤证来说,就比较小了,同时呢,这个水毒对机体的压迫也比较轻,桂枝汤证就由于这些,它疼的就不不像麻黄汤证那么重。麻黄汤证是一点汗也没有,麻黄汤证才脉紧,脉紧说明病理状态下的血管里高度充满了的液体,就是水分,也就是津液,血管外呢?这个津液出了血管外,当然是毛细血管啦!才能化作汗,它出不来呀!咱们之前就说了,太阳病欲以汗出来解这个病,对吧!
太阳伤寒是邪正势均力敌了,邪正交争的相当激烈,人体的精气都到体表这儿跟邪气战斗,这里就包括津液,所以全身的血管高度的盛满,所以脉才紧,脉是相当有力的,这个病理状态下的津液,压迫机体组织,代谢的毒素也会强烈的刺激机体,其实这种病理状态下的津液就是“水毒”,因此麻黄汤证是无处不疼,且疼的很重,你看这条就说了头疼,身疼,腰疼,关节疼,到处都疼。而且这个水毒必定要波及肺,所以“恶风,无汗而喘”。
人体体表也排泄废物,咱们人生理上出汗,《内经》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津液出了血管,从汗毛孔,也就是玄府,这个汗就是人体代谢的产物,它会带走人体代谢后废物,麻黄汤证一点也不汗出呀!那么应该由体表排泄的废物,负担到肺了,肺受废物毒素的刺激,就要喘,古人就用麻黄汤来治这个喘。桂枝汤有汗出,未波及肺,所以它不喘。当然有表证的喘,麻黄汤很好,要不是在表证上的,治喘古人也是不用麻黄的。西医讲对症治疗了,一遇到喘就用麻黄素,真正的中医不会这么来的,得辨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嘛。要是太阳病,无汗而喘的,用麻黄汤就可以。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咳嗽 罗志琴
患儿4岁于2024年8月就诊主诉:咳嗽1月余现病史:患儿偶咳,有痰,夜里咳嗽明显一些,大便偏干,余正常。半个月后随访患儿咳嗽已愈,其大便也恢复正常。小儿咳嗽期间尽量不喝牛奶、吃水果。 -
手脚冰凉 罗志琴
对于手脚冰凉一症,有阳虚,有阳郁,有血虚寒厥,有阳明病,有厥阴病。个人专业看,还有气虚如疲劳乏力;经络不通如颈椎病、腰椎病等。 -
从"痰瘀互结"谈代谢综合征的破局之道 刘颖
一位腹大如鼓的中年男性,体检报告上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压三项标红,西医诊断"代谢综合征"。医者若只见血糖、血脂之标,不察痰瘀互结之本,终是扬汤止沸。 -
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全身瘙痒黄疸医案续 张训景
中医诊断:瘙痒黄疸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梗阻性黄疸方剂: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2025.02.22四诊症状明显好转。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十一) 张宝华
再看看这个药量,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这个药分一煎两剂,“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对吧!经过他们药理研究后总结出来乌头碱能镇痛,还能免疫抑制以及局部麻醉。 -
头晕、呕吐3天,中药3剂痊愈 宗琪
患者:李某某性别:男年龄:8岁初诊日期:2025年1月17日主诉:头晕、呕吐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头晕、呕吐,伴咳嗽,纳差,伴口臭,无汗,大便时不畅,昨日喝水即吐,舌质淡,苔白厚腻,舌边红点,舌尖略红,左脉:浮数有力,右脉:浮数略弦有力。 -
诊疗二三事 李华歆
小编平时出全科门诊总会遇到一些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和事真的很值得记录下来!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件门诊的事情! -
脐疗技术操作规程 谢江强
脐疗技术操作规程内容主要包括脐疗技术常用操作方法、操作技术规程及注意事项。1.脐疗技术常用操作方法脐疗技术常用操作方法有填脐法、涂脐法、滴脐法、熨(敷)脐法、灸(敷)脐法、掺脐法及熏脐法,临床可根据病情和药物剂型随证选用。 -
患恶性肿瘤后如何寻求中医治疗 焦一鸣
恶性肿瘤临床一般分为6期,各期治疗有不同侧重点及目标。同时考虑恶性肿瘤的特征,适当选择性的使用抗肿瘤的中药,防止肿瘤复发。也是观察研究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点阶段。 -
中医治疗淋巴结核的临床应用体会 崔国宁
因发现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就诊。继续治疗2个月,淋巴结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总之,中医治疗淋巴结核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最新文章
-
养肝护肝 谢江强
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主藏血”,即肝脏具有贮藏、收摄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应多食强肝养血、排毒护肝的食物,如鸡肝、党参、花生、红枣、枸杞子、红豆、黑豆、猪肝、天麻、柴胡、菊花、车前草等。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焦虑哭泣5年余”案 宗琪
诊断:眩晕病处方:柴胡桂枝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5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肉桂20g赤芍20g生姜20g大枣6个制附片15g仙鹤草60g浮小麦6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煎),水
-
如何破解春困之嗜睡 郭文龙
李某,男,82岁。痰湿困脾致脾不升清,出现头昏沉,身体困倦,口淡无味。疗效反馈:4月23日复诊,患自述嗜睡症状明显改善,神清自若,胃口大好。
-
达郁起苇汤 潘洪波
这位病友就是典型肝气郁结,肝木不能疏泄至宗,筋疲软不起。达郁汤进行加减,拟方如下:达郁起苇汤。
-
初步认识肺心病的诊治 张宝华
中医治疗肺心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不仅能够提高肺心病的治疗效果,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综上,肺心病的中西医诊疗各有特色,各有优势。
-
伤寒论62-63 李华歆
小编的话帮助别人其实就是救赎自己!正所谓天道好轮回!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2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 谢江强
家长如何帮孩子排除体内湿气、补脾胃a.体内有湿气的孩子,饮食上要多注意什么很多人也许会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给孩子吃生冷的食物就是在帮助他去热。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积食了,体内有湿气,还有热,就想:“我给孩子吃点儿牛黄解毒丸清热解毒吧。”
-
小青龙汤治疗哮喘医案一则 张新东
初诊,男,64岁。自去年新冠后气短1年,出气困难,咳嗽,咳严重咽紧,有轻微痰鸣声,晨起严重,浓白痰,咽干,后背怕冷,大便正常,小便次数多,纳差,食凉会不适,舌淡苔薄,脉沉紧。
-
颅脑手术后左腿剧烈凉痛一月,针刺治凉,针起凉减腿热,立杆见影 于军
前天我查体时,因患者说话不清,仅知左腿剧烈疼痛,以大腿前侧为主,双腿凉,左侧明显。患者家属说,患者吃不下中药,西药也是研末后才能喝下。扎针治凉,前天扎了一针,针起凉减、腿热,立杆见影,患者家属很是兴奋。一人疼痛,全家不宁。
-
口干,可能是阳虚! 罗沿印
口干,是指口中津液不足,渴欲饮水、或渴不多饮。西医学中“口干”为某一疾病症状,多见于老年人及女性,临床上常见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放射性口干症等疾病。临床上,使用“兴阳法”治疗阳虚,津液输布失司口干,多有奇效。
学习
好的
学习
理论不错
有益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