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五十二条(五)

2025.09.05 580阅读 评论数 0 3
这个方妙不可言在这个枣上。古人方子中用猛峻的药大概都用甘药来调之,味甘的药能补脾,就是安胃,不顾正气是不行的,这么峻猛的药你不顾护正气,非把人治坏不可。你看张仲景先生就很注重这一点,虽然他没明说,但在他的书上,这些个方药上都有具体的体现。所以胃不能给治坏了,后天之本嘛!你动其根本如何是好。那么此处他为什么不搁甘草而用大枣呢?大枣这个药,是甘药之中能利小便,能祛水,既能顾正而制毒药,同时也能祛水,它更适合这个病证下,而甘草不利于小便利,也就是对祛水没有作用,咱们前面有说过这个问题,甘草有类激素作用,影响水的代谢,对于水肿的病人使用它得注意。本方用大枣还得注意这个剂量,你看他一克左右的十枣汤,得配肥大枣十枚。

汉代的大枣,现在普遍认为其重量每枚约3~6克,那么肥者十枚大概就得五十克、六十克这个重量。芫花、甘遂、大戟最大用量才1.5克,而大枣却用了这么大的剂量,足见其重要性。那么如果芫花、甘遂、大戟用的多,大枣则也得相应增大用量。从中我们要认识到张仲景先生的精神所在:顾护正气,保护胃气。

十枣汤这个方子临证经验我不足,一是当下的医疗环境,咱们中医治疗胸水这类的病基本上都去西医院了,中医药的机会微渺;另一个是十枣汤确实毒性太大了,就目前中医执业人士的水平,敢用的也是寥寥无几;还有就是人世、人事上面的事,比如一个死证,西医院治死毫无争议,到中医这儿就医闹,甚至对簿公堂,太复杂了,咱们不过多解读。虽然十枣汤处在这么个环境中,我们很少用,甚至基本不用,但我们也要掌握它,随着祖国不断地发展,民族复兴在望,中医药也会迎来复兴,届时这些类似的问题都会有所改变。时下这个方的十枣汤的大枣应用具有实际和深远的影响。

十枣汤能治悬饮这类病,凡是胸水都能治,甚至有时也用来治腹水,实证腹水也有用的机会。关于十枣汤的临床应用,大家可以看看历代医家的实践,这里我就不说了。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哪些食物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谢江强

    免疫力也需要后天完善,孩子出生后接触各种微生物,免疫系统在和各种病原体接种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因子等,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除了母乳之外,对于健康的孩子,没有特别的食物能提高免疫力。

  • 《伤寒论》第111条 李华歆

    可以说整部《伤寒论》都在讲“正气”,小编认为这里的“正气”其实是“津液”都高度概括!就拿今天讲的第111条来说,说是患者起初得了“太阳病中风”,大家注意此处的“太阳病中风”并不是指“桂枝汤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三) 张宝华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恶寒者”,这是虚到一定程度了而限于阴了,机能沉衰了就会畏寒怕冷的。

  • 伤寒论第十六条(三) 张宝华

    咱们讲桂枝汤,这也好几条了,先生干嘛呢?这也是围绕着桂枝汤来论说的。说的是桂枝汤的临证应用,你看先生这细不细,这细致入微呀!“桂枝本为解肌”,桂枝汤原本是为了解肌而设的。咱们说桂枝汤时就说过了,它是以健胃安中养液,增强精气的办法来实现的。

  • 恶性肿瘤抄方体会 焦一鸣

    恶性肿瘤抄方体会焦一鸣恶性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临床40余年,应病友要求抄过无数张治疗恶性肿瘤的处方。我们抄方的目的是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感兴趣,也是为了观察学习别人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

  • 咽痒咳嗽多年不愈,3剂中药症大减 宗琪

    患者:邓某某性别:女年龄:74岁初诊日期:2024年12月8日主诉:咽痒咳嗽多年。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诊断:头痛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党参20g茯苓2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肉桂20g磁石20g生黄芩20g生大黄3g生姜20g大枣6个制附片15g仙鹤草60g川芎30g龙胆草15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

  • 伤寒论第二条(三) 张宝华

    中风者,中于内,言其邪深也。病邪,所在的部位较伤寒要深,所以搁个“中”字,这个“中”字用在这是很有意义的。中风的时候身上热又有汗,它就要恶风,且恶寒还恶风,恶风比恶寒厉害。

  • 伤寒论第九十九条(一) 张宝华

    九十九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那么伤寒也好,中风也好,到四五天、五六天、六七天这个当口,传少阳病是其常了。所以三阳并病,少阳病的存在,不能汗,也不能下,唯有治少阳一途了,这是定法,在临床上也是必要的。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七篇心得体会 刘仲书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共十五条条文,方十首,附方六首,肺痿,肺痈,上气,本篇所论,皆呼吸系统疾病也。我们学金匮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指导临床,而不是过多地去玩文字游戏。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