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着汤加减辨治腰痛
“肾着汤”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该方有温肾散寒、健脾除湿之功,主要通过补土制水、温化寒湿而治疗肾着病。肾着是肾为寒湿所伤,症状偏重在腰。肾着汤方中诸药实际上是主治太阴中焦寒湿的,肾属于少阴,腰为肾之外府,“着”就是中焦的寒湿下着于肾,肾受寒湿之邪,就会出现腰及腰以下冷痛为主的病证。
笔者临证常活用此方辨治外感内伤、跌仆闪挫,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见阳气痹阻、寒湿留滞痹着于腰部经络肌肉而出现腰部沉重冷痛、转侧不利者,疗效很好。
案一:患者李某,男,58岁,农民。腰痛连及右侧腿部僵硬疼痛1月余。2010年1月10日初诊。患者长期体力劳动。1月前,因劳累而突感腰骶部重坠凉痛,逐渐加重,并放射到右臀部及右下肢至小腿外侧僵硬麻木疼痛,有右腿短的感觉,行走困难,去当地县医院查CT示:L4/L5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膨出,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按摩牵引及局部封闭、服药等多种方法治疗,未能奏效,痛苦异常,故求治。
诊见:腰腿部凉痛伴僵硬麻木无力,走路困难,口干,无汗,无口苦、口渴,纳差,眠差,二便可,舌质暗,苔白厚滑腻,中有裂纹,脉沉紧。四诊合参,辨为太阳、太阴、少阴合病,阳虚寒凝,湿瘀互结痹着腰府,治宜温阳祛寒、化湿通络。
方拟肾着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干姜、茯苓、狗脊、杜仲、威灵仙、鸡血藤各30g,白术、炙甘草各20g,炮附子(先煎1h)、麻黄、细辛、怀牛膝各15g,7服,日1服,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后,重坠麻痛即渐减轻,行走渐能用力,仍僵硬发凉,但减轻,上方将炮附子加至25g(先煎1.5 h),继服7服。三诊:腰腿僵硬麻木感基本消失,疼痛明显减轻,已可持续行走1公里路,食欲也增强了,已经阵发性疼痛两个多月的牙痛病也消失了。上方将炮附子加至30g(先煎2h),继服7服,痊愈。
案二:患者葛某,女,45岁,餐饮业主。腰痛连及右侧腿痛伴小便不利20余天。2010年1月19日初诊。患者素有腰痛病史,遇阴雨、寒冷季节即感腰部痠重隐痛不适。20天前,因拎面粉上楼时突然扭伤腰部,当时即感疼痛不适,卧床休息后无缓解,且逐日加重,并连及右下肢亦痛,本来行动就很困难,又出现尿急、尿频症状,小解较多,频频蹲起,腰腿疼痛更甚,曾去市某医院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泌尿系感染,经按摩、理疗、服药等多方治疗,效不明显,故求治。
诊见:腰及臀部、大腿后侧疼痛伴凉麻痠沉不适,夜甚,翻身转侧困难,尿急,尿频,无汗,口苦,纳差,眠差,大便可,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苔白腻水滑,脉沉细。腰椎CT示:腰L4/L5椎间盘脱出。肾功能化验正常。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太阴、少阴合病,湿瘀痹着,气机不利。治宜温通祛寒,除湿化瘀,舒畅气机。
方拟肾着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四逆散合方加味:干姜、茯苓、柴胡、白芍、狗脊、杜仲各30g,白术、炙甘草、枳实各20g,炮附子15g(先煎1h),麻黄、细辛各12g,4服,日1服,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腰腿疼痛痠沉减轻,尿急,尿频明显好转,仍凉麻不适,已可转侧,翻身,上方将炮附子加至30g(先煎2h),麻黄、细辛各15g,继服4服。三诊:尿急,尿频消失,腰腿痠沉凉麻不适感明显减轻,已经可干轻度家务,效不更方,上方又服8服,诸症消失。
按:案一患者久劳耗损脾肾之阳,寒湿易生,此次又因过劳伤及经脉气血,致使阳气不充,气血不畅,寒湿瘀血互结留着于腰部及下肢经络肌肉所致。症状虽在腰腿部,而病机根本在于太阴、少阴阳虚寒盛,湿邪内生。故主以肾着汤温通祛寒,化湿除痹。肾着汤证重在“腰以下冷痛”,即疼痛不仅在腰部,常连及胯及腿部。合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扶阳,通达内外,其中附子是方中主药,《本经》谓其“主……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用之可温阳通阳,有效驱逐表里之寒湿,逐渐加量,以策安全。狗脊“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本经》),加之以强筋骨,通痹阻,祛风湿而利关节。杜仲“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本经》),加之以益肝肾,强腰膝,加强疗腰膝痠痛。牛膝“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本经》),加之以活血祛瘀、通利关节,尚可引药下行。威灵仙性猛善走,长于走肌表,通经络,加之意在加强通络除湿止痛之效。鸡血藤既能行血又可补血,加之以活血补血,舒筋活络而主治肢体麻木疼痛。牙痛意外消失说明其牙痛系阳气亏虚、阴气上僭所致,服温阳药可达到温扶阳气,引火归元之效。经方相合,方证相应,药症相符,故效如桴鼓。
案二患者素有寒湿腰痛病史,久则阳虚寒凝,此次又因用力不当而捩伤腰部,致使瘀血与寒湿之邪互结痹着腰府,经络气血阻滞不通而疼痛痠麻不适。寒湿之邪不仅伤阳痹阻经络,而且可致阳郁气机失畅,气化不行而小便不利。《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由膀胱所司,赖肾、肝、脾、肺、三焦之气机转化而正常排出为溺,故太阴少阴阳虚、阳郁、湿滞皆可影响脏腑气化功能。证属太阴、少阴寒盛湿阻,瘀血痹阻经络,脏腑气机不畅。因腰痛为主要矛盾,故主以肾着汤温中祛寒,除湿通痹。合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通阳气,散寒通络。辅以四逆散调和肝脾,疏达郁阳,宣通气机,俾土木和而气机流畅,气化复常,小便自调。二诊因腰腿凉麻较甚,加重麻黄细辛附子汤量意在加强温经通络之效。加狗脊以祛寒湿,强筋骨。杜仲“主腰脊痛,……坚筋骨……小便余沥”(《本经》),加之以强腰膝、疗尿频。
应用该方,一定要遵方中各药物的药量比例,如甘草、白术与干姜、茯苓之比为2:4,方可有良好的疗效。白术有治腰痛、身痛的特效,但必须用生白术,而且剂量要重,至少不能低于20g。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一条(六) 张宝华
《神农本草经》中载巴豆“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淡癖,大腹水张,荡练五藏六府,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内,除鬼毒蛊注邪物”。假设由于寒痰凝聚而为结胸,就是所谓的寒实结胸,“三物白散”有用的机会。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六条(二) 张宝华
也就是说这个“不得出汗”是一时的情况。这也是,凡是误治之后,身体受伤了,多少要发瞑眩状态的。这个先“烦”,也是瞑眩状态的一个反映,不过是个小瞑眩。像这一类的病,依据先生的意思大概还得用桂枝汤。发一阵烦躁,然后出一身汗就好了。 -
肾病综合征 谢江强
患儿有肾病综合征病史,现病情稳定,两侧扁桃体已摘除,形体虚胖,时鼻塞打喷嚏,舌红苔净,二便尚调,此病久肾精不固,肺之气阴不足,当以滋养为主。 -
脾肺肾不足 谢江强
脾肺肾不足陈某,男,7岁。患儿形体瘦小,易感作咳,面色萎黄,形神不振,纳谷一般,舌苔薄黄,二便尚通,此化源匮乏,肺肾不足,当以健脾益肺,滋肾生精。故调治之,当以健脾益肺,滋肾生精为主。 -
伤寒论第一百零九条 张宝华
一百零九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啬啬恶寒”就是啬啬然恶寒,是表证的一个明征,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
伤寒论第一百零四条(二) 张宝华
根据“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可以看出来这是少阳阳明并病,就是既有少阳病,又有阳明病,这个少阳阳明并病,也就是大柴胡汤证。 -
泄泻 谢江强
2024年11月27日就诊。患儿平素便下松散,饮食不慎则泻利易作,人感乏力,腰膝酸软,面色不华,纳谷欠香,舌苔薄净,此脾气虚弱,肾气不足,调当健脾益气,补肾固脱为主。调理之,当以脾肾同补。 -
术附汤治疗肩周炎 伍丽贤
-诊处方:生白术30g,炮附子15g,炙甘草6g,生姜18g,大枣3枚。总结术附汤治疗肩周炎的核心在于"温阳散寒,暖肌通络",尤其适合慢性、虚寒型患者。 -
临证感悟 李格铬
作为一名学院派学生,在学到方剂内科后,应试的需要使我们重复的背诵方药内容,但很多人临证时却总缺乏流畅,效果差强人意。这是中医临床中最具魅力和特色的部分。 -
自学中医 李华歆
最大的问题就是面前的这个十几岁的小朋友其实跟自己的父亲有严重的隔阂,为啥呢?最后小编想跟大家说一句,自学中医是好事,但是千万不能盲目的以身试药!!!
最新文章
-
生脉散的临床用药经验分享 崔国宁
生脉散在其中可起到益气养阴、敛汗安神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心慌、多汗等不适,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配合夏枯草、浙贝母等治疗甲亢的药物,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伤寒论第九十六条(八) 张宝华
不说了,希望我这都是杞人忧天,咱们还得接着看小柴胡汤。所以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方;是解烦去热的方;是健胃止呕的方。此时不能够在第一道防线抵抗,就退到第二道防线。人参在小柴胡汤中的妙用就在于此。
-
产后恶露出血案,完带易黄2剂愈 李高勤
主诉:产后恶露伴出血1月。主要症状:神清,精神可,产后恶露1月,有异味,偶尔出血,无怕冷怕风,无口干口苦,纳稍差,出汗可。"其本质,还是生产出血,伤血,伤津液,导致一系列的表现。反馈:服药2剂后,恶露基本消失,异味明显减少,未再出血。
-
伤寒论第七十二条 张宝华
七十二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那么这个凡是小便不利,里有停水,有表证,发汗表没法不解,得用五苓散。刚才咱们说了,这条是个重申,但他绝对不是废话,要是没有上面这一段,单凭“脉浮数烦渴者”这个脉证,你就给五苓散,那你岂不孟浪了,对吧!
-
大夫,你说的真准,中药吃到第四天,症状加重了…… 于军
出现瞑眩反应是件好事,说明人体病态平衡被打乱,正在重新调整为健康平衡。大部分人服中药后三至七日发生瞑眩反应,一般持续二至五天。一般情况下,若瞑眩反应不重,可继续服用中药。
-
失眠治验案 吴春水
患者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患者服用15剂后,睡眠明显改善,心悸健忘等症状减轻。在治疗上,选用八珍汤加酸枣仁、柏子仁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之功,有效改善患者气血两虚之证,缓解失眠症状。
-
通耳方临证实录 陈锦辉
通耳方临证实录由通气散合小柴胡汤加减组成的“通耳方(自拟方)”治突发性耳鸣耳聋效果好,下面是我用该方治疗该病的第一个验案。病情进一步改善,拟9月5日处方继续服用。
-
月经不来2个月,7剂中药显奇效 宗琪
患者:孙某某性别:女年龄:33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7日主诉:月经2个月没来。9月21日回访:服药7剂后月经来临,胃胀也明显好转。
-
3剂阴毒汤治愈“阳后乏力头晕牙痛”案 宗琪
患者:成某某性别:女年龄:23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13日主诉:新冠后乏力,头晕,智齿发炎,伴流清涕6天。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
治疗舌苔厚腻的一些心得 陈虹
“厚白苔”“厚腻苔”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治疗起来也方法颇多,总结一些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整理如下:1、燥湿法,主要针对脾湿重,排便软,不成形,常用治疗药物可选枳实,厚朴,槟榔,黄连,白头翁。
学习了
学习了
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