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一条(六)
尽管巴豆霜的药理作用不那么猛暴了,现在的临床上基本上也没有人再用了,可以说巴豆是随着西医药的大行其道而随之隐匿了,但不能说是销声匿迹,它在少数人手里还依然发挥着作用,这里涉及到很多的问题,就不在这里讨论了。其实这个巴豆要是掌握好它的性情,对于寒积冷秘实证是最好用不过的药了,效显价廉,惠及民生呀!可惜现在基本都不用了。古人早就周备了巴豆的相关事宜,“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则服冷粥”,要是中毒则“用黄连汁、大豆汁解之不利”。很好的东西,如今只在电视剧、电影以及小说上见了,其深层次的原因自是有的,不是这里讨论的所在,英雄落寞,宗主悲哀呀!
好!咱们接着看看底下这些,他说“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噀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这很成问题啦!“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这个人是身热,皮肤上的疹子尚未解,他想要盖衣,“引衣自覆”这是感觉冷,机体想加衣保暖,其实就是恶寒了,那么“身热”、“欲引衣自覆”不就是发热恶寒嘛,这就是表证啦!这种病理状态下还有用水灌、水洗的治法吗?根本就没这个事儿。这段文字是注解来用于解释这一条相关条文了,可见这一段后人收集传抄整理时非常的乱。“益令热却不得出”,这是在解释“其热被劫不得去”这句话,与上边又都联系上了。“当汗而不汗则烦”,这句话解释得好,当汗不汗他要烦躁,“弥更益烦”嘛,总而言之,还得用解表药,怎么能用文蛤散呢?
“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这个假设就瞎扯了,这与方剂一点也不合。白散也不是发汗剂,并不能出汗,这在白散后头注这么多文句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嘛。可见这一节,在王叔和收集的时候就乱起来了,且白散后这些文句说的也是不明白。白散是温下寒饮的方剂。在《金匮要略》的“肺痈、肺痿”里就有的。假设由于寒痰凝聚而为结胸,就是所谓的寒实结胸,“三物白散”有用的机会。小陷胸汤治热不治寒,与三物白散证在根本上就是相反的,对于这种结胸根本就不行嘛。
寒实结胸这种病证是很少见的,少见是少见,但也是有这种病的,所以仲景先生在这儿也特别提一句,它是另一节,与上边这一节是不一致的。以“冷水噀之、若灌之”就能致寒实结胸?后世医家注解《伤寒论》基本上都是这么注释的,这成疑问,我是这么认为的,“冷水噀之、若灌之”能使人寒实结胸,这不合理,大家可以深研深研,自会有仁智之见的。这条相当的乱,先生这本书一路走来真真命运多舛啊!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真武五苓治心悸 张洪海
患者舌淡,边齿痕,苔白厚腻,一派阳气虚羸,水湿内停之像,结合心悸,小便不利,乏力,病位定位在少阴心肾。水邪停聚,非温不化,故以真武汤合五苓散温阳而利水邪,水除心安,心悸好转。甘松现代药理学研究有调整心率的功能。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九条(一) 张宝华
一百一十九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这个伤寒脉浮,就是表不解,和这个“太阳伤寒者”是一样的。太阳中风本来是津液虚,能够造成“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第一百一十六条就这么说的。 -
肾病综合征 谢江强
患儿有肾病综合征病史,现病情稳定,两侧扁桃体已摘除,形体虚胖,时鼻塞打喷嚏,舌红苔净,二便尚调,此病久肾精不固,肺之气阴不足,当以滋养为主。 -
脾运不健,胃气不和 谢江强
脾运不健,胃气不和叶某,男,9岁。方选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温胆汤以和胃降逆;加生黄芪、生晒参以增益气之功;软柴胡、制香附、佛手片以调和肝胃之气;广藿香、鸡内金、六神曲、炒谷芽以助运醒胃;刀芡实、金樱子、益智仁、菟丝子、桑螵蛸益肾固精。 -
伤寒论第三十七条(四) 张宝华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就是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桂枝、麻黄、杏仁、甘草,这是麻黄汤,麻黄、甘草、生姜、大枣、石膏,这是越婢汤。 -
乳痛医案分享 赵阳
常女士按照医嘱,每日水煎服用7剂药,饭后半小时准时喝下。在这次成功的治疗中,医生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辨证,巧妙地运用各类中药协同作战,直击病症根源,解决了常女士的困扰,充分展现了中医在复杂病症治疗上的独特魅力和显著效果。 -
论“术后小腹胀痛,排气少1月余”案 宗琪
患者:牛某某性别:女年龄:53岁初诊日期:2025年2月20日主诉:小腹胀痛,排气功能差1月余。 -
摇孩子会不会把孩子摇傻 谢江强
婴儿摇晃综合征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的孩子,尤其是2~4个月的孩子,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爱哭又比较脆弱,最大的可以到5岁。所以婴儿摇晃综合征在国内比较少诊断,并不代表国内的孩子比较耐摇,也不代表国内儿童虐待少见。 -
猪膏发煎小论 陈杏
猪膏发煎,谷实阴吹,胃肠燥热,蒸迫子宫膀胱水汽也;燥热去,水汽不蒸,阴吹自愈。猪膏发煎,真乃脏燥之方也,补阴液;甘麦大枣汤,补气津也,脏燥二方得也。大半夏汤,人参,白蜜,肠虽燥,肺金津液不降也,与猪膏发煎不同在肺湿也。 -
伤寒论第二十二条 张宝华
二十二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赵氏给分开了,不合理,分成两段,二十一条没问题,二十二条没头了,这成问题了,没头有尾的,不像话嘛!二十二条和二十一条是一体,应还是一条才合理。这个“微寒”是接着二十一条才对。
最新文章
-
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攻略 高帆
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融合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的理论,阐述了顺应自然的养生法则。《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
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经验浅析 高帆
本文将结合个人经验,探讨《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体会与应用。辨证论治是关键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治疗。结语《伤寒论》经方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但必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
5剂药愈“咽喉异物感吭嗓咳嗽20天”案 宗琪
患者:李某某性别:女年龄:38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25日主诉:咽喉异物感、吭嗓咳嗽20余天。现病史:患者述20天前感冒后吭嗓不愈,伴咳嗽,咽喉异物感,伴咽干,咳白痰,怕热,易汗,舌质淡,舌尖红点,苔黄,脉沉弦有力。条文学习;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
-
脉象漫谈 陈锦辉
脉象漫谈谈到中医脉诊,大多数中医师都能如数家珍,三部九候,二十多种脉象均记于心。该脉如果浮现,则不是正常现象,浮是阳位,肾与膀胱相表里,因此,也暗示着膀胱的异常。这先天原阳也称一条真龙,正常情况下,潜藏于命门之中,所以,诊右尺脉时可见沉而小滑的脉象。
-
西学中伪命题 陈鹏
西医学中医,不是不好。而是因为他那个半瓶子西医水不倒出来的话,根本都不想给中1+1等于3的中医高维度思维。如果你是在二维世界的一个细菌。所以每个人都是认知这个问题无解中医站在宇宙的视角来看看地球上的人其实西医站在人体内的细胞内来研究人这就是两个方向
-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 谢江强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脾胃虚弱的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生病为什么说孩子的身体问题大部分是由脾胃问题引起的呢?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外感类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发育迟缓、瘦弱等问题,这些无一不与脾胃虚弱有关。
-
中医静心观想法门 陈鹏
倒一杯茶。放在你面前然后静坐观想每天坚持一个小时这就是养生勿动眼勿动耳勿动口勿动念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以上是关于“苓桂术甘汤”和“茯苓甘草汤”的相关条文!碍于篇幅所限,这里我们对这条不再展开去讲,只是记得类似“身瞤”、“身摇”的症状是跟“伏饮”有关的!
-
一剂见效—“咳嗽、咽痛伴黄稠痰3天”案 宗琪
患者:郭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4日主诉:咳嗽伴咽痛3天。
-
余眼中之竹茹 张宝华
《金匮要略》中称竹皮;《本草经集注》则谓青竹茹;《别录》曰淡竹皮茹;《食疗本草》言淡竹茹;《草木便方》称为麻巴;《上海常用中草药》则名竹二青。如《别录》曰竹茹“主呕啘,温气寒热”,其以明确提出竹茹以止胃气上逆而治呕;后之《药性论》指出竹茹养生可清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