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一条(二)
这个热不得外越,病人是“意欲饮水”,有热人饮水是对抗了,但是他说意欲饮水,是想喝水但实际上病人未进水,这是啥缘故呢?由于这个热还是在表,不在胃肠里,里并没有热,所以病人他有这个饮水的欲望,但实际上未进水,热在表不在里嘛,反不渴。这就不像那白虎汤证了,白虎汤证是热结于里,所以病人他是渴的,会饮水的,自救嘛,也是对抗,人体是有这个机能的。那么这一条呢还是没到里,他还是表热不除,不汗出而烦躁,他并不渴。
“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你看先生说了“反不渴者”,要是里热他肯定要渴的,用个“反”字就是告诉我们了,这不是里热,而是表热。那么怎么治疗呢?“服文蛤散”。文蛤散就是一味文蛤五两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就这么用。那我们得看看文蛤这个药。这个文蛤我查了一下本草,《本经》上未载,按理说《本经上》应该有,但没有这味药。有说文蛤就是五倍子,但五倍子《本经》也没有,按常理来说,《伤寒论》用药是基于《本经》的,但未载,是汉医家新发现的药物?我是无从得知了。也有说是花根蛤蝼的,这也是猜测了。《医宗金鉴》说这个文蛤就是五倍子,说五倍子古人叫文蛤,太医院的老爷们研究后就这么说的。这个药太医院的人试验过,结论是用文蛤治不了消渴,用五倍子反倒有所作用。有些医家认为牡蛎能治渴,胡希恕认为文蛤就是花根蛤蝼,类似牡蛎类的海物,也可以治渴,胡老认为是海物这类东西都治渴,尤其蛤蝼之类的。《医宗金鉴》说太医们试验过了,用文蛤治消渴无效,反而五倍子有效,大家可以做个参考。我在临床治消渴没用过这个五倍子,像麦冬、人参、葛根、牡蛎、花粉等等这样的药倒是常用,对于消渴都有效,当然也是得观其脉证,随证选方药,而不是见渴就能用的。当然了,咱们先生就有了,你像瓜蒌牡蛎散中就有牡蛎、花粉这两个药用来治渴的。在《金匮要略》“百合病”里头有,大家可以去研磨研磨。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三十一条(二) 张宝华
这个“痓”,咱们中医指筋脉痉挛、抽风、惊厥、强直等病症。如《素问·气厥论》有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素问·厥论》有“发喉痹,嗌肿,痓,治主病者。” -
白癜风 谢江强
患儿白癜风未发,形神尚佳,纳谷正常,舌苔薄净,二便尚调,调理仍当原法为主。患儿又服膏后一年,白癜风未见复发,形神亦可,舌纳正常,膏效明显,法当调理以巩固之。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九条(一) 张宝华
一百一十九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这个伤寒脉浮,就是表不解,和这个“太阳伤寒者”是一样的。太阳中风本来是津液虚,能够造成“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第一百一十六条就这么说的。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六条(二) 张宝华
也就是说这个“不得出汗”是一时的情况。这也是,凡是误治之后,身体受伤了,多少要发瞑眩状态的。这个先“烦”,也是瞑眩状态的一个反映,不过是个小瞑眩。像这一类的病,依据先生的意思大概还得用桂枝汤。发一阵烦躁,然后出一身汗就好了。 -
大面积脑梗后不明原因发热案。 李高勤
马某,女,回族,63岁。图片主诉:大面积脑梗后反复发热10天。大承气汤灌肠后可拉稀水样便。青蒿鳖甲配伍符合"先入后出"原则。 -
伤寒论一百一十一条(二) 张宝华
丧失津液,丧失血液,人很快就消瘦,所以身体就枯萎而燥,燥就是热。燥热、津不足,阳明内结厉害的,一定要说胡话。“甚者至哕”,津液再虚到家,胃气也就要败了。“至哕”,是虚极影响脏器机能,尤其胃到这种程度危险极了。尤其虚,津液本虚而有热,更不能用火攻。 -
伤寒论第一百零五条(一) 张宝华
一百零五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当以汤下之”,当下这个病理状态下,应该用承气汤处理。人的体液越来越丧失,一方面汗出,另一方面小便数,所以辨证为阳明病。 -
陈医生的诗 陈鹏
**"MortalFireworks"***ByDr.Chen*SpinachinabamboobasketDripswithdewBambooshootspiercethroughfivethousandyearsoftemporalfissuresTo -
伤寒论第四十八条(三) 张宝华
“解之熏之”,解之就是用小剂的发汗药以达到发汗的方法,来解其怫郁在表的外邪,这不关乎里边的事。或者是熏之,稍稍出点汗就能好,这个病不打紧的,病邪轻微。这说明是表不解而发烦躁,“当汗不汗”的缘故。 -
从"火郁发之"谈郁热病的透解法门 刘颖
《内经》"火郁发之"四字如惊雷破空——非但不可清热,反需辛温透达。此乃"太阳阳明双解"之法,暗合"火郁发之"精髓。李东垣创"升阳散火汤",以柴胡、升麻为舟楫,载羌活、独活破冰,佐人参、甘草守中,堪称郁热病治疗范本。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二十二条 张宝华
二十二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赵氏给分开了,不合理,分成两段,二十一条没问题,二十二条没头了,这成问题了,没头有尾的,不像话嘛!二十二条和二十一条是一体,应还是一条才合理。这个“微寒”是接着二十一条才对。
-
桐君老人如果还活着 陈鹏
桐君老人如果还活着文/半仙桐君老人今若还在一定是一个超级懵逼的状态医术传承难适今日之考核群众满意度如山饮片使用率似针药占比学分制种种考核重重难喘息昔日悬壶济世志如今陷于制度泥就算你问心无愧疚领导应该不会满意救死扶伤本初心何在都是一群外行在瞎逼逼[呲牙]医者
-
伤寒论第二十条(四) 张宝华
刻下表还是未解,它还是存在着,解表唯有用桂枝汤啦,但已有阴证出现了,虽然不是纯阴证,是其征象啦!附子是辛温的热药,有亢奋作用,能振兴人体的机能,激发良能。
-
伤寒论第二十条(三) 张宝华
本来就是桂枝汤证,病人本就有汗出的,大夫辩证有误,看成伤寒证了,给用上了麻黄汤,发汗“遂”就汗漏不止,之前有汗出,用错药后加重了,“遂漏不止”嘛!它暗示了用麻黄汤发汗是错误治疗。这是误治汗出过多的不良后果,本是桂枝汤,误用了麻黄汤,虚极而变成阴证了。
-
伤寒论第十六条(一) 张宝华
十六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这个第十六条,你读读,是不是觉着这个读着不那么那么顺溜呢?太阳病已三天了,经过发汗,太阳病当发汗,这是对证治疗了,没有错。那么这一段也是关联到桂枝汤了,与这个第十五条有关系。
-
经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医案 吴春水
生活压力、家庭关系、工作变动等都可能加重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本案中王女士的症状符合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此医案为经典方剂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的成功应用,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湿温潮热与伏火发热的临床辨证要点以及区别 崔国宁
湿邪遏阻阳气,热邪不能外透,蕴伏于内而发为潮热。伏火发热-临床辩证要点-发热特点: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这是因为伏火是火热之邪伏藏于体内,一旦发作,火势较猛。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蛋白尿的用药规律研 崔国宁
在《太平圣惠方》中,山药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用于治疗肾虚不固所致的蛋白尿。
-
伤寒论第七十四条 张宝华
七十四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水逆依然是五苓散证的继续,自然还得用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