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病例分析

2022.05.09 1060阅读 评论数 0 4
陈某,男,50岁。
 初诊:
 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脾肿大"病史。刻下症见头晕,眼花,发脱,胃纳不佳,夜寐欠佳,大便偏干,舌红苔少,脉细弦滑。证属肝心两虚,阴血不足之证,今拟养阴柔肝、和血安神之剂调治。
 北沙参150g 生地黄200g 麦冬100g 枸杞子150g
 牡丹皮150g 潼白蒺藜各100g 佛手干90g 菊花90g
 赤白芍各150g 鸡骨草300g 女贞子150g 制首乌300g
 云茯苓90g 枳壳90g 旱莲草150g 红景天150g
 灵芝150g 明天麻100g 炒枣仁300g 肥知母90g
 柏子仁150g 紫丹参300g 川芎60g 生牡蛎300g
 砂仁粉24g 北黄芪150g 绞股蓝150g 炒白术100g
 上药煎取浓汁,文火熬糊,纳西洋参100g(另煎取汁),鳖甲胶150g(黄酒烊化),龟板胶60g(黄酒烊化),白蜜250g,黑芝麻100g(打粉),白冰糖200g,溶化收膏,每晨起、卧前各1匙。
 二诊:
 去年服膏方后,患者自觉精神尚可,头晕眼花等诸症好转,现惟夜寐欠佳,胃纳一般。苔白薄,舌偏红,脉带弦滑。再以原法调治。
 北沙参150g 生熟地黄各150g 麦冬100g 枸杞子150g
 牡丹皮150g 潼白蒺藜各100g 夜交藤300g 制黄精150g
 赤白芍各150g 怀山药150g 女贞子150g 制首乌300g
 云茯苓90g 枳壳90g 旱莲草150g 红景天150g
 灵芝150g 明天麻100g 炒枣仁300g 肥知母90g
 柏子仁150g 紫丹参300g 川芎60g 生牡蛎300g
 砂仁粉24g 北黄芪150g 绞股蓝150g 桑寄生150g上药煎取浓汁,文火熬糊,纳西洋参100g(另煎取汁),鳖甲胶150g(黄酒烊化),龟板胶60g(黄酒烊化),白蜜250g,黑芝麻100g(打粉),白冰糖200g,溶化收膏,每晨起、卧前各1匙。
 按语:中医认为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阴(血)易损易虚,肝阳(气)易动易亢。《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言肝为"将军之官"正是此意。而肝的生理功能之一为主藏血,《素问·五脏生成》云:"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后代医家注释:"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的虚证多表现为肝阴(血)虚,如《本草经疏》所载"肝虚十证"中"胸胁痛、转筋、目光短、目昏、亡血过多角弓反张、少腹连阴作痛按之则止、偏头痛、目黑暗眩晕等八证皆属肝血虚之证。
 综上所述,若发肝病,日久则肝血(阴)虚。血液运行受困,血虚血瘀不能濡养与肝相互联系的各脏腑器官部位,如目、爪甲、筋、颠顶等,而见一系列相应症状,如本案中患者出现的头晕、眼花、发脱等症状;同时,阴血不足,又能影响心主血脉,进一步影响血运,导致心神不安、夜寐不宁等。故当以入肝经之补益阴血药物为主入膏方,如生熟地黄、麦冬、北沙参、枸杞子、白芍、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等,使阴血得补,脏腑得濡,诸症自愈;而方中辅以黄芪、白术、山药等,寓"补气能生血"之意以加强补阴血之效。枣仁、夜交藤、知母、牡蛎等可安神助眠,白蒺藜、天麻等平肝止头晕,菊花等可明目,用于对症治疗改善症状。全方共奏补益阴血、柔肝安神之效。
 洪老认为,疾病日久,以本虚为主,但往往可夹杂实证,此类患者不可贸然大补,需徐图缓进,临证多在补益方中加入少量化滞之品,如本案方中川芎、赤芍、丹皮、丹参等行血,枳壳、佛手等行气,茯苓、砂仁粉等化湿,补攻兼施,使补而不滞,防止闭门留邪。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中医十二大消炎药 潘洪波

    中医认为,炎症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亢盛有关。因此,中医治疗炎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医里的12个消炎药。

  • 少阳阳明合病伤阴证病例诊疗分享 郭文龙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逐渐加重。少阳阳明合病火热伤阴,津液亏虚出现自觉发热,两颧潮红,小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是阳明证的象,脉细数是阴虚证的象。此病例分享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并批评指正,感谢

  • 帕金森 潘洪波

    古今医家多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因此,肾阳亏虚,肾精失和,无以发挥生髓之功,骨髓、脑髓失养,进而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故肝血不足无力温养于筋,皆可使筋拘搐挛,从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经方实验录之疑难杂症 张宝华

    某老年男性患者。此乃卫气郁而化热之征,且殃及水津之代谢,卫气根于肾,生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宣于肺,是故郁而而化热,有鼻塞,口干等症,且归宅路艰而现不寐之病,经曰阳不入阴则不寐,故而先宣卫之郁,去其热。久郁伤及津血,营卫不调,故而缠绵难解。

  • 经方治疗感冒后全身不自主痉挛一例。 袁振兴

    李某某,女82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乏力,纳差,眠差,近两天出现不自主全身痉挛,阵发性。病人不愿麻烦子女,拒绝住院治疗,考虑到这种外感后出现的西医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就门诊用中药治疗了。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医案52朱某,女,25岁。健胃消食口服液,1次服10mL,1日服3次,连服20天。故以归脾丸健脾养心治本,健胃消食口服液消胀治标。医案53陈某,女,71岁。医案54严某,女,35岁。疏其肝,则胃气和,而嘈杂释。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