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十二)
这个“得屎而解”里面也是有蕴味的,他有让你临证适应用药的内涵:可不可以用小柴胡汤加点儿大黄,或者小柴胡汤加点芒硝,或者用点调胃承气汤,“得屎而解”,这个用药的度上以“得屎”为宜,你看就这四个字,蕴藏多少要理解知道的呀!所以这一条是都很重要的事,我记要用心理解先生的用意。
通过太阳篇这些的研学,你看张仲景先生他辨证,他不但辨六经,辨六经是辨六个类型,同时他着眼于八纲: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这和现在教材常用的脏腑辨证不一样了吧。那么他最终辨到的就是方证:桂枝汤证?小柴胡汤证?等等。
《伤寒论》问世以来,后世医家个人注解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的门派,读书人各有所见嘛。但基本上都是以经解经了,《内经》是中医的基石嘛!这毋庸置疑的啦!对吧!我们所能涉及到的关于《伤寒论》的问题,咱们都可以在《内经》中找到源头。只有极少数人持另个观点,我们不可否认这些能著书立说的医家谁对谁错,他们都是有理有据的,对吧!能有所成就的人的书不可能是胡诌乱扯的乱写。但哪个是最合理的呢?这里面问题太多,我就不说了,年深日久精研后都自有个认识,仁智之见的事就不要纷争抗礼啦!咱们换个角度看看你看他这个书,是不是会有所新得呢?不用脏腑辨证来解读会是个什么情景呢?遇到纷繁复杂的病证时,先生他是一样一样地排除的,然后他才肯定这是个“阳微结”,他是从“大便硬,心下满”来看问题的。那么,也就是“微恶寒”不是阴证,这是表不解。“手足冷”呢?大家肯定会说是卫虚,《内经》上早就有“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嘛!对吧!历来医家都依据《灵枢·本藏》这么说的,这有理有据,是对的。咱们都知道人体之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靠的是有序的气血津液,再浓缩一下就是精气,这个精气到手,手就能握,达足就能行,至目则能视,等等吧。津液也是精气中呀!在先生看来,这是由于胃虚,也就是津液虚,它不达于四末,手脚就凉,这不是特殊的陈寒。“头汗出”呢?是热亢于上。这不就是辨的“寒、热、虚、实、表、里”嘛。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梅核气(痰气郁结证)病案 吴春水
诊断:病名:梅核气证型:痰气郁结证辨证分析:患者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之下,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气机运行阻滞,进而横逆犯脾。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三条(一) 张宝华
一百四十三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
胃痛、呕吐伴颈痛2天—通腑泄热法速愈 宗琪
患者:L某某性别:男年龄:10岁初诊日期:2025年6月16日主诉:胃痛、呕吐伴颈痛2天。 -
江雾 文 陈鹏
江雾文/陈医生一个人眼神里的忧伤犹如一枝枯萎的玫瑰江水在雾的掩饰下难免露出失望的色调君山如父一般矗立无言无悲旧事物被洗劫一空吞下了天空的倒影也许江底有无数的秘密但雾气揉碎了记忆爷爷一辈父亲一辈牛马一生只有江水默默地流江里的石头在时光中打坐那曾经的棱角变成江 -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验案 宗琪
患者:韩某某性别:女年龄:63岁初诊日期:2025年4月21日主诉:头晕伴颈椎不适、乏力半月余。 -
伤寒论第四十八条(一) 张宝华
四十八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这条条文很长,那么到这它是一段,这一段主要在说二阳并病。这个“并”,就是兼并的并,前面一个病并于后面的病而发病,先后兼并的病理状态,叫作并病。 -
从“痰瘀痹阻”谈胸痹心痛的破结之法 刘颖
此症非单纯痰浊,实乃痰瘀胶结、心脉痹阻之候。复查心电图示ST段回升,印证"痰瘀同治"之效。"今人胸痹多因膏粱厚味、七情过极,致痰瘀互结,痹阻心脉。 -
小柴胡汤合银翘散治口腔溃疡案 谢江强
小柴胡汤合银翘散治口腔溃疡案陈某,女,68岁。刘老师认为,此口腔溃疡乃表郁化热所致,治当以透表散热、和解少阳为主。方用小柴胡汤合银翘散化裁。2016年3月29日复诊:口腔溃疡较前明显好转,余症减轻,舌脉如前。 -
经方实验录之脑出血后遗半身麻木 张宝华
一58岁成年徐姓患者主诉脑出血后遗半身麻木一年余。既往有高血压、脑出血后一年余、胆囊切除术后、乙肝等病病史。初步判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
伤寒论第三十七条(四) 张宝华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大青龙汤就是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桂枝、麻黄、杏仁、甘草,这是麻黄汤,麻黄、甘草、生姜、大枣、石膏,这是越婢汤。
最新文章
-
湿温潮热与伏火发热的临床辨证要点以及区别 崔国宁
湿邪遏阻阳气,热邪不能外透,蕴伏于内而发为潮热。伏火发热-临床辩证要点-发热特点: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这是因为伏火是火热之邪伏藏于体内,一旦发作,火势较猛。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四篇心得 刘仲书
疟病证脉并治第四篇,共五条条文,方六首,疟病弦脉主之,可分为疟母,瘅疟,温疟,牡疟,劳疟。我个人认为学习此篇应该结合医学三字经中的疟病篇来学习,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伤寒论第七十条(四) 张宝华
调胃承气汤共计三味药:大黄、芒硝、甘草,它是泻下的方。调胃承气汤是调和胃气的,它泻下力量有两下子的,有力量。大黄苦寒泻下,它能增强肠道的蠕动,动力加强了,肠道蠕动的快,推动大便向下走。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之我见(三) 张宝华
这是先师观其脉证的结果。接下来说“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这是虚衰的状态,“脉微细”是其脉应,这是正应。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伤寒论》第十八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第四十三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知犯是在旧喘的基础上新感了太阳病,那么得用桂枝汤来解肌发表,同时得兼顾他的旧喘这个病,加厚朴,杏子就是针对于此的。
-
小青龙汤治疗反复咳嗽医案 张训景
薛*,女,34岁,2023.09.21初诊主诉:反复发作咳嗽7年,再发半月。夜间平躺及晨起咳嗽明显。半月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症状。2付咳嗽基本消失。2023.10.11复诊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
-
经方之黄连汤 郭文龙
张某,女,60岁。遂用黄连汤以清上温下,和胃降逆;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兼除烦。《伤寒杂病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
临床巧用附子避免中毒之探讨 崔国宁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准确辨证,合理选用附子。但在临床应用中,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中毒。
-
经方之脾虚腹胀 郭文龙
主诉:腹胀满不适6个月。治疗方药:厚姜半甘参汤具体方药如下:厚朴40清半夏20生姜40人参5炙甘草107剂颗粒剂每日2次辩证分析:老年患者体型偏胖,素体脾虚,痰湿体质。又因情绪波动“肝郁乘脾”导致脾气进一步虚衰,运化无力,痰湿内生,有形痰湿阻滞气机故见腹胀
-
中医静心观想法门 陈鹏
倒一杯茶。放在你面前然后静坐观想每天坚持一个小时这就是养生勿动眼勿动耳勿动口勿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