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实验录之脑出血后遗半身麻木
一58岁成年徐姓患者
主诉脑出血后遗半身麻木一年余。刻下半身麻木异样感,伴口干;夜卧汗出;忽冷忽热;迎风流泪;身体沉重感;食欲不佳;眠差多梦;心情郁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黄。
既往有高血压、脑出血后一年余、胆囊切除术后、乙肝等病病史。否认过敏史。
体检见面青黄而暗,欠光泽,抑郁面容;唇暗,牙龈增生,舌略胖大,舌下瘀点,苔白厚;左脉沉弦细无力,右弦偏细;bp:137/91mmhg。
初步判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处柴胡25克 桂枝15克 黄芩15克 干姜10克 生牡蛎10克 天花粉20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 白芍15克 茯苓30克 泽泻15克 苍术15克 太子参25克 半夏10克 夏枯草10克 生石膏30克 炙甘草10克,七剂,日一剂,水煎早晚饭后一小时温服。
嘱清淡易消化饮食;规律生活,适量运动;调畅情志,保持心态平和;监测血压,病情变化随诊。
药后复诊曰口干出,夜卧偶有汗出,眠转佳,大便渐成形,小便如常,自觉麻木略有增重,仍头晕。面如前,舌苔化,右脉弦略数,左寸弦数,关尺偏沉弦,脉较前有力。bp:135/89mmhg。首诊方川芎15克,七剂,日一剂,水煎早晚饭后一小时温服。医嘱同前。
药后反馈曰除麻木外基本消退,于麻木已心灰意冷,不欲再治,嘱规律生活,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和,清淡易消化饮食,并监测血压,病情变化随诊。
患者素有高血压多年,未系统治疗,起居失常,服药间断,年岁过五,其脉络顺应性日落西山之势,偶触突发事件则应激不顾,血溢脉外,经住院系统诊治,溢血吸收而遗留半身麻木之症一年余,虽经调理未见功效,心情渐抑郁,肝气失和而作诸症耳。思路过度则脾虚,脾虚运化无力,则内生湿,气血源乏,故而食卧不佳,体倦乏力。青黄之面,肝郁脾虚之症,脉沉弦细无力,肝郁脾虚,血弱有湿之象,宜于此机中转之,处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调和肝脾,养血去湿观之,药后显效,然麻木略有增重,此乃气血行于脉络而修复之征,莫狐疑之。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看经方的起源 谢江强
迄于明清,随着伤寒之学大兴,尊张仲景为医圣,视其著作为“医方之经”,导致《伤寒杂病论》的方剂被称为“经方”,意谓“经论方”“经典方”。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看经方的起源经方起源于何时?但是,我们可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某些条文进行探析。 -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十一) 张宝华
再看看这个药量,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这个药分一煎两剂,“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对吧!经过他们药理研究后总结出来乌头碱能镇痛,还能免疫抑制以及局部麻醉。 -
从顽固头痛案谈"肝风挟瘀"的辨治突破 刘颖
患者头痛如锥刺,常规止痛药逐渐失效,却在中医"肝风挟瘀"辨证中柳暗花明。《临证指南医案》言"巅顶之痛,非肝风即瘀阻",此案正是"肝风挟瘀,上犯清空"之明证。首诊七剂,头痛发作频率锐减至2次,痛势减半。 -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七) 张宝华
再看看书上别的方药,一般六七味药用水是六升,或者七升,唯独这白虎汤它搁一斗,它要求煮到米熟,那就得时间长啊!现代药理学说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从以上这些咱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石膏先煎法更加合理。 -
退热贴、湿毛巾裹腿为什么这么流行 谢江强
退热贴、湿毛巾裹腿为什么这么流行不知何时开始,退热贴已经成为发热的标配,无论大人小孩,只要发热,无论体温、状态如何,先给额头来上一贴。 -
头晕、呕吐3天,中药3剂痊愈 宗琪
患者:李某某性别:男年龄:8岁初诊日期:2025年1月17日主诉:头晕、呕吐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头晕、呕吐,伴咳嗽,纳差,伴口臭,无汗,大便时不畅,昨日喝水即吐,舌质淡,苔白厚腻,舌边红点,舌尖略红,左脉:浮数有力,右脉:浮数略弦有力。 -
诊疗二三事 李华歆
小编平时出全科门诊总会遇到一些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和事真的很值得记录下来!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件门诊的事情! -
《伤寒论》第110条 李华歆
——高尔基1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 -
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味治疗眩晕 高颖
半夏天麻白术汤出处:出自《医学心悟》卷四。 -
中医治疗淋巴结核的临床应用体会 崔国宁
因发现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就诊。继续治疗2个月,淋巴结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总之,中医治疗淋巴结核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最新文章
-
月经不来2个月,7剂中药显奇效 宗琪
患者:孙某某性别:女年龄:33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7日主诉:月经2个月没来。9月21日回访:服药7剂后月经来临,胃胀也明显好转。
-
桂枝汤治疗怕风、怕冷、汗出医案 张训景
徐某某,男,32岁,2023.06.16初诊主诉:怕风、怕冷、汗出3年余。2023.07.07三诊怕风、怕冷、乏力好转,汗出改善不明显,眠差。汗出,怕风,怕冷,紧张均消失。
-
临证医案 胡松岩
患者外邪侵袭,余毒未消,机体正气不足以使其内外消散,邪毒走散,流注于关节热毒蕴结,腐筋蚀骨,故见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舌红苔黄俱为佐证中医诊断:关节流注余毒流注证。患者李某,男,38岁。
-
临床巧用附子避免中毒之探讨 崔国宁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准确辨证,合理选用附子。但在临床应用中,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中毒。
-
经方实验录之干燥综合症,慢性胆囊炎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干燥综合症、胆囊炎等病病史多年,否认过敏史。昔病燥、胁痛,诊治或缓或持,经年不愈,已成家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 谢江强
儿科膏方的组方原则儿童与成人不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补时必须掌握分寸,根据小儿的体质、病因和当时病情,酌情施治,犹如量体裁衣,尤其小儿雏芽嫰质,不堪药物误伤,只宜清膏,药量宜轻。而在当前儿科临床,更为多见的却是喂养过度,营养过剩导致多病。
-
浅析《复方鲜竹沥液》 胡松岩
言归正传,今天聊聊一个比较经典的中成药——《复方鲜竹沥液》。我考证了一下,复方鲜竹沥的处方组成没有找到古代名家医案,所以它大概率是近代的医药工作者的创新。
-
池塘浮荷 陈鹏
池塘浮荷文/陈鹏医生2024.5.17天上的白云云卷云舒可有打工的麻恼那飘荡的模样如离乡之游魂絮丝杨柳摆弄着细腰满城飞舞不觉老池塘小荷清凉了一整个夏天竹林幽静有乡里人在劳作他在山里我在房间一样的锄禾路旁边的无名野草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又迎来了一个轮回蜗牛穷其一
-
产后病 谢江强
产后病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有关的疾病,统称为“产后病”。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四个方面。运用中医膏方治疗产后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所开膏方补泻的比例。妇人产后脾胃多虚弱,运化功能尚未恢复。
-
达郁起苇汤 潘洪波
这位病友就是典型肝气郁结,肝木不能疏泄至宗,筋疲软不起。达郁汤进行加减,拟方如下:达郁起苇汤。
好的
👍🏻👍🏻👍🏻
好的
不错不错不错
学习了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