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70.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脓肿、脂肪肝

2022.07.15 900阅读 评论数 0 2

周某某,男,63岁


2022-4-28 初诊


主诉:肝脓肿穿刺治疗后20天


主症:患诉20天前因右胁有胀痛不适感,在县人民医院检查后发现肝脓肿(具体报告未见,大小不明),并行穿刺治疗后缩小。4.28复查彩超:肝右叶脓肿21X19mm,肝左叶囊肿7X6mm,脂肪肝。医生建议其中医治疗,故来我处就诊。现仍有右胁胀痛不适感。舌偏胖大红暗苔黄厚腻,舌下静脉曲张,脉沉弦滑数。


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


诊断:症瘕 肝郁痰热瘀结


处方: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金铃子散


用药:丹皮10克,栀子10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夏枯草15克,甘草6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红花10克,枳壳10克,浙贝母15克,玄参15克,生牡蛎20克(先煎),玄胡10克,川楝子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天花粉20克,甜叶菊3克。14+15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另配合中成药鳖甲煎丸同服。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及腥膻发物。




2022-5-27


服药前期排出黑褐色大便,每天1-3次,已无胁痛。今复查彩超:肝右叶强光团8X3mm,考虑肝脓肿吸收后改变。继以上方去金铃子散加减巩固治疗,7+15(颗粒)+15剂。中成药同上。



2022-7-1


复查彩超:肝脓肿强光团已消失,仍有肝囊肿(脂肪肝已消)。舌偏胖大、红嫩,苔少、有多条裂纹(舌苔退后,显示出真实舌象),舌下静脉曲张减轻,脉沉细弦。守上方加减巩固调理,15剂。中成药同上。



按:本案肝脓肿患者,自诉症状不多,除右胁胀痛不适外,余无明显所苦,但经查舌诊脉后,即可辩为肝经湿热郁滞,痰瘀内结之证(舌偏胖大红暗、苔黄较厚腻,舌下静脉曲张,脉沉弦滑数)。遂选用丹栀逍遥散为主方,疏肝泄热、养血和营、凉血散瘀,合消瘰丸清热滋阴、化痰散结,合金铃子散疏肝泄热、行气止痛;加红花丹参三棱莪术,以加强凉血活血、行气散结;加夏枯草天花粉以加强软坚散结、化痰排脓;柴胡枳壳引入肝经胸胁。配合中成药鳖甲煎丸以助行气化瘀、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共行疏肝泄热、凉血活血、化痰散结之功。服药2月余,患者肝脓肿、脂肪肝尽除,疗效显著。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医网情深2017”,一起交流学习~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涛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再起沉疴,治疗积聚(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康复医案记实 李绍武

    发现乙肝小三阳30余年,肝硬化失代偿、门脉高压6年,出现过严重腹水。至此,韦总所患积聚的治疗已获得康复的效果,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目前仍在继续巩固疗效中。

  • 厌食 谢江强

    造成厌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喂养不当以及儿童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病在脾胃。小儿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之无味,多食或强迫进食后出现脘腹饱胀感,胸脘部憋闷感,频频打嗝,形体偏瘦,面色欠佳,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尚有力。

  • 中医十二大消炎药 潘洪波

    中医认为,炎症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亢盛有关。因此,中医治疗炎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医里的12个消炎药。

  • 帕金森 潘洪波

    古今医家多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因此,肾阳亏虚,肾精失和,无以发挥生髓之功,骨髓、脑髓失养,进而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故肝血不足无力温养于筋,皆可使筋拘搐挛,从而出现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

  • 头晕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陈某,男,53岁。主诉:头晕间歇发作1年。医案109程某,女,31岁。现病史:3个月来头昏间歇发作,昏时恶心,月经先期,20余天1行,量多色红有血块,末次月经于10月17日来潮。

  • 长期便秘案一 王建飞

    2020年08月14日陈某,男,77岁,初诊。胃纳一般,口干,大便干结2天一次,有时需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小便黄,时有腰酸、梦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服药后面色黯黑减轻,大便情况改善。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

  • 中医面瘫证法方药 李新明

    外感风邪,如遇风雨、阴寒、饥饿、疲劳等诱因,卫外功能减弱,邪气乘虚而入,痹阻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失去濡养,筋脉弛缓不收,进而引发面瘫。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咳、哮、喘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2医案7卞某,男,75岁。方中紫苏叶、干姜、柴胡、麻黄疏散风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化痰止咳,陈皮、枳壳、半夏、白茯苓理气燥湿化痰,太子参扶助正气。医案9张某,女,57岁。咳为肺病症状,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