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看看他号脉准不准再说》

2025.09.07 0阅读 评论数 0 0

今天一位熟人带来了一位挺有个性的患者,看病前要先给医生出一道考题,答对了,医生才有开药的资格。这也引起了我对中医四诊的思考。

患者女,60岁。诊得舌红苔白腻,脉浮弦滑。

舌象正如张坚老师在《舌诊十讲》中讲述一般,为“午夜烧烤舌”。看患者年龄及体格,显然是不吃烧烤、不喝冰啤酒的。又据脉弦,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据此,心中已有答案,自然要故弄玄虚一番:以后别吃太多清热解毒药。你的睡眠不好,容易脾气急躁,就是吃清热解毒药太多导致的。

果不其然,患者大惊,说:是的,我就是来看睡不着的。

但是尚且有些拉不下面子来,便问:我这个情况具体是怎么引起的?

答道:我把这个情况称作“油盖鸡汤”,吃多了清热解毒药,看着不热,实际热更难散出来。体内本来就有湿,吃了清热解毒药,把湿弄结冰了,体内的热就被盖了一层“油”。热散不出来,自然就烦躁,烦躁的人当然就睡不着。

口苦吗?

患者此时应该有了一些信任,回答:是的,经常嘴里非常苦,苦的无法。

据此,开了酸枣仁汤,合一些疏肝理气、安神化湿的药给这位患者。

但是心里也很清楚,患者定然不会来下一次了,这样复杂的病情,往往需要多次调理,先化湿,湿热解除,再调睡眠,方才能愈。而性疑者,一剂不愈,便又更他医,只能循环不停,一直寻找医生。


号脉真的可以准确定位到病吗?

《濒湖脉学》看来,似乎是有点费劲的。每个脉,均是主一类病,比如弦脉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仅仅依靠左寸脉沉细紧,便断言心绞痛?便开出桂枝薤白半夏汤?那用不用加活血化瘀药?尤其是一些网红医生,为了出名,写了剧本就开演,很多患者信以为真,非要找一个一摸脉就知道病人生辰八字、后背有块疤、某年某月做过某手术,这样的“神医”。这样的误导,实在给中医抹黑。


我为何依靠号脉、舌象和一个简单的问题,就知道该患者的情况。

其实很简单,不是因为中医神奇,只要有一些基础知识,都能做到。

弦为肝脉,一般为久劳、失眠(肝为罢极之本),血管硬化之脉象。

结合望诊,望及患者黑眼圈,坐时腿脚摇动不安,面色偏黑,明堂色部肝部偏青,面色油而不红,暗而黑,为寒饮在外,里热在内,焉能没有内热而急躁?

虽有热,而鼻头反灰,鼻翼两侧不红,可见胃不热。结合舌上白腻苔,可见胃中有寒饮。

那热便来自肝胆,舌两侧红甚,红色为暗红,可佐证此推定。

肝胆有热,焉能不口苦?

所号出来的脉,其实都是佐证“望诊”的结论。难怪望、闻、问、切排为“神、圣、工、巧”。

而仅依靠脉诊是难以明确的,正如御医赵文魁所载,号脉是用来了解五脏的表里、寒热、虚实、气血

现在多数患者看了《西游记》孙悟空的悬丝诊脉,和一些网红医生小剧本,误以为真能脉知一切。

其实,

通过望诊了解病变脏腑和身体基本情况,

闻了解异常的声音(哮鸣音)或者味道(酮症酸中毒的烂苹果味),

问诊明确患者的不适、诉求。

最后,通过脉象来印证以上三诊的结论是否正确,

这是我对于四诊的思考。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原恩泽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关于神化中医的问题 李华歆

    因为老百姓关心的并不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更多的是看谁能更快的解决问题,你说的再天花乱坠,临床上没啥效果,你怎么让老百姓认可你!

  • 《伤寒论》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经方解析 高帆

    四大神兽汤剂在《伤寒论》中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阴阳五行思想的运用。

  • 贴敷选穴 谢江强

    实际操作时,可单选,亦可合选,需要灵活掌握,力求少而精当。穴位贴敷取穴有“少而精”的特点,选取单一穴位的情况屡见不鲜,如百会、涌泉等穴位都是经常选用的穴位。明确诊断所患疾病是否是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证,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选择贴敷的药物和剂型。

  • 咽痒咳嗽多年不愈,3剂中药症大减 宗琪

    患者:邓某某性别:女年龄:74岁初诊日期:2024年12月8日主诉:咽痒咳嗽多年。

  • 经方合方辨治鼻渊病、腺样体肥大一则 魏勇涛

    10岁小朋友因鼻炎、腺样体肥大来诊,证见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睡觉张口呼吸、打鼾。到目前为止,我开方治疗了很多鼻炎鼻窦炎的患者,只要遵医嘱坚持喝中药,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没有失过手。我本人有鼻炎病史,就是喝中药搞定的,亲身体会,疗效确切。

  • 伤寒论第六条(六) 张宝华

    咱们这本书叫《伤寒论》,有人就说了,这是治伤寒的,它治不了温病。你看《伤寒论》这里讲的不就是温病嘛。所谓提纲,是太阳病的起码的脉症,它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尤其是这个恶寒。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诊断:头痛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党参20g茯苓2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肉桂20g磁石20g生黄芩20g生大黄3g生姜20g大枣6个制附片15g仙鹤草60g川芎30g龙胆草15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

  • 伤寒论第二条(三) 张宝华

    中风者,中于内,言其邪深也。病邪,所在的部位较伤寒要深,所以搁个“中”字,这个“中”字用在这是很有意义的。中风的时候身上热又有汗,它就要恶风,且恶寒还恶风,恶风比恶寒厉害。

  • 中医治疗顽固性呕吐用药经验 崔国宁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治疗顽固性呕吐的用药经验,包括病因病机分析、辨证分型及用药特点、常用药物及方剂、典型医案分析等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中医认为,顽固性呕吐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和经络,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合理选用药物和方剂。

  • 伤寒论第九十九条(一) 张宝华

    九十九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那么伤寒也好,中风也好,到四五天、五六天、六七天这个当口,传少阳病是其常了。所以三阳并病,少阳病的存在,不能汗,也不能下,唯有治少阳一途了,这是定法,在临床上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