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合保和丸治疗恶心便秘案

2025.09.01 536阅读 评论数 2 2

孟某某 性别:男 年龄:11岁 2025-08-19就诊

主诉:反复发作胃脘嘈杂不适数年,再发伴恶心2天。

现病史:患儿平素胃脘不适反复发作数年,2天前因多食后再次出现胃脘嘈杂不适,伴恶心大便干,日一次。2025.08.17曾到“滨医附院”就诊,给予“洁白胶囊、益生菌”无效。纳差,眠尚可,小便调。

舌脉:舌尖红,舌体胖大,舌周凸起,舌中凹陷,苔薄黄,脉沉弦。

体格检查:中脘、下脘,脐周压痛,左下腹按压不适感。

中医诊断:嘈杂 恶心

少阳阳明合病兼饮食积滞证 

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消食和胃

治疗:1.方剂:大柴胡汤合保和丸加减

北柴胡 10g,黄芩片9g 生姜9g(自备)姜半夏9g,

大黄3g,白芍10g,麸炒枳壳10g,茯苓15g,

醋延胡索10g,炒鸡内金10g,炒麦芽 10g炒谷芽10g,

焦神曲10g焦山楂15g,陈皮10g,炒莱菔子9g,

连翘10g甜叶菊1g

8剂,1剂自煎7剂代煎,日一剂 早晚饭后温服

2. 脾胃穴位贴敷治疗9(中脘、神阙、气海、双侧天枢、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

疗效:2025.08.23甘草平台回复:张医生。孩子好了。

2025.08.26二诊

其母代诊,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原方开药1周,巩固治疗。

【按语】辨证依据:

1.病因病机:饮食不节,食积胃脘,气机阻滞,少阳枢机不利,阳明腑气不通。

2 . 四诊合参:

● 恶心、胃脘嘈杂 → 胃气上逆

● 大便干、腹部压痛 → 阳明腑实

● 舌尖红、脉沉弦 → 少阳郁热

● 舌体胖大、舌周凸起 → 食积内阻

治法:1.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消食和胃

方剂:大柴胡汤合保和丸加减

组方思路:

● 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腑泄热。《伤寒论》

1.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2.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136)

3.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鞭、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5)

4.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保和丸:患者因多食后出现恶心、胃脘嘈杂不适,考虑饮食积滞所致,故给予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半夏、生姜、茯苓为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小半夏汤降逆化痰、和胃止呕。

加减:加延胡索理气止痛,鸡内金、谷麦芽增强消食之力。

方药紧扣少阳阳明合病病机,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用药精准:大黄少量(3g)通腑不伤正,甜叶菊改善口感适合儿童。

穴位贴敷与中药协同,共奏疏肝和胃、消食导滞之功。

2.脾胃穴位贴敷治疗9(中脘、神阙、气海、双侧天枢、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

中脘:是胃的募穴;足三里是胃的合穴;内关穴:能够宽胸理气、和胃止呕、止痛、疏肝解郁的作用。三穴配合共奏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

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具有双调的作用,既可以治疗便秘又可以治疗腹泻。

气海:行气散滞的作用。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训景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张训景 资质认证

    炒谷芽用于脾胃虚弱,炒麦芽用于食后积滞,两者配合一补一泄。 炒麦芽消食化积,用于面食积滞,还有回乳消胀的作用; 炒谷芽健脾开胃,用于米饭🍚积滞。还可用于解米饭醉(吃米饭后头昏沉)。

    2025-09-03 12:39 评论数 0 0
  • 张训景 资质认证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2025-09-02 05:48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八十二条(三) 张宝华

    你看这个八十二条的“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都是里有停水的证侯,必须得利小便,尤其是小便不利而在表证上时,利小便势在必行,唯有利小便才能解表,你要是按一般常规的治疗来发汗肯定是不行的。

  • 三伏天那么热为什么还要艾灸?? 张娟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元气充足三伏灸可以使人元气充足。做三伏灸的频率,没有特别固定,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病情有轻重、病程有长短。在三伏灸进行前后,可以适当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天气炎热,三伏灸容易出汗,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伤津耗气,影响艾灸效果。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四) 张宝华

    那么后来我也临床了,有一次我自己心悸,心下也悸动,汗出,没啥精气神,我就给自己开了桂枝甘草汤,桂枝我用了二十克,炙甘草是十克,又加了龙牡,吃了五剂好了,这个我没敢用四十克,必定我那时年轻呀!

  • 聆听中医杰传后 张宝华

    古来圣贤留经典,衣钵至此杰士传;天辽地广好儿女,岐黄复兴我辈堪。甲辰年甲戌月庚申日。

  • 临床医案小结之二 胡松岩

    吴某某,女,51岁。既往糖尿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病史。患者刘某,男,25岁。主因右髋部疼痛8个月就诊。

  • “失眠1月余,加重1周”—中药一顿见效 宗琪

    现病史:患者述近1月来脱发厉害,睡眠时好时坏,近1周来接近凌晨1点才能入睡,看手机也很精神,毫无困意,伴乏力疲劳,纳差,面色黄,大便日一行,质地可,舌质淡,苔白腻,舌中凹,舌尖红点,舌下瘀络不明显,左脉:沉弦力稍弱,右脉:沉弦偏细力稍弱。

  • 附子理中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 张训景

    开具中药7付巩固治疗,好转出院。附子理中汤以温补脾肾,祛湿止泻。痛泻要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四味中药组成。

  • 痞满 谢江强

    痞满张某,男,31岁。加之1个月前,因情志不畅,而导致肝气郁滞,失于疏泄,克犯脾土,脾胃升降失常,发为痞满。患者来诊自述脘腹痞满不舒,胁肋胀满,心烦易怒等症,提示证属肝胃不和,痰湿中阻。

  • 调胃承气汤之皮病妙用 张宝华

    此类面部红斑乃腑气不通,阳明胃热上熏头面所为,予以调胃承气汤可通腑下热,效如桴鼓。调胃承气汤应用皮病红斑特点:面部现红斑,或现红斑疹、细小丘疹。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第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和之则愈。

  • 帮助孩子长高的足浴方法 谢江强

    帮助孩子长高的足浴方法到马姐家做客时,她告诉我,儿子的身高问题是她一直担心的。像小力这样的孩子,之所以长不高,不仅和肝肾功能低下,不能濡养筋骨有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肥胖的身体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