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柏生脉地黄汤治疗盗汗的临床应用研讨。

2025.09.16 579阅读 评论数 2 8
知柏生脉地黄汤治疗盗汗的临床应用研讨。

盗汗,临床常见,多年来,笔者采用知柏生脉地黄汤治疗该症,常收满意效果,现研讨如下:
1、处方组成与剂量:
知母10克,黄柏1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黄15克,淮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6克,龙骨10克,牡蛎15克。
2、用药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5剂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显示多数患者2个疗程可见明显效果。症状未完全缓解者,经辨证后可继续服用2个疗程,必要时调整组方。
3、组方机理与功效解析:
(1). 滋阴降火基础方组
本方以经典方剂知柏地黄汤为基本架构,包含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七味药物。其中知母与黄柏配伍形成清热降火协同效应,熟地黄配合山茱萸发挥滋补肾阴之功,牡丹皮清泄虚热,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以助阴液平衡。
(2). 益气养阴协同组
党参、麦冬、五味子三药构成生脉饮核心组合,具有益气生津、养阴敛汗之效,针对气阴两虚型盗汗的乏力、口渴等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3). 安神固摄增效组
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四药联用,形成安神定志、收敛固涩的协同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有睡眠障碍、多梦易醒的盗汗患者。
4、典型适应症候:
核心症状为夜间异常汗出、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等阴虚火旺表现。常见伴随症状包括心悸不宁、睡眠障碍、舌质红绛少津、脉象细数等。
5、临床加减:
更年期盗汗:加浮小麦30克。
术后气虚:加黄芪15克。
失眠甚者:加夜交藤20克。
脾胃虚弱者:黄柏减至6克,加砂仁6克(后下)。
老年患者:五味子减至6克,防敛邪。

6、典型临床案例
案例1:
更年期综合征伴盗汗(阴虚火旺型)‌:
患者女性,52岁,主诉夜间盗汗2年,加重1月。症状:每夜汗出浸湿睡衣,伴潮热、心烦失眠、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予本方原方治疗:
第1疗程(5剂):盗汗频率减半,睡眠改善。
第2疗程加浮小麦30克,汗止热退。
随访3个月未复发。

案例2:
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盗汗(气阴两虚型)‌:
患者男性,45岁,甲亢术后1年出现持续盗汗。症状:夜间大汗伴心悸气短、消瘦乏力,舌淡红少津,脉细弱。
调整方案:原方加黄芪15克增强益气,黄柏减至6克防伤胃气。
2周后汗止,体重回升。

7、临床使用要点:
(1). 禁忌证与慎用情况
脾胃功能低下者需减量使用或配伍健脾和胃药物。糖尿病患者使用中成药制剂时应避免含糖辅料产品。
(2). 治疗规范与调护要点
建议完成10剂治疗后进行阶段性疗效评估。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之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3)、替代治疗方案:
对于需要简化用药方案的患者,可考虑以下替代方案:
知柏地黄丸:适用于单纯阴虚火旺证型
生脉饮口服液:适用于气阴两虚明显者

总结:
本复方体现"滋肾阴-清虚热-固汗源"三位一体治疗策略,通过"滋阴-益气-安神"三维作用机制,在复杂证型治疗中展现独特优势。临床应根据《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原则进行个体化调整。方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陈锦辉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怀孕后失眠的用药经验分析 崔国宁

    本文深入分析中医在治疗怀孕后失眠方面的用药经验,包括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常用的治疗方法及具体药物的运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中医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在治疗怀孕后失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怀孕后失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九月的风 陈鹏

    九月的风文/陈医生2024.9.3我想站在高山之巅大声呼唤你我想打马过草原邂逅一下活泼的你九月的秋风扫过平川那些活着的死人和死去的活人心连心旷达无边的草原上空有一只鹰在盘旋花瓣纷纷落下化为护主的黑泥时光悠悠如一辆破旧的公交车那一年我就这样摇摇晃晃去见你黜江

  • 股骨头坏死 潘洪波

    两张专门用来调理股骨头坏死的经方。我比较常用的用来调理股骨头坏死的有两张经方,一张是桃红四物汤,一张是苓桂术甘汤。刚开始以为是累着了,但是没想到又过了一个月,直接拄上了双拐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右侧股骨头坏死2期。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头晕腰痛”案 宗琪

    诊断:眩晕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7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党参20g茯苓2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肉桂20g磁石20g生黄芩20g杜仲30g生姜20g大枣6个天麻15g钩藤15g川牛膝30g石决明2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

  • 余眼中之竹茹 张宝华

    《金匮要略》中称竹皮;《本草经集注》则谓青竹茹;《别录》曰淡竹皮茹;《食疗本草》言淡竹茹;《草木便方》称为麻巴;《上海常用中草药》则名竹二青。如《别录》曰竹茹“主呕啘,温气寒热”,其以明确提出竹茹以止胃气上逆而治呕;后之《药性论》指出竹茹养生可清肺热。

  • 如何面对“无妄之疾” 谢江强

    如何面对“无妄之疾”舌诊的基本知识,我就给大家讲得差不多了。这令我很心酸,我想起了清代医家黄元御的一句话:“人多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在维护百姓的健康方面,我们需要做的有太多太多了。真正能维护我们身体健康的,是良好的情绪,是合理的饮食和积极的锻炼。

  • 冻结肩 何聪

    患者,女,70岁,主诉右肩剧痛,夜间加剧,导致无法侧卧,患肩无法进行外展和高举动作,伴有明显的拉扯感。患者还称,在寒冷环境中疼痛感会加剧,并且在提举重物时会触发肩部疼痛。综合患者的症状特点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冻结肩。

  • 经方实验录之考前综合征 张宝华

    张某某,女,17岁。本案驹子便是其中之一也,压力山大纷至沓来,区区少女何以为解,纵观脉证,皆是木土失合所致,肝郁化热,脾虚生湿。

  • 血热 血瘀 血寒 血虚 潘洪波

    血热的人,舌象整体以颜色红,舌面上有红色的小芒刺为主,这种人平时容易出现上火,脸上起疙瘩粉刺,容易出现口干口渴,身心烦躁,情绪急躁易怒,眼睛、牙龈容易红肿等情况,另外晚上睡觉还容易失眠,出现一些头痛等情况,这时调理就需要清热为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舌象

  • 伤寒论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所以仲景告诉我们先刺“风池”、“风府”的目的在于“给邪以出路”!目前公众号粉丝49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