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四十六条(一)
四十六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这就是表证,就是麻黄汤证。“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他说是八九天过去了,还是这些个脉证,其实也不用管他多久,这种多日不解的情况是存在的。前面说有一条说:“太阳病,十余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一般来说病由表传里,或者是传半表半里,“八九日不解”,八九天这个当口,它大概传里的多,但客观上也有例外的,这条说的就是。它这个本来就是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这是太阳伤寒表实证。脉浮紧,发热,无汗,身疼痛,如果经过八九天,这一系列的症状仍然不解,经过大夫观其脉证,审察后,表证仍在。“表证仍在”可不是一个废话,这个上面虽然是脉浮紧,发热,无汗,身疼痛,是个表实证,但没有恶寒。这个“恶寒”有特殊意义,必须恶寒才是表证完全没解,搁个“表证仍在”,是言外有因了,那么经过详细审察确认是太阳表证,也就是麻黄汤证仍然存在,那么有是证则用是方药,“此当发其汗”,你不必顾虑它日数多少,按法依然可以发汗。在这一条后面就是“麻黄汤主之”,麻黄汤就在这个时候吃。
“服药已”,吃过这个药之后,“微除”,病人一时的感觉轻快,比较好,有效。“其人发烦目瞑”,这个“微除”的同时病人就发生“发烦目瞑”,“发烦”是发烦热,“目瞑”是闭着眼睛,死不瞑目嘛,常听到这句话吧,说死了都闭不上眼睛,病人烦躁不安而闭着眼睛,刻下病人就是闭着眼睛。何以故?病比较重,时间久,或者是经过误治人身体虚。这就是瞑眩状态。有时吃药“中”病,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瞑眩状态。
《尚书》中有一句话,古人说“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意思是说假若吃药之后,没有瞑眩的反应,则这个药治不好病人的病,古人也是临证上观察总结出来的这么一句话,我们在临床上也是能见到和遭遇的。这个瞑眩状态挺吓人的,病人睁不开眼,闭着眼睛发烦躁,他不安卧,在那折腾,就像药不对头似的,这个没点经验的大夫见了也紧张,是不是药吃错了呢?大夫心里打鼓,确实瘆得慌,就别说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了,那肯定得找你呀!对吧!这谁心里有底,但你要是知道了这个瞑眩的事,就是有经验了,当大夫的心里不慌,他镇定,患者以及家属他们盯着你呢呀!对吧!
你不慌,他们心里才有底,不然非得急救不可,那可得折腾了,那什么都来了,其实这个状态很可能预示着这个病必好,这个咱们不能把话说的太满,大夫经验归经验,你知道这个事儿还不行,你得认真检查一下,动态观察着,要不缓解,那就很麻烦了,疾病特别复杂的,咱们当大夫的心里得有数,不能知道了瞑眩这个事,就全靠经验来,要是不仔细检查一下,要是病情恶化了,急转直下,那会死人的,那就成医疗事故了,那就娱人娱己了,说不好听点,就是有种损人不利己了,这是傻子办的事儿,所以我们临床大夫不能懈怠这个事儿,该做的还是得按部就班的做,《易经》就说君子终日乾乾,如履薄冰,就是时刻提高警惕,尽量避免出现错误,这个大家有时间最好领会一下《易经》乾卦的精神,这个有益于我们的一生。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从"痰瘀互结"谈代谢综合征的破局之道 刘颖
一位腹大如鼓的中年男性,体检报告上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压三项标红,西医诊断"代谢综合征"。医者若只见血糖、血脂之标,不察痰瘀互结之本,终是扬汤止沸。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失眠5年案 宗琪
诊断:太少两感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3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大枣6个桂枝20g赤芍20g生姜20g葛根60g制附片15g苦杏仁15g厚朴30g薄荷10g香附30g煎服方法:冷水16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煎),水开煮到 -
摇孩子会不会把孩子摇傻 谢江强
但可以明确的是,婴儿摇晃综合征属于儿童虐待,是大人抓住哭闹不止的孩子使劲摇晃宣泄自己的情绪,是外人都能看出的明显伤害性动作的结果。所以婴儿摇晃综合征在国内比较少诊断,并不代表国内的孩子比较耐摇,也不代表国内儿童虐待少见。 -
从耳鸣如蝉案谈"少阳枢机不利"的调治新解 刘颖
恰如《医学入门》所言:"少阳为枢,枢机不利,则九窍壅塞。当患者诉说耳中蝉鸣不休时,请细细触诊那风池穴下的筋结——这沉默的体表标志,正在诉说少阳枢机不利的真相。 -
从顽固头痛案谈"肝风挟瘀"的辨治突破 刘颖
患者头痛如锥刺,常规止痛药逐渐失效,却在中医"肝风挟瘀"辨证中柳暗花明。《临证指南医案》言"巅顶之痛,非肝风即瘀阻",此案正是"肝风挟瘀,上犯清空"之明证。首诊七剂,头痛发作频率锐减至2次,痛势减半。 -
从少阳论柴胡类方应用心得——谈《伤寒论》第96条之临证体悟 刘颖
《伤寒论》第96条详述小柴胡汤证治,历代注家多执"往来寒热"为辨证眼目。今不揣浅陋,试以三焦气化论柴胡剂运用心得,或可补前贤未尽之意。对于柴胡剂用量尤当斟酌。可见柴胡类方运用贵在调畅气机,非必以量大取胜。于肿瘤术后调理中,柴胡剂尤显妙用。 -
脐疗技术操作规程 谢江强
脐疗技术操作规程内容主要包括脐疗技术常用操作方法、操作技术规程及注意事项。1.脐疗技术常用操作方法脐疗技术常用操作方法有填脐法、涂脐法、滴脐法、熨(敷)脐法、灸(敷)脐法、掺脐法及熏脐法,临床可根据病情和药物剂型随证选用。 -
《伤寒论》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经方解析 高帆
四大神兽汤剂在《伤寒论》中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阴阳五行思想的运用。 -
高帆医生治疗肺结节经验总结 高帆
近年来,肺结节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辨证施治,确定该患者属于脾虚痰湿型肺结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基本消失,经复查,肺结节明显缩小。我的治疗经验表明,中医在治疗肺结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
中医感慨-心无界行无疆 胡松岩
飞检结束之后又赶赴魔都,参加了一个期待已久的中医培训。序章苦苦摸索4年,口罩期间葛又文先生,王永炎先生、张忠德先生等真的可以做到,以中医为武器,白衣执甲匡扶济世。我心中了然了,一直都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大部分中医人没那么行。
最新文章
-
中医药协同化疗减毒增效治疗结肠癌 张训景
经过长期中药治疗抗转移复发。这是一个IIIc期的患者,IIIc期的病人经过中医标准治疗后复发转移率仍高达50%。到三诊,患者一直交替使用中药,症状基本减轻。
-
门诊医案记录 胡松岩
患者杨某,女,53岁。主诉:确诊肺癌1年余。长期口服中药治疗。1月前复查,病情进展。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惧怕手术,决定中医保守治疗。CT显示:右下肺基底段见肿块影24x31mm,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影38x38mm。
-
关节痛的医案治理1 谢江强
医案115张某,女,60岁。主诉:四肢关节疼痛3年。2018年11月27日二诊:服药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再从前方守治,上方继配14剂,煎服法同前。二诊,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医案116王某,男,55岁。香砂六君子丸,1次8粒,1天3次口服,连服30天。
-
痛风 潘洪波
主治:关节炎或痛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痰,有血,之不同皆为通治,針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湿性关节炎。
-
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 以婊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陈鹏
没本事的人/负能量的人总喜欢指责别人,从别人身上找错误的原因,真正优秀的人都是要三省其身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中医的现代实践与未来展望 蒋燕军
近年来,中医的实践领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中医的现代化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努力推动中医的现代化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的健康事业。
-
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李新明
结果表明,中医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尤其在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和预防并发症方面。
-
鼻渊整理1 谢江强
鼻渊医案21倪某,男,16岁。主诉:鼻塞流涕间歇发作10年。故以右归丸温肾养元,肾元气足,肺气充实,宣降有力,鼻渊可愈。
-
脉法心悟(十三) 陈玉佳
蒋右,31岁,反复闭经2年,近2月未行。马右,29岁,结婚1年未受孕,月经后期,不规律,量少,色淡。别右,45岁,经前一周失眠头痛1年,经尽头痛自缓。月经来潮头痛减轻,后加减变化而愈。医案来自《张西俭脉论脉案》,经删减。
-
右胁痛三十五天案 王建飞
2023年10月15日孙某,女,87岁,初诊。主诉:(右)胁痛35天。出院后继续服用金钱胆通胶囊并便溏,现已停服。目前有口干、仍胁痛,夜寐尚可。今复诊告知胃纳变好,想吃但不敢多吃,时有胃痛,夜里仍右胁痛。前两日夜里受凉,今天觉得不太舒服,又右胁痛,便干。
值得一读
准备实用的条文都写一篇
感谢分享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
学习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
不错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