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太阴厥阴合病案一例
口干口苦,渴而多饮,左上腹及少腹部隐痛,腹胀明显,进食后加重,反酸、烧心频发,嗳气不断,矢气多,自觉全身乏力,心烦易怒,夜间入睡困难。
舌脉:舌淡暗,苔厚微黄,舌下脉络迂曲;脉弦紧。
查体:中上腹压痛(+)。
辨证分析
1. 太阴病:患者腹胀、腹痛、乏力,舌淡暗、苔厚,结合中上腹压痛,为太阴脾阳不足、运化失司、寒湿内停、气机阻滞之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2. 厥阴病:口干口苦、心烦、入睡困难,为厥阴寒热错杂、气机逆乱之征;脉弦紧提示肝寒气滞,舌下脉络迂曲为气血瘀滞之象。
3. 兼证:反酸、烧心、嗳气、矢气多,为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肝胃不和;苔厚微黄提示湿浊有轻微化热之趋势。
综上:病位涉及太阴、厥阴,病机为脾阳不足、寒湿内停、肝胃不和、寒热错杂、气血瘀滞。
治法与方药
治法:温运脾阳、调和厥阴、理气和胃、化瘀止痛。
处方:
白术20g,炙甘草15g,干姜10g,法半夏9g,枳实9g,竹茹9g,陈皮9g,茯苓20g,大枣15g,小茴香10g,延胡索15g,木瓜10g,姜厚朴15g,炙红芪10g,升麻5g,海螵蛸1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方解:
干姜、白术、炙甘草、大枣(理中汤核心)温运太阴脾阳,助运化、散寒湿,治腹胀乏力;
陈皮、茯苓、法半夏、竹茹、枳实理气化痰、和胃降逆,针对反酸、嗳气;
小茴香、延胡索、姜厚朴理气止痛,兼顾少腹与上腹胀痛,且延胡索合舌下脉络迂曲,略助化瘀;
炙红芪、升麻补气升清,助脾阳运化,兼制湿浊;
海螵蛸制酸护胃,针对烧心;木瓜酸敛和中,调和肝脾(厥阴与太阴相合)。
二诊(随证微调予14剂)
患者诉口干口苦减轻,腹胀、腹痛缓解约60%,反酸、烧心减少,矢气仍多,乏力减轻,心烦及入睡困难改善。舌淡暗,苔厚转薄,脉弦紧稍缓。
辨证:太阴湿浊渐化,厥阴气机渐和,仍余气滞未消。
服后患者反馈诸症悉除.病情痊愈。
按语
本案以太阴脾阳不足为基,兼厥阴寒热错杂、气机阻滞,故首重温运太阴(理中汤为主),辅以调和厥阴(理气、制酸、安神),全程紧扣“脾肝相合”“太阴与厥阴相表里”的六经关系,分阶段微调,终使脾运复、肝气和、寒热平,诸症得愈。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大柴胡汤合保和丸治疗恶心便秘案 张训景
原方开药1周,巩固治疗。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金匮要略》l保和丸:患者因多食后出现恶心、胃脘嘈杂不适,考虑饮食积滞所致,故给予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
小谈太阴厥阴合病案一例 王井清
服后患者反馈诸症悉除.病情痊愈。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二) 张宝华
小柴胡汤这个方药,也能通大便,上一条咱们提及过了。李杲首次明确提出柴胡能“引胃气上升”,并系统应用于“清阳下陷”诸证。他认为脾胃气虚会导致中气下陷,引发内脏下垂、久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他的补中益气汤,黄芪用18g,柴胡仅为6g,这是目前公认的典范。 -
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医案 高颖
一诊:初辨病机,立方调治患者女,43岁,以“间断性咳嗽3年余”为主诉就诊。恰逢患者经期,诉月经期间口唇发白,伴头晕,行经期长达10日,此为失血过多、气血亏虚所致。服药后,患者咳嗽进一步缓解,经期不适亦减轻,收效显著。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七条(二) 张宝华
我们看看这个方子,它是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这就是《伤寒论》,张仲景先生用柴胡的依据,大、小柴胡汤依仗柴胡来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来解少阳病证,这是毋庸置疑的。 -
伤寒论第一百二十九条 张宝华
一百二十九何谓脏结?“名曰脏结”,这样的病症叫作脏结,这是内脏发生病变,邪结于脏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无论他是脏结也好,结胸也好罢,治疗上都得攻,但如果病人有虚,再有寒湿在里面掺杂着,就不能攻了,虚你攻伐,病人受不了,因此先生断言一定是难治的。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六条(二) 张宝华
也就是说这个“不得出汗”是一时的情况。这也是,凡是误治之后,身体受伤了,多少要发瞑眩状态的。这个先“烦”,也是瞑眩状态的一个反映,不过是个小瞑眩。像这一类的病,依据先生的意思大概还得用桂枝汤。发一阵烦躁,然后出一身汗就好了。 -
补气升提法一剂治愈“痔疮下坠”案 宗琪
诊断:痔疮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炙甘草20g生黄芩20g桂枝20g党参20g赤芍20g生姜20g大枣6个制附片15g仙鹤草60g生薏苡仁60g甜叶菊4g煎服方法:冷水1200毫升泡透,水开煮到600毫升,分三次饭后热服。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二条(四) 张宝华
古人说中风病就是恶风,恶风就是风邪在身上;伤寒必恶寒,恶风的程度差,没有汗的,古人就认为是伤寒。但对于规律的认识,那时限于科学水平,有时以现象当本质,我们说的中风、伤寒就有这个意思。中风由于出汗怕风,古人就说这为风邪,名曰中风,伤寒就是恶寒。 -
参苓白术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盗汗 李晓华
参苓白术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盗汗基本信息:申某,女,39岁,安阳人。盗汗是中医特有的病证名称,指在夜间入睡后异常出汗,醒后汗液即止的现象。五天后来诊诉汗出减少一半,又服五剂巩固疗效,后未再汗。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肢端动脉痉挛病的临床应用体会 崔国宁
肢端动脉痉挛病又称雷诺综合征,是由于支配周围血管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中医在治疗肢端动脉痉挛病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诊断为肢端动脉痉挛病,证属阳虚寒凝。
-
六经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 高帆
六经辨证治疗高血压不仅着眼于降压,更注重改善患者的整体体质状态,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然而,六经辨证治疗高血压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其疗效并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
-
伤寒论第九十八条(九) 张宝华
而在每一个病位的反映,都有两种证候,或阴或阳,阳有热实,阴有虚寒,我们不是经常说阳实热,阴虚寒嘛。前面的太阳病中有,“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在一个“表”位上,也有两种,一个太阳,另一个少阴。
-
胆囊手术术后体质感受 李华歆
从上周在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后现在已经差不多十天,以小编自身感受来说总体上身体肯定是越来越好,从刚做完手术的只敢慢慢挪步走路到现在的基本上可以正常步速走路,身体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五篇心得体会 刘仲书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学习心得体会中风历节病证脉并治第五,共十条条文,方十一首,中风病,历节病。金匮中所论述的中风。有的医家是认为脚气是指胫肿,也就是双小腿水肿。西医上的脚气主要是有三种,第一种就是传染病。
-
中医治疗怀孕后失眠的用药经验分析 崔国宁
本文深入分析中医在治疗怀孕后失眠方面的用药经验,包括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常用的治疗方法及具体药物的运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中医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在治疗怀孕后失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怀孕后失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痛经3年,经方治疗不一般! 宗琪
患者:李某某性别:女年龄:28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15日主诉:痛经4年。10月4日回访:述再次来月经时经痛大减,可耐受,睡眠亦改善,续服之。
-
失眠治验案 吴春水
患者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患者服用15剂后,睡眠明显改善,心悸健忘等症状减轻。在治疗上,选用八珍汤加酸枣仁、柏子仁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之功,有效改善患者气血两虚之证,缓解失眠症状。
-
脾胃虚寒所致胃痛治验案 吴春水
症脉参合,辨证为脾胃虚寒之证。患者服用10剂后,胃痛明显减轻,四肢渐温。在治疗上,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有效改善患者脾胃虚寒之证,缓解胃痛等症状。
-
2024.09.26网诊 祝鹏军
2024.09.26网诊1、某女,30岁,产后7月,阴道瘙痒4天,夜间明显,白带正常,烦躁,口渴,月经颜色鲜红,舌尖苔白。Ⅱ型子宫内膜癌相对少见,患者多为绝经后女性,可为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特殊组织类型,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病情进展较快,预后较差。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
学习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