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二)

2025.08.07 0阅读 评论数 0 0
“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就上边的证候说,仍然半有表证、半有里证的病理状态。“虽脉沉紧”,这个“紧”有疑问,“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嘛,这是对着上面来讲的,上面没有紧脉,当是“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脉虽沉紧”,这个“紧”当为“细”,整个条文咱们对应着看。这条很不好理解。
少阴病在后面,“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本条是微结于里,脉沉,“虽脉沉细”,也不是少阴病传里而为太阴病的病证。咱们要知道这个少阴病指表阴病,太阴病则指里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为什么如此呢?先生作答了,他说阴证没有外边有汗的这种情况。阳明病法多汗,头汗出这也是热象。少阴没有头汗出的这种症状,“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这是先生的定论。

“可与小柴胡汤”,这种病理状态下可与小柴胡汤治疗,而不是小柴胡汤主之,仲景先生这个“可与”、“宜”、“主之”语气可不是随便写的,那么这里搁个“可与”是为啥?上面的这些病症,是既有表又有里,有些是柴胡证,如“口不欲食”,但它不是那么的明显,“心下满”嘛,而不是“胸胁苦满”,就因为柴胡证的存在,治疗时这个汗下必须谨慎,所以先生才“可与”小柴胡汤,搁个“可与”,这是临证时教我们当斟酌斟酌,谨慎治疗。

小柴胡汤这个方药,也能通大便,上一条咱们提及过了。柴胡这个药对胸胁的疏泄是很起作用的,咱们先生用柴胡还是基于《本经》的推陈致新。而后世医家说柴胡能升提,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大家都知道,这是名方,李杲创制的。李杲是“补土派”创始人,后世医家总结他说,对于柴胡的应用有着他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他不仅继承了前人对柴胡疏肝解郁、退热的作用,更开创性地将其升阳举陷功效系统化,并融入脾胃学说中。补土派的鼻祖嘛,脾胃脾土,自然他的东西离不开脾胃。那么他的柴胡有什么创新呢?李杲首次明确提出柴胡能“引胃气上升”,并系统应用于“清阳下陷”诸证。他认为脾胃气虚会导致中气下陷,引发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头晕乏力等症状。此时需以补气药(如黄芪、人参)为主,配伍少量柴胡升提清气。他的补中益气汤,黄芪用18g,柴胡仅为6g,这是目前公认的典范。他的配伍逻辑是以黄芪补中气为君,柴胡为佐使,协同升举清阳;柴胡的用量精微,宜小,以(3-6g)为宜,避免过度升散耗气。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八十八条 张宝华

    八十八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上》徐大椿:与禹余粮丸,疑即此(赤石脂禹余粮汤)为丸。

  • 大夫,你说的真准,中药吃到第四天,症状加重了…… 于军

    出现瞑眩反应是件好事,说明人体病态平衡被打乱,正在重新调整为健康平衡。大部分人服中药后三至七日发生瞑眩反应,一般持续二至五天。一般情况下,若瞑眩反应不重,可继续服用中药。

  •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二) 张宝华

    你像这个结胸证,那你一按他的肚子你就知道了,《伤寒论》说“心下如鞭”、“心下痛,按之石硬”,那应手如鞭,如石的体征可想而知了。那么这种情况呢,得用柴胡剂啦!柴胡剂那是不二之选,通过我们观其脉证呢,也确实需要柴胡剂来治疗。

  • 再观吴茱萸汤 张宝华

    吴茱萸汤乃《伤寒论》中方,善治水气冲逆之证,且能健胃。故而主以吴茱萸汤温中化饮,补虚健胃。若服吴茱萸汤症不得缓反加重者,其病不在中焦,非中虚水饮所作,当在上焦耳,药不对证,故而有斯论。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化饮,止呕止痛,良方也。

  • 尿频一个月,中药五剂缓解。 祝鹏军

    今天复诊的一个患者,尿频一个月。四诊合参,一个湿热下注兼肝郁气滞的表现,我问阿姨,西药吃了没用,那咱们试试中药,阿姨说可以,哈哈。饮食如故,是病在下焦,没有影响到中焦。对于慢性尿路感染还有一个方效果也不错,猪苓汤,养阴为主。化验治疗也正常了。

  • 治疗舌苔厚腻的一些心得 陈虹

    “厚白苔”“厚腻苔”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治疗起来也方法颇多,总结一些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整理如下:1、燥湿法,主要针对脾湿重,排便软,不成形,常用治疗药物可选枳实,厚朴,槟榔,黄连,白头翁。

  •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 谢江强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除了前面提到的引起孩子肝气不舒的原因,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期盼也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负担。这样下来,孩子的压力得不到任何疏解。这种压力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孩子服用五服药后,打嗝的问题就解决了。

  • 孩子痰湿一直不除,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谢江强

    孩子痰湿一直不除,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痰湿体质的孩子,容易得呼吸系统的毛病这个孩子的舌象有两个特点:第一,舌苔又厚又腻,而且铺满了整个舌头。

  • 用食疗的方法兼顾消积食和补脾 谢江强

    而8个月到2岁的孩子,他们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健全,如果要给他食用补脾消积米,我建议用补脾消积米熬粥。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对照条文”!《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这两个条文在用药上也是“一药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