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二)
少阴病在后面,“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本条是微结于里,脉沉,“虽脉沉细”,也不是少阴病传里而为太阴病的病证。咱们要知道这个少阴病指表阴病,太阴病则指里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为什么如此呢?先生作答了,他说阴证没有外边有汗的这种情况。阳明病法多汗,头汗出这也是热象。少阴没有头汗出的这种症状,“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这是先生的定论。
“可与小柴胡汤”,这种病理状态下可与小柴胡汤治疗,而不是小柴胡汤主之,仲景先生这个“可与”、“宜”、“主之”语气可不是随便写的,那么这里搁个“可与”是为啥?上面的这些病症,是既有表又有里,有些是柴胡证,如“口不欲食”,但它不是那么的明显,“心下满”嘛,而不是“胸胁苦满”,就因为柴胡证的存在,治疗时这个汗下必须谨慎,所以先生才“可与”小柴胡汤,搁个“可与”,这是临证时教我们当斟酌斟酌,谨慎治疗。
小柴胡汤这个方药,也能通大便,上一条咱们提及过了。柴胡这个药对胸胁的疏泄是很起作用的,咱们先生用柴胡还是基于《本经》的推陈致新。而后世医家说柴胡能升提,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大家都知道,这是名方,李杲创制的。李杲是“补土派”创始人,后世医家总结他说,对于柴胡的应用有着他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他不仅继承了前人对柴胡疏肝解郁、退热的作用,更开创性地将其升阳举陷功效系统化,并融入脾胃学说中。补土派的鼻祖嘛,脾胃脾土,自然他的东西离不开脾胃。那么他的柴胡有什么创新呢?李杲首次明确提出柴胡能“引胃气上升”,并系统应用于“清阳下陷”诸证。他认为脾胃气虚会导致中气下陷,引发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头晕乏力等症状。此时需以补气药(如黄芪、人参)为主,配伍少量柴胡升提清气。他的补中益气汤,黄芪用18g,柴胡仅为6g,这是目前公认的典范。他的配伍逻辑是以黄芪补中气为君,柴胡为佐使,协同升举清阳;柴胡的用量精微,宜小,以(3-6g)为宜,避免过度升散耗气。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海棠 陈鹏
2003级硕士研究生,曾任医学院校大学老师,现任医生,百江诗社社员。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六条(二) 张宝华
也就是说这个“不得出汗”是一时的情况。这也是,凡是误治之后,身体受伤了,多少要发瞑眩状态的。这个先“烦”,也是瞑眩状态的一个反映,不过是个小瞑眩。像这一类的病,依据先生的意思大概还得用桂枝汤。发一阵烦躁,然后出一身汗就好了。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三条(一) 张宝华
一百一十三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形作伤寒”,病形像没有汗的伤寒,也发热恶寒。那么这条他所说的症状,就是桂枝二越婢一汤的所叙。这条和桂枝二越婢一汤那条对着看就明白了。 -
95.引火汤治牙痛、咽痛、口腔溃疡、牙齿松动医案分享 杨涛
2024-12-31二诊服药后牙痛咽痛、牙齿松动、口腔溃疡明显好转,患者对疗效满意。现无咽痛、口腔溃疡,稍牙痛。无口腔溃疡,最近饮食辛辣有点牙痛咽痛,不影响吃饭。中药继以引火汤合二至丸加减调理巩固。临床上运用引火汤时,可根据阴虚、阳虚、脾虚、湿热的偏盛调整 -
92.颈项到腰腿僵硬酸痛半年余,中药加针灸事半功倍疗效佳 杨涛
继续中药加针灸巩固治疗。针灸和中药都是建立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在针药并用过程中,针灸与中药主要有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和反效制约三种关系。针药的同效相须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药物为主,针灸为辅。 -
伤寒论第一百零一条(二) 张宝华
所谓的瞑眩反应是病人在接受治疗后,病人的身体发生应激反应。一个病,邪盛正虚的时候,吃药要“中病”,发生瞑眩状态是很有可能的。今天就说到这,明天说第一百零二条,那条又交待小建中汤有关事宜了。 -
从"火郁发之"谈温病透热法的现代演绎 刘颖
吴鞠通"火郁发之"四字顿启灵犀。家属惊惶之际,忽见其周身红疹透发,热势骤降至37.8℃。据"气虚发热"理论,用补中益气汤加青蒿12克、白薇9克,仿"甘温除大热"法,三日热退。此证印证东垣"阴火"学说,示人透热不必尽用寒凉。 -
伤寒论第三十九条(一) 张宝华
三十九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依这条这样的文章,容易给人造成口实,这成为话柄了:这个“脉浮缓”之前写个“伤寒”。这种“身不疼,但重”,没有汗的病理状态,也叫做太阳伤寒,因此这个“伤寒”就是冲着无汗说的。 -
经方实验录之不寐案 张宝华
伴怕冷,下肢冷甚,足常凉,自觉寒凉之气如骨中冒出一般;平素体倦乏力,精力不足;耳鸣;食不佳;诸症自春节期间发热、呕吐一次后加重;大小便尚可。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
被动操,玩不好真的很被动 谢江强
但目前并没有优质的临床证据表明,被动操对健康婴儿有运动、神经及智力方面的促进意义。如果像视频里那样剧烈、粗暴的进行所谓的“被动操”,发生损伤甚至的意外的风险都很大,已经有被动操导致孩子骨折的临床报告了。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八十八条 张宝华
八十八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上》徐大椿:与禹余粮丸,疑即此(赤石脂禹余粮汤)为丸。
-
大夫,你说的真准,中药吃到第四天,症状加重了…… 于军
出现瞑眩反应是件好事,说明人体病态平衡被打乱,正在重新调整为健康平衡。大部分人服中药后三至七日发生瞑眩反应,一般持续二至五天。一般情况下,若瞑眩反应不重,可继续服用中药。
-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二) 张宝华
你像这个结胸证,那你一按他的肚子你就知道了,《伤寒论》说“心下如鞭”、“心下痛,按之石硬”,那应手如鞭,如石的体征可想而知了。那么这种情况呢,得用柴胡剂啦!柴胡剂那是不二之选,通过我们观其脉证呢,也确实需要柴胡剂来治疗。
-
再观吴茱萸汤 张宝华
吴茱萸汤乃《伤寒论》中方,善治水气冲逆之证,且能健胃。故而主以吴茱萸汤温中化饮,补虚健胃。若服吴茱萸汤症不得缓反加重者,其病不在中焦,非中虚水饮所作,当在上焦耳,药不对证,故而有斯论。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化饮,止呕止痛,良方也。
-
尿频一个月,中药五剂缓解。 祝鹏军
今天复诊的一个患者,尿频一个月。四诊合参,一个湿热下注兼肝郁气滞的表现,我问阿姨,西药吃了没用,那咱们试试中药,阿姨说可以,哈哈。饮食如故,是病在下焦,没有影响到中焦。对于慢性尿路感染还有一个方效果也不错,猪苓汤,养阴为主。化验治疗也正常了。
-
治疗舌苔厚腻的一些心得 陈虹
“厚白苔”“厚腻苔”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治疗起来也方法颇多,总结一些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整理如下:1、燥湿法,主要针对脾湿重,排便软,不成形,常用治疗药物可选枳实,厚朴,槟榔,黄连,白头翁。
-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 谢江强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除了前面提到的引起孩子肝气不舒的原因,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期盼也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负担。这样下来,孩子的压力得不到任何疏解。这种压力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孩子服用五服药后,打嗝的问题就解决了。
-
孩子痰湿一直不除,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谢江强
孩子痰湿一直不除,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痰湿体质的孩子,容易得呼吸系统的毛病这个孩子的舌象有两个特点:第一,舌苔又厚又腻,而且铺满了整个舌头。
-
用食疗的方法兼顾消积食和补脾 谢江强
而8个月到2岁的孩子,他们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健全,如果要给他食用补脾消积米,我建议用补脾消积米熬粥。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对照条文”!《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这两个条文在用药上也是“一药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