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颈项到腰腿僵硬酸痛半年余,中药加针灸事半功倍疗效佳
患者,男,44岁
2025-4-27 初诊
主症:两侧颈项到腰腿僵硬伴双下肢酸胀疼痛半年,局部喜温喜按,在他处服中药一个月,效果不理想。

虚:不荣则痛,局部喜按,大便稀,脉沉细
实:气滞痰凝,不通则痛,喉阻苔腻
寒:手足逆冷,得温痛减
热:肝郁化热,口苦口干,手心发热
为什么是肝虚血瘀?肝主筋,下肢酸胀疼痛、牵拉样往往是肝肾精血亏虚,血不荣筋。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体阴:肝血亏虚。用阳:疏泄自然不足易气滞血瘀,或麻或痛。宜用曲直汤或养筋汤类治疗补益肝肾,活血止痛。湿热可加二妙,痰湿可加二陈虚寒可加理中,血瘀可加乳没。
日常宜节制房事,避免熬夜,防止精血亏耗。还宜调畅情志,适当运动,以助气血运行。饮食宜清淡温和,以防损伤脾胃、酿生痰湿。
2025-5-8 二诊双下肢酸胀疼痛、牵拉样感明显减轻,两侧颈项到腰腿部僵硬感稍减。遂中药配合针刺理疗,加强舒筋通络。

针刺选膀胱经、肝肾经穴位为主
肝腧、肾腧、环跳、委中穴加电针以增强刺激
2025-5-17 三诊基本无颈项到腰腿僵硬感,无明显痛,仅小腿仍有点酸胀。继续中药加针灸巩固治疗。


按: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
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三国西晋时期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而针灸疗法的文献记载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针灸和中药都是建立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在针药并用过程中,针灸与中药主要有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和反效制约三种关系。
异效补互的针药并用,主要用于:①患两有种或两种上以的疾病需同时进行治疗;②疾病现表为内外同病、寒错热杂、脏腑络经同病等复杂的病机,需要不从同的方面以加治疗;③其他的需要从病-证关系、体质-疾病关系等方面同时治疗的疾病。
针药的同效相须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药物为主,针灸为辅。当患者长时间服药后对服药产生一定的厌恶心理,采用针灸治疗替代一段时间或一定程度的药物治疗;或当患者长时间大量服药有可能造成一定损害时,可以减轻药量,而采用功效相同的针灸治疗替代一定程度的药物治疗。
另一方面,针灸为主,药物为辅。临床上某些虚病损症,针灸虽能调和整激发机功体能,但因只是种一外在刺激,并不能高提物质基础,因而收缓效慢或疗效以难持久,无法保证效疗的稳定性。对于种这情况,在以针灸疗治为主同的时,再给予中药辅助调理,适当使用肉血有情、益肾填之精品,可助针灸效疗的发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交流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零三条(四) 张宝华
它与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就有不同了,没有了人参和甘草,把小柴胡汤的人参、甘草去了。他说还有一个方子是有大黄的,“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同时也是扶助正气以祛邪。通过大、小柴胡汤的研学,我们应该了解很多很多,无论是养生还是临证,都有所裨益,对吧! -
慢性鼻炎 谢江强
慢性鼻炎鼻炎指的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慢性鼻炎主要特点是炎症持续三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间歇期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肿胀或增厚等。目前,鼻炎患者正在逐年增加,而且年龄趋向低龄化。 -
栀子豉汤治疗头汗医案 张训景
首诊时,采用栀子豉汤加味治疗。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栀子豉汤作为清热除烦的经典方剂,在此案中加减运用,旨在清热除烦、滋补肝肾、调和营卫。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并发症的治疗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和耐心。 -
中医治疗心脏支架术后不适医案 赵阳
一位63岁男性患者前来就诊,他于去年分两次接受了四次心脏支架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小剂量破格救心汤常用于治疗普通心脏病,如心慌心悸、胸部疼痛等,疗效显著。心脏支架手术后,血管局部可能因支架导致血流不畅,进而产生瘀血。 -
婴儿肠绞痛 谢江强
婴儿肠绞痛孩子有些问题在医生看起来不像病,但却让家长头痛不已。肠绞痛主要发生在2周至4个月之间的孩子,也有少部分延续到半岁以后,多发生于傍晚或半夜时分。对肠绞痛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减少孩子的哭闹,同时也安抚、缓解家长的焦虑上。 -
苓桂术甘汤的妙用 赵阳
以上三条均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核心病机均是外邪里饮,饮气上冲出来的系列症候群。苓桂术甘汤降冲气,关键在桂枝的用量。 -
从少阳论柴胡类方应用心得——谈《伤寒论》第96条之临证体悟 刘颖
《伤寒论》第96条详述小柴胡汤证治,历代注家多执"往来寒热"为辨证眼目。今不揣浅陋,试以三焦气化论柴胡剂运用心得,或可补前贤未尽之意。对于柴胡剂用量尤当斟酌。可见柴胡类方运用贵在调畅气机,非必以量大取胜。于肿瘤术后调理中,柴胡剂尤显妙用。 -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常以心外症状起病,不易识别,误诊率高, 刘勇
面色苍白,超过半数暴发性心肌炎儿童会有此表现。检查首选心电图,不是心肌酶!心电图改变在暴发性心肌炎中较早出现,可用于早期筛查。窦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改变,QRS低电压与T波倒置是暴发性心肌炎的特征性表现,除此之外,ST-T段改变、QRS波增宽及传导阻滞等也 -
以自然为师二~~四姑娘山游记 吴志平
四姑娘在海拔3千米以上,这次的高原之行,感触颇多,特别是在身体上的感触。去四姑娘山镇车子必须要上到四千两百米的巴郎山后再向下走到大约三千四百米的地方。 -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三) 张宝华
对于热津液伤时,后世有些医家就不像仲景这么治了,后世认为这个情况时都得滋阴。《神农本草经》说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最新文章
-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 陈锦辉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患者李某专,女性,73岁,揭阳市人。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脉表现,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为缓解患者痛苦,特拟加味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三叉神经痛,通过调和气血、舒缓神经、止痛等作用,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
秋逝 陈鹏
秋风已走文/陈医生那讨厌的秋风弄丢了她从春天写来的情书我的身体与虚空摩擦惊动十方神佛冬日的空气都是沉重的到处都是羊肉汤的味道那扇尘封已久的门已经打开时光还停留在2004三棵树还在人已非秋风已走所有人在默默忍耐这零度的寒你从天穹中走来道一声嗨不想分辨你是仙是
-
麂坞村口的大树 陈鹏
麂坞村口的大树文/陈鹏医生麂坞村口的树曾经年轻过春来发嫩枝冬来落黄叶听风的话听雨的话也想钻天入地也曾羡慕树下跑来跑去的小孩其中也有臧槐的小身影岁月蹉跎风吹干了你的泪水雨浇灭了你的梦想你越来越沉默就如中年的臧槐不与人争孤芳自赏无数个不眠的夜里或树下或溪边溪花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一) 张宝华
六十四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这直言了“发汗过多”,就和六十二条和六十三条不一样了,这肯定是误治了,发汗过多嘛!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金匮要略》认为奔豚病皆从惊恐得之。
-
经方加减治愈“胃胀伴反酸便干2月余”案 宗琪
患者:邓某某性别:女年龄:68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9日主诉:胃胀伴反酸2月余。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
-
临证医案小结其二 胡松岩
患者韩某某,男,45岁。避风寒,畅情志,不适随诊患者梁某,男,58岁。舌红少津,脉弦。
-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 谢江强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脾胃虚弱的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生病为什么说孩子的身体问题大部分是由脾胃问题引起的呢?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外感类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发育迟缓、瘦弱等问题,这些无一不与脾胃虚弱有关。
-
小柴胡汤 李华歆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小柴胡汤主之。
-
中医治疗扁桃体肿大案例分析 崔国宁
继续治疗两周后,扁桃体肿大程度明显减轻。继续巩固治疗三个月,扁桃体肿大基本恢复正常,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咽痛症状消失,扁桃体颜色转为淡红,肿大程度减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机体的整体状态,从根本上治疗扁桃体肿大,减少复发。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