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三十九条(一)

2025.04.03 637阅读 评论数 4 15

三十九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这条他开头冠以“伤寒脉浮缓”,这初看都矛盾了,伤寒应该浮紧,这来个脉浮缓,浮缓是中风的脉呀!对吧!这很让人蹊跷的,一个人写的书,口吻得一致吧,这岂不自相矛盾?依这条这样的文章,容易给人造成口实,这成为话柄了:这个“脉浮缓”之前写个“伤寒”。

那么依据他后面说的“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我们从中推求一下,这个是水气病,体表有水气,古人成为水气病,这个水气病临床表现就是这个样子的,人身不疼,但重,自我感觉身体沉重,就是体表的器官组织,如肌肉、皮下组织里停水了,当水停到一定的程度,它就沉,人会有这个自我感觉的。这种“身不疼,但重”,没有汗的病理状态,也叫做太阳伤寒,因此这个“伤寒”就是冲着无汗说的。这种状态下,脉内的充血程度未达到麻黄汤那个样子,因此不现浮紧脉,它是这么一个病理状态。

后世医家注伤寒,说桂枝汤治风邪,治风伤卫;麻黄汤治寒伤营;大青龙汤治营卫俱伤,大青龙汤既治中风,又治伤寒,这是仲景先生的本义吗?咱们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诸葛亮未出茅庐以定天下策,三分天下,魏蜀吴三足鼎立,诸葛亮是道家的,老子的《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帝是人文始祖了,我们本土的,他也是道家的始祖了,大家都知道《周易》,这个《易经》是我们文化的根了,孔子作《十翼》,老子著《道德经》,其根源都是在《易经》,后世医家都是通百家学说的,就会受这个思想的熏陶影响,搞出来这个鼎足而三也不足为奇,按《内经》注解《伤寒》自然就会有这个结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至于对错这里就不加以论述,仁智之见,半斤八两的扯皮不在咱们研究的范围,张仲景到底源于何而作,大家可以去探索一下,琢磨琢磨。

咱们从仲景先生这个书前后来看,他这个书注重临床实践,而不在理论上,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绝无空谈的地方,他侧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整个书就围绕着这个来治病,解决实际问题,虽然他整个的书叫《伤寒杂病论》,我们现在看到的面貌来说,还是重在《伤寒》了,有所遗失嘛!不是全貌,它不完整,这个书是一个人写的,那么他有他写作的风格,口吻上是一致的,因此,表达方式就不一定是个人都能接受的,其中就有非议,诘难用是好的,真理越辩越明嘛!学者必须有思辨的精神,否则难得真经,真知灼见都是不断修炼后的结果。目前大多数人,也可以说基本上吧,都是看着以经解经,也就是以《内经》注解《伤寒》的书来讲学也好,搞临床也罢,基本上都是这么个认知,可以说达成共识了,一千多年下来,都是这个样子的:桂枝汤治风邪,治风伤卫;麻黄汤治寒伤营;大青龙汤治营卫俱伤,大青龙汤既治中风,又治伤寒,所谓鼎足而三,三足鼎立了。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产后病 谢江强

    产后病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有关的疾病,统称为“产后病”。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四个方面。运用中医膏方治疗产后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所开膏方补泻的比例。妇人产后脾胃多虚弱,运化功能尚未恢复。

  • 达郁起苇汤 潘洪波

    这位病友就是典型肝气郁结,肝木不能疏泄至宗,筋疲软不起。达郁汤进行加减,拟方如下:达郁起苇汤。

  • 初步认识肺心病的诊治 张宝华

    中医治疗肺心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不仅能够提高肺心病的治疗效果,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综上,肺心病的中西医诊疗各有特色,各有优势。

  • 小青龙汤治疗哮喘医案一则 张新东

    初诊,男,64岁。自去年新冠后气短1年,出气困难,咳嗽,咳严重咽紧,有轻微痰鸣声,晨起严重,浓白痰,咽干,后背怕冷,大便正常,小便次数多,纳差,食凉会不适,舌淡苔薄,脉沉紧。

  • 94岁高龄升结肠癌伴肝多发转移治疗案2 张训景

    刘*男94岁2019.09.12复诊主诉:升结肠癌伴肝多发转移5月余,口服呋奎替尼d1-21,q28d第2周期第21天,乏力4-5级同前,腹胀2级2月,夜尿多影响睡眠,CEA,CA199下降。

  • 中医药协同化疗减毒增效治疗结肠癌 张训景

    经过长期中药治疗抗转移复发。这是一个IIIc期的患者,IIIc期的病人经过中医标准治疗后复发转移率仍高达50%。到三诊,患者一直交替使用中药,症状基本减轻。

  • 虚劳的医案整理2 谢江强

    医案135冯某,男,51岁。香砂六君子丸,1次12粒,1天3次口服,连服10天。药证相符,故服药后,症状减轻,精神转佳。医案136范某,女,28岁。并嘱其多休息,少烦劳。医案137顾某,男,47岁。

  • 痤疮 潘洪波

  • 失眠医案膏方整理3 谢江强

    医案81梁某,女,72岁。百乐眠胶囊,每次4粒,每天2次口服,连服15天。以天麻钩藤饮滋水涵木,平肝潜阳,阳入于阴则能眠。医案82徐某,男,37岁。肾水亏少,肝血不足,肝阳上亢则血压高,以天麻钩藤饮滋水平肝降血压。

  • 泽泻汤 李华歆

    说的是位于心下的位置本有停饮,因为水饮的异常停留导致中焦不能有效行使“升清降浊”的功能,所以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此时考虑可以使用“泽泻汤”!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