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失眠半月,2剂见效! 宗琪
患者:李某某性别:女年龄:51岁初诊:2025年6月1日主诉:失眠半月。诊断:失眠处方:小柴胡汤加减7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30g党参20g炙甘草20g生黄芩20g大枣6个生姜20g夏枯草30g生薏仁60g当归15g煎服方法:冷水1400毫升左右泡透,水 -
食入即吐伴小便疼热1周余,经方一剂愈 宗琪
患者:车某某性别:男年龄:74岁初诊日期:2025年5月30日主诉:食入即吐伴小便疼热1周余。 -
劳动节:假期日常 张训景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患者的信任,是我前进最大的动力 -
不寐四年,发现hpv阳性2年 罗志琴
既往hpv病史阳性2年。患者目前入睡可,复查hpv转阴。按语:患者坚持调理3个月左右。此患者寐差及hpv阳性,跟其免疫力差,气血不足有关,经过中药补气养血抗病毒调理后恢复正常。 -
陈医生书法 陈鹏
-
伤寒论第三十一条(一) 张宝华
三十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这个“几几”就是是一个状词,之前桂枝加葛根汤,第十四条条吧,他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那条我们就说过这个“几几”。 -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十) 张宝华
四逆汤方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唯有附子干姜配伍起来,温中回阳的作用才能极尽其能,因此治疗心衰这类的危急重症,我们就依仗四逆汤。 -
长期倦怠案谈"谷气下陷"的调治 刘颖
患者沈某,男,41岁,快递站点负责人,主诉周身倦怠如负千斤五年。细察病机,《脾胃论》"谷气下流,则九窍不通"正为此证写照。患者长期饮食失节,脾阳被困如困兽,清阳不升反陷,浊阴不降而滞。这些案例印证了李东垣"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深刻洞见。 -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四) 张宝华
如果病变成像疟疾似的,定时发寒热,一天发两次,那么这个时候应该小发汗,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
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味治疗眩晕 高颖
半夏天麻白术汤出处:出自《医学心悟》卷四。
最新文章
-
家长不改正自己的焦虑 谢江强
家长不改正自己的焦虑,孩子的病还会再犯前面,我介绍了很多调理的方法。此外,家长还可以适当服用一些疏肝理气的药物,或用药物来泡脚缓解自己的焦虑。总结下来,家长的育儿焦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
生活越来越好,为什么孩子的疾病却越来越多 谢江强
生活越来越好,为什么孩子的疾病却越来越多大多数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意思是此时孩子体内的阴气、阳气都处于生发的阶段,容易受到伤害。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损害孩子生发的事情,都是引起小儿疾病的重要原因。
-
伤风散加减治“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案 宗琪
患者:李某某性别:女年龄:15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8日主诉:咳嗽咳痰1周。回访:咳嗽咳痰尽愈,大便约2日一行,纳略增。
-
空调病 李华歆
小编认为所谓“空调病”的概念应该是“因过度使用空调引发的身体不适”,所以就自然不能仅仅局限于吹空调后出现的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它应该是一个证候群!
-
红肿的小腮帮 谢江强
红肿的小腮帮小明明最近可伤心了,因为前些天不知为什么他的小腮帮肿了起来,吃东西的时候还很痛。痄腮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小明明听话地做了几天足浴后,小腮帮的红肿就下去了,再也不疼了。
-
中医“通因通用”之大柴胡汤 郭文龙
杨某,女,45岁。“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体现了中医“通因通用”治法的妙用。遂用大柴胡汤以通里泻实,平胃散以化痰消痞。《伤寒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
经方实验录之汗后发痒数年 张宝华
经多家医院,诊所医治而不得显效。而汗欲出而不能,湿热郁滞未达也。处方:麻黄10克、连翘10克、桑白皮15克、杏仁10克、赤小豆3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蝉蜕10克、荆芥穗10克、甘草10克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
医案 李华歆
医案网诊患者女年四十余,现居广东珠海2024年05月10日初诊以“大便干硬1个月”为主诉求诊!患者自诉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干硬,大便多呈粪球样,自觉排便困难,上述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为求中医治疗故来诊求治!
-
艾灸 李华歆
艾灸本身可以助阳,但是它也容易“伤阴”,所以小编就告诉大姐要想睡个好觉,那就得先停几天艾灸,啥药也不用吃,就多喝温水!
-
头晕目眩医案一则 曹雪盼
阳明是正邪斗争的极期,主要反映胃肠病变。多由太阳病治疗失误,邪热内传入里,伤津化燥而燥结成实所致,或因燥热之邪直犯阳明而成。该患者属于阳明太阴合病,治疗清热温中并用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