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七条(七)
这块儿我说的繁琐了,也是随处释法吧,也不见得对,但是我多年的心得,这里切入230条,关乎到小柴胡汤,因少阳病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是主少阳的,这都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柴胡桂枝干姜汤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我临证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就源于此。经过临床实践发现,柴胡桂枝干姜对于便稀者也有功效,所以我说是大便不调,其中也包括了先干后稀或时干时稀等大便不调的情况。大家常说是肝郁脾虚、肝脾不调等,从脏腑辩证来看就是这个样子的,那么胆热胃寒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的大便呢?也可以吧!这个从脏腑辩证来看也成立,有的病人就有大便溏结不调呀,胆热而结,胃寒而溏,上面这样的大便,黄芩配干姜正是对证的药。黄芩苦寒,去热还能止利;干姜辛热温寒还能强化脏器,特别是胃的机能,一寒一热,一阴一阳,从《内经》出发,就可以高度概括一下,二药可以燮理阴阳,所有的病证不就是阴阳失调嘛,阴阳失去了平衡,人体的生理进入紊乱的病理状态下,二药禀其偏性燮理阴阳而使失衡的阴阳复归于平衡。我经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你像慢性肝炎,我常用这个方,所治的病人都很有效,不但吃的香,睡的安,乏力、大便不调,情绪不佳等临床症状消失,且转氨酶等生化指标也复常了。当然,这得观其脉证后,知犯柴胡桂枝干姜证才行得通,咱们中医绝没有专病专方的药,还是得随证治之,要是同时伴有血虚水盛的,合用当归芍药散就挺好的,要是有血淤证的,你合桂枝茯苓丸也可以的。那么这个兼证因人而异,就得临床上去定,这里就说到这儿。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一条(六) 张宝华
《神农本草经》中载巴豆“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淡癖,大腹水张,荡练五藏六府,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内,除鬼毒蛊注邪物”。假设由于寒痰凝聚而为结胸,就是所谓的寒实结胸,“三物白散”有用的机会。 -
三证思维 李华歆
所以我提倡运用经方理论诊疗应该首先建立“脉证”、“方证”、“药证”高度融合的“三证”思维,这样才能做到诊断明了、用药准确、疗效显著。“脉证”思维众所周知,我们临床上遇到一个病人首先就要先明确他得的是什么病,要明确疾病的性质、发展规律及转归等基本情况。 -
脾肺肾不足 谢江强
脾肺肾不足陈某,男,7岁。患儿形体瘦小,易感作咳,面色萎黄,形神不振,纳谷一般,舌苔薄黄,二便尚通,此化源匮乏,肺肾不足,当以健脾益肺,滋肾生精。故调治之,当以健脾益肺,滋肾生精为主。 -
泄泻 谢江强
2024年11月27日就诊。患儿平素便下松散,饮食不慎则泻利易作,人感乏力,腰膝酸软,面色不华,纳谷欠香,舌苔薄净,此脾气虚弱,肾气不足,调当健脾益气,补肾固脱为主。调理之,当以脾肾同补。 -
从"火郁发之"谈温病透热法的现代演绎 刘颖
吴鞠通"火郁发之"四字顿启灵犀。家属惊惶之际,忽见其周身红疹透发,热势骤降至37.8℃。据"气虚发热"理论,用补中益气汤加青蒿12克、白薇9克,仿"甘温除大热"法,三日热退。此证印证东垣"阴火"学说,示人透热不必尽用寒凉。 -
伤寒论第四十八条(三) 张宝华
“解之熏之”,解之就是用小剂的发汗药以达到发汗的方法,来解其怫郁在表的外邪,这不关乎里边的事。或者是熏之,稍稍出点汗就能好,这个病不打紧的,病邪轻微。这说明是表不解而发烦躁,“当汗不汗”的缘故。 -
自学中医 李华歆
最大的问题就是面前的这个十几岁的小朋友其实跟自己的父亲有严重的隔阂,为啥呢?最后小编想跟大家说一句,自学中医是好事,但是千万不能盲目的以身试药!!! -
伤寒论第四十条(三) 张宝华
细辛性温味辛,能祛风解表,常用于治疗风寒表证。以辽宁细辛为地道药材,其药效显著。细辛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其挥发油和黄樟醚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细辛过量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导致呼吸系统麻痹,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
伤寒论第三十九条(一) 张宝华
三十九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依这条这样的文章,容易给人造成口实,这成为话柄了:这个“脉浮缓”之前写个“伤寒”。这种“身不疼,但重”,没有汗的病理状态,也叫做太阳伤寒,因此这个“伤寒”就是冲着无汗说的。 -
从胃痛泛酸案谈"寒热错杂"的调治 刘颖
患者郑某,男,39岁,外卖骑手,主诉胃痛灼热与冷痛交替发作八年,伴泛酸嗳气。细察病机,《伤寒论》"寒热错杂,心下痞硬"在此案中生动呈现。舌苔黄白相间乃寒热错杂之明证,掌热指凉揭示上热下寒之病机。首诊五剂,患者胃痛发作频率减半,泛酸若失。
最新文章
-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二) 张宝华
你像这个结胸证,那你一按他的肚子你就知道了,《伤寒论》说“心下如鞭”、“心下痛,按之石硬”,那应手如鞭,如石的体征可想而知了。那么这种情况呢,得用柴胡剂啦!柴胡剂那是不二之选,通过我们观其脉证呢,也确实需要柴胡剂来治疗。
-
通耳方临证实录 陈锦辉
通耳方临证实录由通气散合小柴胡汤加减组成的“通耳方(自拟方)”治突发性耳鸣耳聋效果好,下面是我用该方治疗该病的第一个验案。病情进一步改善,拟9月5日处方继续服用。
-
师颂 文/陈医生 陈鹏
师颂文/陈医生世人偏爱山里行爹娘最懂天地情道僧未解人间苦菩萨现身讲台中
-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 谢江强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除了前面提到的引起孩子肝气不舒的原因,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期盼也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负担。这样下来,孩子的压力得不到任何疏解。这种压力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孩子服用五服药后,打嗝的问题就解决了。
-
帮助孩子长高的足浴方法 谢江强
帮助孩子长高的足浴方法到马姐家做客时,她告诉我,儿子的身高问题是她一直担心的。像小力这样的孩子,之所以长不高,不仅和肝肾功能低下,不能濡养筋骨有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肥胖的身体造成的。
-
皆是缘 张宝华
有心佛不渡,病治有缘人。技福皆因缘,起于性空中。卧龙子渊于盛京
-
扭伤后肩痛两月余 张宝华
张某某,男42岁。于2024年05月03日13:26初诊症状简述(刻诊):主诉:左肩疼痛两月余。素有慢疾,若咽痛,耳鸣等,俩月前劳作不慎扭伤左肩后现疼痛,不以为意,续作如前,亦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医案 李华歆
医案面诊患者女年五十余,现居广东深圳2024年4月29日初诊以“腹胀多年”为主诉求诊!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
初探《伤寒杂病论》中陈皮 张宝华
陈皮亦名橘皮,今多称之,而于古之多谓橘皮。观《伤寒杂病论》中有橘皮者四方,皆取其温中理气、消胀满、利水谷、止呕逆之功,主太阴里证,临证见呕、哕、胸闷等气逆诸症。《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取本经义用橘皮温中理气、消胀满、利水谷,止呕逆、主治太阴里证。
-
伤寒论62-63 李华歆
小编的话帮助别人其实就是救赎自己!正所谓天道好轮回!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2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