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卢扶阳医学医案第5篇:胃脘痛(阳虚寒凝证)
赵某某,男,51岁,销售经理。2023年8月5日初诊。主诉:胃脘部冷痛反复发作8年,加重伴腹泻2个月。患者长期饮食不规律,8年来胃脘部冷痛,喜温喜按,近2月加重,食生冷即腹泻,日行3-4次,夹杂不消化食物。伴有腹部畏寒、四肢不温、腰酸乏力、夜尿频多(2-3次/夜)。曾服多种胃药及清热祛湿中药效果不显。舌淡胖润,苔白滑,脉象:右关沉紧滞,尺沉细微;左寸细弱,关弦紧,尺沉紧无力。
辨证分析与立法
四诊合参,此乃胃脘痛(阳虚寒凝证)。患者太阴脾阳大虚(右关沉紧滞),寒湿内盛;少阴肾阳不足(双尺沉细微),火不暖土。郑卢医学强调"阳主温煦",此案根本在于脾肾阳虚,寒凝中焦。治当扶阳温中,散寒止痛。遵循"祛邪、建中、填精"次第,首诊温中化湿;二诊温肾暖土;三诊建中固摄;四诊填精补火;五诊巩固根本。
处方与调护
初诊(2023-08-05)
立法:温中散寒,化湿止痛。
处方:桂枝法加减
桂枝尖25g,苍术15g,南山楂20g,炙甘草10g,生姜50g,西砂仁15g(后下),法半夏15g,陈皮12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忌生冷瓜果、油腻之品,饮食宜温热软烂。
服药后胃痛减轻,腹泻稍减。脉象:右关紧象稍缓。
二诊(2023-08-09)
脉象:右关仍沉紧,双尺沉细。
立法:温肾扶阳,暖土化湿。
处方:附子桂枝法加减
制附片45g(先煎),桂枝尖20g,贡术15g,西砂仁15g(后下),炙甘草10g,干姜25g,吴茱萸12g,生姜60g。4剂。
医嘱:药后若觉腹部温热,为阳气来复之佳兆。
服药后胃冷痛明显减轻,四肢转温,腹泻减至日行2次。
三诊(2023-08-14)
脉象:右关转缓,双尺稍起。
立法:建中固摄,温脾止泻。
处方:附子理中法加减
制附片60g(先煎),贡术15g,党参20g,干姜30g,炙甘草10g,西砂仁15g(后下),煨肉豆蔻15g,补骨脂15g。4剂。
服药后大便渐成形,日行1-2次,胃脘冷感继续好转。
四诊(2023-08-19)
脉象:双尺渐起,已有柔和之象。
立法:温固下元,填精补火。
处方:附子填精法加减
制附片70g(先煎),贡术15g,西砂仁15g(后下),菟丝子20g,补骨脂15g,鹿角胶10g(烊化),煨诃子12g,炙甘草10g,生姜80g。5剂。
服药后精神转佳,腰酸减轻,大便基本成形,夜尿减至1-2次。
五诊(2023-08-26)
脉象:六脉调和,关尺温暖充盈。
立法:温固根本,健脾益肾。
处方:扶阳巩固方
制附片60g(先煎),贡术15g,西砂仁12g(后下),党参20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生姜60g。7剂,隔日1剂。
患者实际感受:患者欣喜告知:"八年胃痛终得解,如今胃脘温暖舒适,腹部畏寒消失,大便正常,食欲增进,腰膝有力,整个人精力充沛。"
体会
本案体现了郑卢扶阳医学 "火暖中土,阳运四旁" 的理论思想。患者胃脘痛虽表现在中焦,其本在于下元阳虚,火不暖土。首诊桂枝法温中化湿,祛邪建中;二诊加入附子、吴茱萸温肾暖土;三诊理中法健运中州;四诊填精补火,巩固根本;五诊调和脾胃,完全契合郑卢医学"祛邪、建中、填精"的治病次第。郑卢医学治胃脘痛,重在辨清阴阳,阳虚寒凝必温阳化气,使火生土旺,则胃痛自除。凭脉用药,分次第治疗,乃取效之关键。
(医案撰写:郑卢扶阳医学传承人杨允执)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五十三条(三) 张宝华
第150条,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那也是个难治的病。150条太阳少阳并病下之后,一方面心下硬,为结胸,一方面下利不止,这条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 -
大柴胡汤开郁泻火——胆石胁痛之郁火腑实辨治 彭幽
伤寒巨擘刘渡舟盛赞大柴胡汤为“开郁泻火第一方”,由小柴胡汤去参、草,增入大黄、枳实、芍药而成。大柴胡汤既可疏利肝胆之郁,又能通泻阳明之实,气血同治,升降兼调。临床多用于肝胆郁热、胃肠壅实、气血不和之证。故大柴胡汤虽为泻剂,却又有调和之效。 -
经方之桂枝加附子汤 郭文龙
遂用桂枝加附子汤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止汗;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止汗;升降散升清降浊,调整气机以除痞满,三方共达扶阳益气,固表止汗之功。《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
面瘫、尿频、失眠、汗出并治一案 杨懿
另外虽然五苓散常用于尿不出者,本病为尿频,好似用药用反了,但五苓散本质为膀胱气化不利问题。精微阴液不足,则心难滋养,加之肝火扰动,所以失眠便必然有之,加五味子补阴液收敛心神。一周后面瘫、多汗、失眠、尿频均明显改善。 -
嗜睡症中医治疗案(痰湿困扰)(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无四肢麻木,食欲食量可,近2年体重未见下降。询问患者服药期间小便次数未见增加。白天嗜睡情况显著减轻,患者昨日开拖拉机奔跑70公里未见瞌睡发作。 -
小儿饱食及吃饱了就睡为什么不好? 谢江强
据临床所见,一次饱食或经常的饱食均可导致疾病,其直接后果一是伤脑,二是害胃。饱食超出胃的纳食限度,使柔嫩的胃失去弹性活力,此种受伤的胃易导致厌食,不消化,发胀等后果。因此,孩子吃饱就睡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必须加以纠正。 -
正初夏—愁肠九转酒过 张宝华
愁肠九转酒过明朝寤来何处天涯人行天涯路陌上公子繁鬓霜朵朵菊花向秋阳抬望眼佳人可曾来过绿阴阳里飞花纵酒高歌谁家想当年一江春水留不下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二条(一) 张宝华
一百一十二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太阳伤寒,不虚,为表实证。“亡阳”两字用得相当到位,由于火热,虽然以火迫劫之,不到亡阳的这种程度未必惊狂,但如果达到这种程度,一定要惊狂。 -
经方叠用治痞证,2诊诸症基本消失!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78岁初诊日期:2025年5月15日主诉:胃胀伴打嗝、夜间口干多年。 -
伤寒论一百一十一条(二) 张宝华
丧失津液,丧失血液,人很快就消瘦,所以身体就枯萎而燥,燥就是热。燥热、津不足,阳明内结厉害的,一定要说胡话。“甚者至哕”,津液再虚到家,胃气也就要败了。“至哕”,是虚极影响脏器机能,尤其胃到这种程度危险极了。尤其虚,津液本虚而有热,更不能用火攻。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二十七条(三) 张宝华
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我们算算这个桂枝汤,它是原方的四分之一,越婢汤用原方的八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是二比一。
-
头晕、呕吐3天,中药3剂痊愈 宗琪
患者:李某某性别:男年龄:8岁初诊日期:2025年1月17日主诉:头晕、呕吐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头晕、呕吐,伴咳嗽,纳差,伴口臭,无汗,大便时不畅,昨日喝水即吐,舌质淡,苔白厚腻,舌边红点,舌尖略红,左脉:浮数有力,右脉:浮数略弦有力。
-
桐君老人如果还活着 陈鹏
桐君老人如果还活着文/半仙桐君老人今若还在一定是一个超级懵逼的状态医术传承难适今日之考核群众满意度如山饮片使用率似针药占比学分制种种考核重重难喘息昔日悬壶济世志如今陷于制度泥就算你问心无愧疚领导应该不会满意救死扶伤本初心何在都是一群外行在瞎逼逼[呲牙]医者
-
夜间燥热医案一则 高颖
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欠佳,且有心血管并发症,心梗,装入支架。一周后随访,夜间脚热消失,舌尖皲裂出血疼痛消失。按语患者夜间心慌燥热难眠,符合栀子豉汤证。
-
中医治疗解颅的临床辨证分析 崔国宁
中医在解颅的诊疗方面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精准的临床辨证,可为患儿拟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显著提升疗效。医者应依据患儿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演变、体征变化,动态调整辨证思路与治疗方案。
-
精伤学说-五脏病以肺之宣发 赵立生
中医认为,五脏病以肺之宣发为主要表现。在人体的呼吸过程中,气与津液都要通过肺来完成,只有肺的宣发功能正常,才能维持气与津的正常运行。肺主皮毛,而皮毛是人体最大的防御系统。因此,肺主皮毛,若出现肺卫虚衰时,则会出现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等症状。
-
中医外治法的机制 谢江强
中医外治法的机制中医外治法与内治法的机制相同,只是一饮之于内,一施之于外,有理同法异、殊途同归之意。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学生理、病理、辨证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现代中医外治法,除继承了传统的这些方法外,还常与光、电、激光、超声波等物理疗法相结合,疗效更为显著。
-
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总结分析 崔国宁
一、引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缺陷以及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
-
四逆散联合真武汤治疗肾虚肝郁证阳痿的运用 何明
四逆散本治透邪解郁,疏肝健脾,手脚冰冷。真武汤本治肾阳衰微水肿,补肾壮阳。治疗上予四逆散联合真武汤。嘱患者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少熬夜,少喝酒,适度服用高蛋白食物。四诊,患者高兴诉,勃起正常了,无中途疲软,睡眠正常,偶有多梦。
-
定痫丸应用案例 崔国宁
又继续服用定痫丸巩固治疗了半年左右,期间癫痫发作次数进一步减少,基本能控制在半年发作1次左右,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变得极小。医生后续建议可以适当减少西药的剂量,继续配合定痫丸进行维持治疗,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变化,并且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