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尿频、失眠、汗出并治一案

2025.07.31 582阅读 评论数 12 39
男72岁,右侧口眼歪斜十天,面色白,小便频数、怕热汗多,睡眠不实,梦多,左脉弦而有力,右脉弦尺脉沉弱,舌胖白中间腻白,满布小裂纹
为痰阻经络,气机不通,肝郁化热,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以牵正散,二陈汤,五苓散加丹皮、川芎、益智仁、巴戟天、五味子,配合针灸治疗面瘫
一周后所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其病素有痰湿内蕴,加之生气后肝火内郁引动,则成面瘫,通经活络为标,治痰湿为本。思之痰湿所生为何?当为年长渐衰,命门之火不足,故脾阳不振所致,巴戟天点火,益智仁温肾暖脾又可固缩尿液。
另外虽然五苓散常用于尿不出者,本病为尿频,好似用药用反了,但五苓散本质为膀胱气化不利问题。
患者尿清长而频,舌胖大,为阳虚不足,气化有问题,还爱出汗,水液从不该走的地方出去了。
有人看见方子问我怕热为什么还用巴戟天温阳。因为肾阳不足,怕热是肝经郁火,舌象面相为一派寒相。
汗多不是因热蒸腾而出,而是水液没获得肾阳温煦,又无脾阳运化,没变成精微物质温煦全身,所以水液在体内变多外溢,从外变为汗,从下从小便而走。再看舌头满布裂纹,乃是真正的精微不足,水液全流失了。
精微阴液不足,则心难滋养,加之肝火扰动,所以失眠便必然有之,加五味子补阴液收敛心神。
所以本患既要顾及活血行气解面瘫,也要考虑本质问题,症状有热象,脉象舌象却有寒,虚实间杂,寒热均有,需要审本求因,一一解之。
一周后面瘫、多汗、失眠、尿频均明显改善。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懿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黄褐斑的一点认识 祝鹏军

    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可见颜面出现淡褐色皮肤色素改变,多对称分布于眼周附近、颧部、颊部、额部等位置,抚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表面光滑,无脱屑,无痛痒。这属于中医的整体观,为什么会出现黄褐斑呢。

  • 临证医案记录 胡松岩

    患者李某,男,56岁。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温服。避风寒,畅情志,不适随诊。

  • 为什么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孩子越来越多 谢江强

    为什么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吃重口味的食物多了,肝脾功能失调;二是情绪不好;三是孩子的左右脑发育不平衡。孩子的妈妈感叹道:“罗老师,为了让孩子上这个学校,我们做家长的可没少费心……”

  • 厥阴病 李华歆

    这并不是小编杜撰的故事,而是日常接诊过程中真是的案例,其实小编并不是一个推销“乌梅丸”这张方子有多好,而是要提醒大家日常因“厥阴病”而导致失眠的患者有很多!

  • 余眼中之竹茹 张宝华

    《金匮要略》中称竹皮;《本草经集注》则谓青竹茹;《别录》曰淡竹皮茹;《食疗本草》言淡竹茹;《草木便方》称为麻巴;《上海常用中草药》则名竹二青。如《别录》曰竹茹“主呕啘,温气寒热”,其以明确提出竹茹以止胃气上逆而治呕;后之《药性论》指出竹茹养生可清肺热。

  • 皆是缘 张宝华

    有心佛不渡,病治有缘人。技福皆因缘,起于性空中。卧龙子渊于盛京

  • 亚讲康状态调理 张宝华

    刘某某,男,30岁。生黄芪45克、当归15克、炒白术20克、人参15克、葛根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熟地30克、山芋20克、山药20克、补骨脂15克、枸杞子15克、仙灵脾15克、菟丝子15克、丹参15克、炙甘草15克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 经方实验录之耳鸣,抑郁症 张宝华

    初步判断:1、耳鸣;2、郁证。首诊方夏枯草20克。近来饿时时头晕,耳鸣如旧似减轻。肝郁渐开,脾虚渐复,再议前法,二诊方生姜易干姜,去大枣加泽泻、苍术与之。

  • 《伤寒论》中附子用法 高群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附子泻心汤,在由于内实热导致的心下痞的情况下,同时存在表虚,仍然用附子。总的来说,从《伤寒论》中应用来看,附子的取类比象类似于一团热空气,可走“皮内”,热性可以影响到肌肉骨节,也可以向内部分影响脏腑。

  • 解决“双高”的不二法门 谢江强

    解决“双高”的不二法门我的妈妈爸爸都属于“双高”人群,也就是血压血脂都高的那一类人。如果是“双高”人群,则更应该要注意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实这“双高”,关键在于控制,把指标控制住了,就不用过于担心会产生并发症。定期体检是发现“双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