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之桂枝加附子汤
主诉:全身自汗出,头汗较多1月余 。
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自汗出,必衣服湿透,日三四次发,发无定时。头汗如水流漓,伴恶风,左上臂为重 。胃脘部全天胀满,饭后心慌出汗,身软无力,必平躺休息后方可活动。口干、口渴,口粘。饮纳可,夜寐差,夜尿频,大便时干时稀溏。齿痕舌苔白腻,中间薄黄,脉沉细 。
中医诊断:自汗---肾阳虚证
中医治法: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止汗。
治疗方药:桂枝加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合升降散加减
具体方药如下:
桂枝20g,炒白芍15g,炒白术10g,淡附片15g(先煎)黄芪60g,防风30g,甘草10g,酒大黄10g(后下)姜黄15g,蝉蜕10g,僵蚕15g,芡实15g,金樱子15g,桑螵蛸10g,益智仁15g
5 剂 水煎服
辩证分析:综合上述临床症状并结合舌苔脉象考虑患者先天肾阳虚体质,故随年龄增长,全身阳气渐衰,卫阳不固,导致自汗多并恶风。气随汗泄导致饭后心慌,身软无力。胃胀满、口黏、大便时好时坏,考虑脾阳虚中焦气机失调 。口干、夜尿频,考虑肾阳虚,气化无力导致。遂用桂枝加附子汤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止汗;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止汗;升降散升清降浊,调整气机以除痞满,三方共达扶阳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加芡实、金英子、益智仁、桑螵蛸以温补肾阳止夜尿频。
疗效分析:5剂后自汗出已缓解,胃脘胀满明显好转 。恶风未见好转,遂原方加柴胡、升麻、薤白以升阳固表之功。再进5剂后夜尿频好转 ,恶风较前好转。
《伤寒论》第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本医案为个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不能作为治疗方案范本,分享出来给大家共同讨论学习,感谢大家!!!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三十八条(一) 张宝华
一百三十八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一百二十克这个量可不小了,不可不谓之大剂了。用一个瓜蒌,整个一枚大瓜蒌实,这个量可够大的了,为的是适应小结胸证这个病态下所需要,只有这样的使用方可吻合其病理病机。 -
胃痛、呕吐伴颈痛2天—通腑泄热法速愈 宗琪
患者:L某某性别:男年龄:10岁初诊日期:2025年6月16日主诉:胃痛、呕吐伴颈痛2天。 -
伤寒论第一百二十一条 张宝华
一百二十一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太阳病,宜发汗不宜吐,而医误吐者之过。太阳病在表,应该发热同时恶寒,现在“反不恶寒”,所以太阳病一罢就不恶寒了,病全陷于里了。这个不能当上面的小逆来看待了。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三条(二) 张宝华
所以《伤寒杂病论》这本书啊,随便读读是行不通的。我想伤寒可以读一辈子都不长。这条搁个“形作伤寒”,也是没有汗,“脉不弦紧而弱”。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二条(三) 张宝华
上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在咱们中医的理论上,中风、伤寒,不要以为真有风在人体上、有寒在人体上。拿现代人的视角下,这个中风、伤寒就成问题了,但中医的规律是对的,到现在也是对的。 -
伤寒论一百一十一条(二) 张宝华
丧失津液,丧失血液,人很快就消瘦,所以身体就枯萎而燥,燥就是热。燥热、津不足,阳明内结厉害的,一定要说胡话。“甚者至哕”,津液再虚到家,胃气也就要败了。“至哕”,是虚极影响脏器机能,尤其胃到这种程度危险极了。尤其虚,津液本虚而有热,更不能用火攻。 -
气阴不足 谢江强
气阴不足姜某,男,10岁。肺炎以后,时易感邪,面色欠华,乏力汗多,乳蛾时炎,舌红口干,便下欠畅,小溲量少,肺之气阴不足,当以益气养阴。 -
痤疮的中医分型论治与名家医案解析 周家霁
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面疱”,其病机复杂,与脏腑失调、气血不和、湿热瘀毒密切相关。中医治疗以整体辨证为核心,根据病因病机将痤疮分为多种证型,施以个体化治疗方案。服药2月后,潮热盗汗消失,皮疹渐平,随访1年未复发。 -
伤寒论第五十七条(一) 张宝华
五十七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伤寒发汗已解”,很明显了,这条就接着上边一节,五十五条说“头痛者,必衄”,此时就得吃桂枝汤,这也是定法啦,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是表证了,先生提“伤寒”了,那就是没有汗的病,当然得先用麻黄汤。 -
不寐四年,发现hpv阳性2年 罗志琴
既往hpv病史阳性2年。患者目前入睡可,复查hpv转阴。按语:患者坚持调理3个月左右。此患者寐差及hpv阳性,跟其免疫力差,气血不足有关,经过中药补气养血抗病毒调理后恢复正常。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四) 张宝华
这里我们要知道个事,他一直在细说关于桂枝汤的方方面面,如何应用,打第十二条开始一直到这,桂枝汤及其加减变化,这个汤名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就是取麻黄汤的一半,桂枝汤的一半,这是桂枝汤的一个变化,临证时病证的需要嘛!
-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三) 张宝华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恶寒者”,这是虚到一定程度了而限于阴了,机能沉衰了就会畏寒怕冷的。
-
伤寒论第十九条(二) 张宝华
第十七条借酒客说明内热不能服桂枝汤,这都是内热的,桂枝汤是甘温药,甘温助的是热,热上壅于肺,肺准会受伤的。“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那么这都是在讲桂枝汤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禁忌等。这个痈是热性的病,桂枝汤下去会不会吐,甚至吐血,答案毋庸置疑了。
-
失眠治疗案例 王井清
患者自诉2年前起出现失眠,于院外治疗未见改善。辨证调整1.太阳表虚:头颈部汗出减少,营卫失调状况改善,但仍未完全恢复。用药调整:桂枝减为12g,因表虚症状减轻,减少解肌之力。苦杏仁6g,降气润肠维持。另加党参15g,增强补脾益气之力,促进脾阳恢复。
-
伤寒论第十六条(一) 张宝华
十六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这个第十六条,你读读,是不是觉着这个读着不那么那么顺溜呢?太阳病已三天了,经过发汗,太阳病当发汗,这是对证治疗了,没有错。那么这一段也是关联到桂枝汤了,与这个第十五条有关系。
-
中医治疗小儿口疮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 崔国宁
中医凭借丰富的理论体系与长期临床实践,在小儿口疮治疗上积累了宝贵用药经验,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出发,标本兼治,为患儿减轻痛苦,现对其临床用药经验予以深入剖析。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外用治疗小儿口疮极为常用。
-
瓜蒌瞿麦丸 李华歆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用栝蒌瞿麦丸主之。栝蒌瞿麦丸栝蒌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附子(炮)一枚瞿麦一两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
伤寒论第六条(五) 张宝华
剧就是厉害了、严重了。《诸病源候论》说“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神伤动,气脉不定,因惊而作成痫也。”因受惊而发作的一种病。还得“论”治,就是辩证后还得“论证”一下,就是慎之又慎嘛!我觉得这个“论”也有现在医疗上会诊那个意思。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八篇心得 刘仲书
此处之气上冲咽喉是不能当做奔豚病的,最多只能当作似奔豚,或奔豚极轻证,后无意间读至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论冲气上逆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方稍有心得,再忆起余所用之治咳方乃竹叶石膏汤合麻杏石膏汤合小柴胡汤及泻白散合方也,竟也歪打正着了。
-
伤寒论第九十八条(五) 张宝华
所以我们研究古人的东西,要掌握这种辨证治疗规律的方法。那么对于黄,古人发现但解决,他得做出合理的解释吧,我就不说科学的解释了,这个黄现在肯定就是不是争议那么简单了,那么古人有自己的方法,我们祖宗格物致知,推演络绎,取象比类合理的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