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之桂枝加附子汤

2025.08.12 1阅读 评论数 0 2
缪某,女,62岁。

主诉:全身自汗出,头汗较多1月余 。

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自汗出,必衣服湿透,日三四次发,发无定时。头汗如水流漓,伴恶风,左上臂为重 。胃脘部全天胀满,饭后心慌出汗,身软无力,必平躺休息后方可活动。口干、口渴,口粘。饮纳可,夜寐差,夜尿频,大便时干时稀溏。齿痕舌苔白腻,中间薄黄,脉沉细 。

中医诊断:自汗---肾阳虚证

中医治法: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止汗。

治疗方药:桂枝加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合升降散加减

具体方药如下:

桂枝20g,炒白芍15g,炒白术10g,淡附片15g(先煎)黄芪60g,防风30g,甘草10g,酒大黄10g(后下)姜黄15g,蝉蜕10g,僵蚕15g,芡实15g,金樱子15g,桑螵蛸10g,益智仁15g 
               5 剂  水煎服
辩证分析:综合上述临床症状并结合舌苔脉象考虑患者先天肾阳虚体质,故随年龄增长,全身阳气渐衰,卫阳不固,导致自汗多并恶风。气随汗泄导致饭后心慌,身软无力。胃胀满、口黏、大便时好时坏,考虑脾阳虚中焦气机失调 。口干、夜尿频,考虑肾阳虚,气化无力导致。遂用桂枝加附子汤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止汗;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止汗;升降散升清降浊,调整气机以除痞满,三方共达扶阳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加芡实、金英子、益智仁、桑螵蛸以温补肾阳止夜尿频。

疗效分析:5剂后自汗出已缓解,胃脘胀满明显好转 。恶风未见好转,遂原方加柴胡、升麻、薤白以升阳固表之功。再进5剂后夜尿频好转 ,恶风较前好转。

《伤寒论》第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本医案为个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不能作为治疗方案范本,分享出来给大家共同讨论学习,感谢大家!!!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郭文龙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四) 张宝华

    这里我们要知道个事,他一直在细说关于桂枝汤的方方面面,如何应用,打第十二条开始一直到这,桂枝汤及其加减变化,这个汤名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就是取麻黄汤的一半,桂枝汤的一半,这是桂枝汤的一个变化,临证时病证的需要嘛!

  •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三) 张宝华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恶寒者”,这是虚到一定程度了而限于阴了,机能沉衰了就会畏寒怕冷的。

  • 伤寒论第十九条(二) 张宝华

    第十七条借酒客说明内热不能服桂枝汤,这都是内热的,桂枝汤是甘温药,甘温助的是热,热上壅于肺,肺准会受伤的。“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那么这都是在讲桂枝汤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禁忌等。这个痈是热性的病,桂枝汤下去会不会吐,甚至吐血,答案毋庸置疑了。

  • 失眠治疗案例 王井清

    患者自诉2年前起出现失眠,于院外治疗未见改善。辨证调整1.太阳表虚:头颈部汗出减少,营卫失调状况改善,但仍未完全恢复。用药调整:桂枝减为12g,因表虚症状减轻,减少解肌之力。苦杏仁6g,降气润肠维持。另加党参15g,增强补脾益气之力,促进脾阳恢复。

  • 伤寒论第十六条(一) 张宝华

    十六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这个第十六条,你读读,是不是觉着这个读着不那么那么顺溜呢?太阳病已三天了,经过发汗,太阳病当发汗,这是对证治疗了,没有错。那么这一段也是关联到桂枝汤了,与这个第十五条有关系。

  • 中医治疗小儿口疮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 崔国宁

    中医凭借丰富的理论体系与长期临床实践,在小儿口疮治疗上积累了宝贵用药经验,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出发,标本兼治,为患儿减轻痛苦,现对其临床用药经验予以深入剖析。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外用治疗小儿口疮极为常用。

  • 瓜蒌瞿麦丸 李华歆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用栝蒌瞿麦丸主之。栝蒌瞿麦丸栝蒌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附子(炮)一枚瞿麦一两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 伤寒论第六条(五) 张宝华

    剧就是厉害了、严重了。《诸病源候论》说“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神伤动,气脉不定,因惊而作成痫也。”因受惊而发作的一种病。还得“论”治,就是辩证后还得“论证”一下,就是慎之又慎嘛!我觉得这个“论”也有现在医疗上会诊那个意思。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八篇心得 刘仲书

    此处之气上冲咽喉是不能当做奔豚病的,最多只能当作似奔豚,或奔豚极轻证,后无意间读至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论冲气上逆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方稍有心得,再忆起余所用之治咳方乃竹叶石膏汤合麻杏石膏汤合小柴胡汤及泻白散合方也,竟也歪打正着了。

  • 伤寒论第九十八条(五) 张宝华

    所以我们研究古人的东西,要掌握这种辨证治疗规律的方法。那么对于黄,古人发现但解决,他得做出合理的解释吧,我就不说科学的解释了,这个黄现在肯定就是不是争议那么简单了,那么古人有自己的方法,我们祖宗格物致知,推演络绎,取象比类合理的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