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多年,一剂见效案。
患者:张某某
性别:女
年龄:53岁
初诊日期:2025年8月6日
主诉:失眠多年伴右侧肩胛缝处麻痛3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近年来睡眠欠佳,以入睡困难为主,易醒,梦不多,半夜醒后会觉胸口火烧感,近3月来自觉右侧肩胛缝处麻木疼痛,易汗,以头汗、前胸汗为主,汗出汗尽皆急迫,手心潮,大便日一行但难解,后背怕冷,手足温,口中和,纳可,膻中穴压痛,脐上下左右压痛(下>左>右>上),停经,左脉:沉弦有力重按弱,右脉:寸略浮力稍弱,关沉力稍弱重按弱,尺沉有力,舌质淡,苔白厚腻,舌边液线。
诊断:失眠、痹症
处方:柴胡肉桂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3剂
针灸:大扶正改内透、神门,椎8穴,胛6穴(火后豪),肾8灸、委中至昆仑(qd)
方组:柴胡24g 肉桂15g 干姜10g 生黄芩12g
炙甘草10g 生牡蛎15g 天花粉18g 当归12g
川芎12g 白芍50g 茯苓20g 泽泻30g
生白术20g 葛根80g 生龙骨15g 甜叶菊3g
煎服方法:冷水1200毫升左右+黄酒1瓶泡透,水开煮到600ml,分三次饭后热服。
忌口:生冷瓜果,辛辣鱼腥,药渣泡脚。
8月8日晨反馈:昨晚服药一顿后即觉夜间胸口火烧感减轻,入睡时间明显缩短,晨起大便不费力了,肩胛疼痛减轻。
8月10日二诊:述肩胛痛再次减轻,自觉从原来碗口大小的范围减少至瓶口大小,睡眠佳,胸口火烧感往小腹转移,脉略沉弦有力,续方3剂。
8月11日反馈:述背部麻木感消失,痛感轻微,小腹火烧感消失,予以背部瘀络刺血。
8月13日反馈:述现睡眠几乎正常,夜间7点左右即困,并一觉到天明,后背肩胛处微痛,微麻,予原方加减3剂,方药如下:
柴胡24g 肉桂15g 干姜10g 生黄芩12g
炙甘草10g 生牡蛎15g 天花粉18g 当归12g
川芎12g 白芍50g 茯苓20g 泽泻30g
生白术20g 葛根80g 生龙骨15g 甜叶菊3g
醋元胡20g 威灵仙15g
8月14日反馈:后背痛再次大减,睡眠佳,梦多但晨起不累。
8月15日反馈:述后背痛微感不适,睡眠可,梦少,胸口火烧感未在出现。
按语:患者左脉弦而重按弱,实则少阳,虚则厥阴,故考虑病入厥阴,后背怕冷,加上患者苔白腻,考虑胃中内停痰饮,右关沉弱,太阴脾虚(脾阳虚为主),故湿邪、痰饮留滞背部而发病,脾虚不运,肠道失调,故大便不畅,头颈易汗,入眠难,胸口火烧感,考虑上有虚热,故辩为上热下寒兼有太阴脾虚的柴胡肉桂干姜汤证,脐周压痛(瘀血证),苔白厚腻(痰饮水湿),脉沉弱,当辨瘀血兼水饮的当归芍药散证,加龙骨合桂甘龙牡汤以收敛虚火,葛根以疏通太阳经络,同时配合三通法之针方—大扶正,以通调经络,疏肝健脾,因睡眠差,故去掉曲池、合谷、改用内透神门,椎8以治颈椎,肾8以补肾强腰(颈腰同治,一上一下,一阴一阳),胛6对症处理,配合火针以温经散寒,祛瘀通络,可见针药结合,疗效确实不一样。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胃气不和是啥病? 谢江强
但《中医大辞典》则将胃气不和立项,并称其为病证名。其实,在临证中胃气不和的病例并非罕见。一般而言,胃不和一般不治。对胃不和之例,放胆用之。 -
阿五,你 陈鹏
《立秋·富春江》文/五阿哥陈医生阿五,你瞧——岸柳垂落的絮已不是夏末的余温而是秋风写下的偈语蝉鸣磨出砂纸般的沙哑像老僧低诵又像懒驴叫吼脑中生疼尽是《金刚经》的尾音江心的雾霭被一叶白帆轻轻推开那个叫罗冰的女人你现在哪里呢回忆恰似流水与潮声在无常里悄然退转溽暑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三) 张宝华
“引胃气上升”特指脾胃清阳之气的升提。张元素指出,脾主升清,若清阳下陷,会导致乏力、泄泻、内脏下垂等症。此时需用升提药物引胃中清阳之气上行,以充实四肢九窍。张元素用这一学说临证应用于升阳举陷与调理气机,用以治疗清阳下陷证:久泻、脱肛、乏力、头晕。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一) 张宝华
一百四十八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根据这条的足又冷,又微恶寒,即恶寒而手足厥冷,这样一种大便硬有寒实结的证侯,底下先生做出了分析。尤其汗出是阳微证的一种明确反映。 -
伤寒论第一百三十四条(三) 张宝华
大陷胸汤是一个猛峻的药,它比大承气汤还要凶。芒硝一升,一升是一百五十克。因此先生在一百三十二、一百三十三这两条就加以说明其相关问题,他说“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
伤寒论第一百二十七条 张宝华
一百二十七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那么里有停饮,对于太阳病是有影响的,前面讲过这样的情况,所以临床在辨证上要辨别到位,这也是挺重要的。要是胃蓄水,严重的心下悸,轻者会短气。 -
老年舌麻半年余,巧辨燥湿同病终得解 邓慧龙
2024.12.21,女,70岁主诉:舌头麻木半年余。辨证:阴血不足,燥湿合病处方:导赤散合麦门冬汤、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黄20木通5甘草3麦冬30陈皮9法半夏9茯苓15山药20鸡血藤30山萸肉9丹皮9全蝎3蜈蚣1条玄参95剂,水煎服反馈:舌头麻木明显好转, -
经方叠用治痞证,2诊诸症基本消失!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78岁初诊日期:2025年5月15日主诉:胃胀伴打嗝、夜间口干多年。 -
便秘 谢江强
11岁小儿,面色萎黄,形体较瘦,纳谷一般,口干喜饮,舌红苔少,便下干结,数天一行,小溲通黄,此肾阴不足,不能壮骨润肠,调当滋养为主。全方合之,共奏滋肾固精、益胃生津、润肠通便之功。 -
“便秘20年”—2剂中药大便排泄正常 宗琪
诊断:便秘处方:柴胡肉桂干姜汤加减5剂方组:柴胡125g桂枝45g干姜30g生黄芩45g炙甘草30g生牡蛎30g天花粉60g煎药方法:每剂药2400ml水泡透,水开后煮到约1200ml,去掉药渣,单煮1200ml药水至600ml,分3次饭后半小时热服,药渣
最新文章
-
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案 高颖
患者某,女,46岁,反复口腔溃疡2年余,此次发作已持续1周。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3日后电话随访,患者口腔溃疡疼痛明显减轻,继服5剂。
-
精伤五行:水多土荡 赵立生
在中医五行中,水为阴,土为阳,水多土荡,肾精受损,所以五行之水的功能偏胜。肾精不足会导致肾水亏虚,从而影响到肾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和控制,也就会出现肾脏功能受损,出现“水多土荡”的病证。
-
伤寒第23条 李华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太阳少阴两感兼湿案 翟争
腰部两侧酸困,平素畏寒,汗出少,属于太阳病。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腰部沉重、晨起为甚,舌边有齿痕较重,考虑到兼有湿邪为患,湿性重浊,视为阴邪,经历夜间阳气衰阴气盛之后,晨起为甚。遂进一步疏肝化痰散结为治。
-
《关于白发转黑与白发长黑》 张娟
所以,无论是脱发还是白发,都是体内阴血不足的表现。(二)关于白发1)青少年白发又称早年白发症,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毛发黑色素形成减少,由黑色素细胞形成黑色素的功能减弱,酪氨酸酶的活动减低所致。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生姜(切)龙骨牡蛎(各三两)甘草大枣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先师治疗这样的病主打的方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柯韵伯说桂枝汤能滋阴和阳,你看看,本文不是正符合这个嘛!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方剂多以安神药为主,如酸枣仁、远志、茯神、龙齿、琥珀等。《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方剂中常配伍清热药,如黄连、黄芩、栀子等。
-
脉象漫谈 陈锦辉
脉象漫谈谈到中医脉诊,大多数中医师都能如数家珍,三部九候,二十多种脉象均记于心。该脉如果浮现,则不是正常现象,浮是阳位,肾与膀胱相表里,因此,也暗示着膀胱的异常。这先天原阳也称一条真龙,正常情况下,潜藏于命门之中,所以,诊右尺脉时可见沉而小滑的脉象。
-
门诊医案小结 胡松岩
患者周某某,女,53岁。避风寒调情志,不适随诊患者张某,男,29岁。
-
麻黄汤笔记与医案一则 黄阁
外感风寒表实证以麻黄汤最速。服麻黄汤可见正邪相争,正气上冲发烦目瞑。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学习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