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多年,一剂见效案。

2025.08.15 716阅读 评论数 2 5

患者:张某某

性别:女

年龄:53岁

初诊日期:2025年8月6日

主诉:失眠多年伴右侧肩胛缝处麻痛3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近年来睡眠欠佳,以入睡困难为主,易醒,梦不多,半夜醒后会觉胸口火烧感,近3月来自觉右侧肩胛缝处麻木疼痛,易汗,以头汗、前胸汗为主,汗出汗尽皆急迫,手心潮,大便日一行但难解,后背怕冷,手足温,口中和,纳可,膻中穴压痛,脐上下左右压痛(下>左>右>上),停经,左脉:沉弦有力重按弱,右脉:寸略浮力稍弱,关沉力稍弱重按弱,尺沉有力,舌质淡,苔白厚腻,舌边液线。     

诊断:失眠、痹症              

处方:柴胡肉桂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3剂

针灸:大扶正改内透、神门,椎8穴,胛6穴(火后豪),肾8灸、委中至昆仑(qd)

方组:柴胡24g    肉桂15g      干姜10g     生黄芩12g

     炙甘草10g    生牡蛎15g    天花粉18g   当归12g

     川芎12g     白芍50g      茯苓20g     泽泻30g

     生白术20g    葛根80g       生龙骨15g    甜叶菊3g

煎服方法:冷水1200毫升左右+黄酒1瓶泡透,水开煮到600ml,分三次饭后热服。

忌口:生冷瓜果,辛辣鱼腥,药渣泡脚。

8月8日晨反馈:昨晚服药一顿后即觉夜间胸口火烧感减轻,入睡时间明显缩短,晨起大便不费力了,肩胛疼痛减轻。

8月10日二诊:述肩胛痛再次减轻,自觉从原来碗口大小的范围减少至瓶口大小,睡眠佳,胸口火烧感往小腹转移,脉略沉弦有力,续方3剂。

8月11日反馈:述背部麻木感消失,痛感轻微,小腹火烧感消失,予以背部瘀络刺血。

8月13日反馈:述现睡眠几乎正常,夜间7点左右即困,并一觉到天明,后背肩胛处微痛,微麻,予原方加减3剂,方药如下:

   柴胡24g      肉桂15g      干姜10g     生黄芩12g

     炙甘草10g     生牡蛎15g    天花粉18g   当归12g

   川芎12g      白芍50g      茯苓20g     泽泻30g

   生白术20g    葛根80g       生龙骨15g    甜叶菊3g

   醋元胡20g    威灵仙15g

8月14日反馈:后背痛再次大减,睡眠佳,梦多但晨起不累。

8月15日反馈:述后背痛微感不适,睡眠可,梦少,胸口火烧感未在出现。

按语:患者左脉弦而重按弱,实则少阳,虚则厥阴,故考虑病入厥阴,后背怕冷,加上患者苔白腻,考虑胃中内停痰饮,右关沉弱,太阴脾虚(脾阳虚为主),故湿邪、痰饮留滞背部而发病,脾虚不运,肠道失调,故大便不畅,头颈易汗,入眠难,胸口火烧感,考虑上有虚热,故辩为上热下寒兼有太阴脾虚的柴胡肉桂干姜汤证,脐周压痛(瘀血证),苔白厚腻(痰饮水湿),脉沉弱,当辨瘀血兼水饮的当归芍药散证,加龙骨合桂甘龙牡汤以收敛虚火,葛根以疏通太阳经络,同时配合三通法之针方—大扶正,以通调经络,疏肝健脾,因睡眠差,故去掉曲池、合谷、改用内透神门,椎8以治颈椎,肾8以补肾强腰(颈腰同治,一上一下,一阴一阳),胛6对症处理,配合火针以温经散寒,祛瘀通络,可见针药结合,疗效确实不一样。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宗琪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案 高颖

    患者某,女,46岁,反复口腔溃疡2年余,此次发作已持续1周。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3日后电话随访,患者口腔溃疡疼痛明显减轻,继服5剂。

  • 精伤五行:水多土荡 赵立生

    在中医五行中,水为阴,土为阳,水多土荡,肾精受损,所以五行之水的功能偏胜。肾精不足会导致肾水亏虚,从而影响到肾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和控制,也就会出现肾脏功能受损,出现“水多土荡”的病证。

  • 伤寒第23条 李华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太阳少阴两感兼湿案 翟争

    腰部两侧酸困,平素畏寒,汗出少,属于太阳病。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腰部沉重、晨起为甚,舌边有齿痕较重,考虑到兼有湿邪为患,湿性重浊,视为阴邪,经历夜间阳气衰阴气盛之后,晨起为甚。遂进一步疏肝化痰散结为治。

  • 《关于白发转黑与白发长黑》 张娟

    所以,无论是脱发还是白发,都是体内阴血不足的表现。(二)关于白发1)青少年白发又称早年白发症,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毛发黑色素形成减少,由黑色素细胞形成黑色素的功能减弱,酪氨酸酶的活动减低所致。

  • 伤寒论桂枝汤加味 张宝华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生姜(切)龙骨牡蛎(各三两)甘草大枣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先师治疗这样的病主打的方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柯韵伯说桂枝汤能滋阴和阳,你看看,本文不是正符合这个嘛!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方剂多以安神药为主,如酸枣仁、远志、茯神、龙齿、琥珀等。《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失眠的方剂中常配伍清热药,如黄连、黄芩、栀子等。

  • 脉象漫谈 陈锦辉

    脉象漫谈谈到中医脉诊,大多数中医师都能如数家珍,三部九候,二十多种脉象均记于心。该脉如果浮现,则不是正常现象,浮是阳位,肾与膀胱相表里,因此,也暗示着膀胱的异常。这先天原阳也称一条真龙,正常情况下,潜藏于命门之中,所以,诊右尺脉时可见沉而小滑的脉象。

  • 门诊医案小结 胡松岩

    患者周某某,女,53岁。避风寒调情志,不适随诊患者张某,男,29岁。

  • 麻黄汤笔记与医案一则 黄阁

    外感风寒表实证以麻黄汤最速。服麻黄汤可见正邪相争,正气上冲发烦目瞑。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