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于“寒主痛”,精准辨治“热痹”——从湿热蕴络论治急性痛风

2025.08.26 740阅读 评论数 18 61

不拘于“寒主痛”,精准辨治“热痹”——桂枝白虎合宣痹汤“清热、除湿、通络”论治急性痛风


余昔负笈求学时,曾侍诊于湖湘名老中医张梅友先生左右。张老临证多年,尤擅治痛风之疾,常以清热除湿、宣通经络为法,主以桂枝白虎汤合宣痹汤化裁,疗效显著。余得其传,验之于临床,其效甚验。凡遇急性痛风发作之人,投此方多不出三剂便可见效,一周之间疼痛之势几近全消。兹附其案例一则。

【患者信息】
余某某,男,52岁,某县政法委干部

【初诊】
(2010年7月2日):患者双足红肿疼痛,不能任地2天,因不愿服用西药,而求中医药治疗。诊见双足背、趾、踝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夜间痛甚。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查尿酸:770mmol/L,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断为痛风,属痹证范畴。

【辨证】
风湿热邪壅滞经络,气血闭阻不通。

【治法】
治以清热除湿,疏风通络,桂枝白虎汤合宣痹汤主之。

【处方】
桂枝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10克,防己10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栀仁10克,连翘15克,法夏10克,赤小豆15克,蚕沙15克,片姜黄10克,海桐皮15克。

【煎服法】
5剂,水煎,日1剂,分温再服。

【医嘱】
嘱忌辛辣炙煿,醇酒海鲜。

【二诊】
(7月13日):上方已尽5剂,足部红肿消退,疼痛大减,步履如常。舌质淡红,苔微黄腻,脉滑。上方显效,续进原方7剂。

【三诊】
(7月20日):足部疼痛已消失,自觉无所苦,舌脉如常。复查尿酸420mmol/L。病既显效,更与原方7剂,以资巩固。患者病后但服汤药,未尝服用治疗痛风及减少尿酸生成与促进尿酸排泄之西药,病情一直稳定,随访4年来未复发。

【按语】
现代医学所称之痛风,中医病名与之同,一称白虎历节,属痹证范畴。缘由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湿热内蕴,血分受热;复因将息失宜,感受外邪,风寒与湿热搏结,闭阻经脉,不通则痛。正如丹溪所云。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其症寒从热化,故足部红肿热痛,是为风湿热痹。治之之法,当以清热祛湿通络为要。白虎桂枝汤原为仲景治温疟骨节痛烦之方,擅清热通络,如薛雪云:身有痹气者,加桂枝以通络,名曰桂枝白虎汤。而宣痹汤擅清湿热而通经络。方用防己急走经络之湿,杏仁开肺气之先,连翘清气分之湿热,赤豆清血分之热,滑石利窍而清热中之湿,山栀肃肺而泻湿中之热,薏苡淡渗而主挛痹,半夏辛平而主寒热,蚕沙化浊道中清气。痛甚加片子姜黄、海桐皮者,所以宣络而止痛也。二方合用,共奏清热除湿通络之功,俾湿热得清,经络得通,则红肿热痛诸症自除。

《素问·举痛论》列举了十四种疼痛,其中十三种为寒,仅一种为热,《素问·痹论》亦有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足见寒邪致痛之广。然而当今社会,世人多食肥甘,以醇酒炙煿为乐,积热于内,日久不解。本为寒邪,亦可从阳化热,尤其是痛风之人,临床所见,多以热痹为主,此正合《痹论》所云:“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可知痛之因于寒者固多,因乎热者亦复不少,为医者神而明之,岂可不细审乎?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彭幽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囟门问题,看这篇就够了 谢江强

    囟门问题,看这篇就够了孩子出生后,家长可能都会注意到,孩子头顶上有两块软塌塌的地方,这就是囟门,前囟的形状有点像钻石,后囟的形状像三角形。囟门清洗的问题因为囟门这里没有骨头,很多家长认为碰到这里会损伤大脑,所以不敢碰孩子囟门,洗头的时候也特意避开这个部位。

  • 发热抽筋,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谢江强

    所谓的发热抽筋,医学上称为热性惊厥,是指由发热引发的抽搐,以前认为是高热引发的,所以称为高热惊厥。如果孩子1岁以内每次发热都抽搐,那可能不是简单的热性惊厥,需要找专业的儿科神经专科医生看看。

  • 洗泡技术分类 谢江强

    2.按照操作方法进行分类,洗泡技术可分为沐浴法、浸泡法、熏洗法、坐浴法、冲(淋)洗法和擦洗法。

  • 伤寒论第二十五条(一) 张宝华

    二十五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脉洪大”有误,洪大是个实热的脉象,是白虎汤证,第二十六条就要讲到,这个书流传的过程中经历不平凡呀!

  • 热熨技术 谢江强

    热熨技术一、热熨技术分类按中药热熨操作方法分类,可分为中药干热熨法和中药湿热熨法。中药干热熨法是使用热水袋熨于中药袋上,或将炒热的固体如盐、米、沙子、花椒、小茴香趁热放入布袋中在体表等进行热熨。

  • 夜间燥热医案一则 高颖

    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欠佳,且有心血管并发症,心梗,装入支架。一周后随访,夜间脚热消失,舌尖皲裂出血疼痛消失。按语患者夜间心慌燥热难眠,符合栀子豉汤证。

  • 咽痛、咽干伴胸闷乏力1天,中药2剂痊愈 宗琪

    患者:徐某某性别:女年龄:59岁初诊日期:2025年1月5日主诉:感冒后咽痛、咽干、伴胸闷1天。禁忌:水果,饮料、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等1月6日反馈:诸症尽愈。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牙痛一则 甄林强

    申**,患者女,55岁。主诉:右侧下磨牙疼痛2天。现病史:2天前因嗜食炒花生诱发右侧下磨牙疼痛,牙龈有渗血,无明显红肿,视物不清,似有眼眵,大便调,小便黄。

  • 右归丸治疗骨性关节炎1例 李格铬

    1月余前就诊红会医院,诊断为更年期骨性关节炎,口服白芍总苷胶囊、盘龙七片配合中药泡手治疗,效果不佳。10剂后,患者告知晨僵已10余天未见,无其他不适。腰为肾之府,故患者补肾后腰疾先除,随肾阳渐升,肾阴渐长,关节得濡,血脉得通,晨僵肿胀皆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