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方

2021.01.15 160阅读 评论数 4 12

   药物 : 柴胡、黄芩、板兰根、龙胆草各15克 , 赤芍、郁金各10克、元胡5克 。若有阴囊水肿者加木通10克 。水煎服 , 一日一剂 。

   病例介绍 : 患儿 , 男 , 14 岁 。1974年8月29日来 诊。 患双侧腮腺肿大、疼痛 , 经治疗后好转 。 于诊前一 天夜间 , 突然发热头痛 , 阴囊肿痛难忍 , 牵连少腹。 证见神烦、面赤 、 双腮肿大 , 拒按触, 唇干 , 苔白厚 , 舌质红 , 阴襄肿大如拳大小 , 有压痛 , 发红 , 脉数。 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服上方六剂病告治愈 。 此外 , 曾治另一患儿 , 症候如上述病例 , 但有睾丸肿大 , 伴有阴襄水 肿。仍用上方加用木通 , 服药八剂后而病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郭磊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李超鹏 资质认证

    疏通少阳经络必用一些清热解毒的,如果行成慢性淋巴结肿大不愈,该如何积极治疗呢

    2021-01-16 08:47 评论数 1 0
    1. 田野 资质认证 回复    李超鹏

      经气不利会表现气机津液运行异常,可以加用行气活血化痰散结的中药

      2021-01-16 02:24 评论数 1 0
    2. 李超鹏 资质认证 回复    田野

      嗯嗯,好的,谢谢指导

      2021-01-16 02:46 评论数 0 0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而引起

    2021-01-15 11:52 评论数 0 5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春节期间,皮肤病患者应该如何调整饮食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朱强伟

    在过年期间,除了享受美食,同时皮肤科患者也应该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避免食用可能加重皮肤问题的食物,选择对皮肤有益的饮食方式,保持皮肤健康。

  • 中年妇女便秘一例 赵龙

    马某,女,43岁。一般四五天,在酵素的作用下,能解。性格稍急,平时无其他不适。诊断,脾气阴不足,肝疏泄失常。服完后,在不用其他药的基础上,一两天均能自然排便,量,色,质,均比较正常。

  • 咳嗽数年医案一 王建飞

    2023年07月04日高某,女,56岁,初诊。主诉:咳嗽数年加重10天。血压不稳定3年,服用卡维他洛+氢氯噻嗪片半年、服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11个月。经常流鼻涕,鼻涕倒流进咽部引起咳嗽,受凉吹风后加重。服药后咳嗽已基本改善。唯仍流清涕引起呛咳。

  • 中老年人适合服用膏方吗? 谢江强

    中老年人尤适于服用膏方。中老年人长期使用膏方,不但可以多病兼顾,还可以全面调理以延年益寿。中老年人的膏方调理一、衰老衰老又称老化,是指机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和心理行为上的退行性改变,即所谓生理性老化。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咳、哮、喘医案整理3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3医案10孙某,女,75岁。平素受凉、吃咸则发病,水饮蓄积于心下,上犯迫肺,肺气宣降失司而咳喘,故以小青龙汤以解表蠲饮,止咳平喘。医案11朱某,男,6岁。舌红属热,故以清热润肺,宣肺止咳为法,取桑杏汤加减。医案12何某,男,8岁。

  • 胃脘胀闷打嗝,2剂大效5剂愈。 李高勤

    [主诉]:胃脘胀闷不适伴打嗝1年。口服硬的、甜的、冷的、辣的后胃脘不适和打嗝加重。前额头疼,针刺样疼痛。小便黄也是热,阳明热。黄连6姜半夏15瓜蒌15柴胡24黄芩9炮姜5桂枝12天花粉12厚朴18茯苓15酒大黄5当归12苍术12紫苏子125剂,饭后服用。

  • 旋覆代赭汤1 李华歆

    ——萧楚女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旋覆代赭汤!言归正传,让我们先看看“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切)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中药的配伍宜忌 谢江强

    中药的配伍宜忌中药的七种配伍关系历代医家将中药材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称为“七情”。相须将药性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可增强疗效。中药用药之忌目前,中医学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 论升降散方解与体会 高立坚

    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制,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功在升清降浊、表里双解、寒温并调。本证的表现虽然种种,但归根结底,是寒凉外遏,火热内郁,故用宣泄郁火的升降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