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方

2021.01.15 142阅读 评论数 4 12

   药物 : 柴胡、黄芩、板兰根、龙胆草各15克 , 赤芍、郁金各10克、元胡5克 。若有阴囊水肿者加木通10克 。水煎服 , 一日一剂 。

   病例介绍 : 患儿 , 男 , 14 岁 。1974年8月29日来 诊。 患双侧腮腺肿大、疼痛 , 经治疗后好转 。 于诊前一 天夜间 , 突然发热头痛 , 阴囊肿痛难忍 , 牵连少腹。 证见神烦、面赤 、 双腮肿大 , 拒按触, 唇干 , 苔白厚 , 舌质红 , 阴襄肿大如拳大小 , 有压痛 , 发红 , 脉数。 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服上方六剂病告治愈 。 此外 , 曾治另一患儿 , 症候如上述病例 , 但有睾丸肿大 , 伴有阴襄水 肿。仍用上方加用木通 , 服药八剂后而病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郭磊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李超鹏 资质认证

    疏通少阳经络必用一些清热解毒的,如果行成慢性淋巴结肿大不愈,该如何积极治疗呢

    2021-01-16 08:47 评论数 1 0
    1. 田野 资质认证 回复    李超鹏

      经气不利会表现气机津液运行异常,可以加用行气活血化痰散结的中药

      2021-01-16 02:24 评论数 1 0
    2. 李超鹏 资质认证 回复    田野

      嗯嗯,好的,谢谢指导

      2021-01-16 02:46 评论数 0 0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而引起

    2021-01-15 11:52 评论数 0 5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骨质增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宝华

    X线检查是诊断骨质增生的常用方法,可显示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的程度。六、预防与保健1.保持适当的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加速关节退行性变,进而诱发骨质增生。

  • 慢慢调慢慢养,松桂通脉活肩颈 谢江强

    慢慢调慢慢养,松桂通脉活肩颈白领们从早至晚在办公桌前处理事务,用电脑办公就同睡觉一般平常。常规治疗肩颈酸痛的主要方式是活血祛风,活血以疏通经脉、舒活脉络,祛除风邪以止酸痛。

  • 胃脘痛案 张宝华

    王某某,女45岁。既往有慢性糜烂性胃炎,痛经等病史。初步诊断:胃脘痛处方:姜半夏15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麸炒苍术15克、陈皮30克、姜厚朴15克、麸枳实15克、柴胡15克、生黄芩15克、生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一天2次二诊:胃胀

  • 肾气丸的应用 张宝华

    通过对肾气丸的认知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施治,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肾气丸。

  • 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疗 李超鹏

    支原体肺炎患者以儿童及青年人居多,但3岁以下儿童较少患病。支原体肺炎有地区流行的特点,常在相对封闭且人员密集的小范围环境内爆发。虽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多数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生重症肺炎,所以出现病情持续加重时应及时治疗。

  •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 夏耀飞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全某某,女,6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8月28日初诊。

  • 葛根汤治疗二阳 张新东

    2023.5.23患者,女,60岁新冠第二次感染,开始体温37.0℃,头痛、身胀疼,腰痛,咽痛,偶咳嗽、白痰,乏力;自行口服小柴胡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无效,又继续口服小柴胡+四君子颗粒,体温上升到38.4℃,其他伴随症状加重,无汗、无恶寒等症状。遂微信求助

  • 寺前的树 陈鹏

    文/陈鹏医生在一个明媚的下午偷闲我孤身入寺寺里寺外空无一人如同佛性之空空随机扫码捐了点功德666是个吉利的数字没有贿赂佛祖的嫌疑本来我什么也不求什么我喜欢在佛像前静立享受片刻的宁静也不用许任何愿佛祖自会知晓一切事实上我宁做寺庙前的一颗树无心无欲无争就这样静

  • 腰痛患者 张宝华

    大抵病有虚实两端,不可不知,至若寒湿等外邪侵袭,至腰部经脉绌掣,经络不通,亦可为病腰痛耳。本案患者年已五旬,“阴气过半”,肾之精气自然而减,舌之淡嫩可征也。

  • 牡蛎汤 李华歆

    “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幸运的是同篇就有关于“牡疟”的记载:牡蛎汤“疟多寒者,名曰牡疟”。牡蛎汤牡蛎(熬)四两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蜀漆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